APP下载

种植业农产品生产中质量安全问题研究

2021-03-25曾福云

江西农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投入品农药环节

曾福云

(抚州市临川区高坪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江西 抚州 344115)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20年全国种植业粮食产量达66949万t,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波动上升。但与此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影响种植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生产模式、监管方式、执法力度等层面的优化提出现实要求。

1 农产品生产环节的典型问题分析

1.1 生产经营主体意识淡薄

通过汇总整理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执法监管领域来自19个省份的典型案例,可将农产品生产环节的违法行为划分为五种类型,其中使用违禁农药的行为主体占比为71%,成为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首要因素。受传统农耕文化理念影响,从事种植业主体普遍关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产量与成本,在安全生产方面意识淡薄,为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而盲目使用高残留农药,为追求高产而过量施用化肥,未依据标识和说明进行农药用量、使用频次与成分的科学配置,未遵循《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8321.7-2002)要求进行休药期的科学规划,导致农产品中残留过量农药及化学物质,造成产品质量不达标的问题。

1.2 农业投入品缺乏质量保障

农业投入品包含种子、农药、化肥等物质,在农产品生产环节必不可少。但当前农业投入品质量标准未实现统一,部分生产厂家缺乏专业资质,或为降低成本影响农业投入品质量,甚至存在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导致化肥、农药等投入使用后严重影响到农产品品质,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

1.3 缺乏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根据全国各省市农业执法部门监督检查结果可知,在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被查处的案件中,来源于专项抽查的案件占比为56%,其余案件来源中群众举报占比20%、例行检查和上级通知占比均为11%、相关人员上报占比2%。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尚未健全相关监督管理机制,相关监管、检测队伍建设不足,检测技术与设备配置落后,资金与人力不足,存在权、责、利脱节的问题,难以有效发挥对农产品生产主体的监督与制约作用,无法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同时,在监管执行层面通常涉及到工商、质监等多部门主体,不同执法主体在权责、职能设计上存在交叉问题,无法形成有效合力,导致对相关违法行为的打击遏制收效甚微,不利于根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的具体措施

2.1 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强主体教育培训

首先从技术标准层面入手,应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根据我国不同省市、区域的特色种植业分布与发展特征,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调动区域范围内种植业生产主体参加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引导不同区域农户了解最新农业政策、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学习关于农药、化肥施用的技术要点,并以示范区为基准,聚焦农产品生产过程加强管控,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无公害蔬菜测土配方施肥、综合防控等技术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维护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其次从产品认证环节入手,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十三五”以来我国已全面实行无公害农产品计划,绿色、环保、无公害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定的重要标准。基于此,应加快农产品生产领域市场准入制度的建设,根据地方特色与市场取向打造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利用市场效应扩大农产品生产面,借助品牌效益反作用于生产环节,调动相关主体的生产积极性,借此更好地保障农产品品质,提升生产效益。

再次从质量检测领域入手,面对当前农产品质检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技术设备落后、缺乏监管实效等问题,要求相关部门主体积极健全农产品质检体系,围绕技术、设备、网络三个层面加大投入力度,引入新型生物检测监测技术、现场快速检测新方法、稀土纳米上转发光技术等前沿技术成果,完善农药残留检测仪、农副产品检测仪等基础设施配置,基于物联网与“互联网+”技术的整合助力现代农业发展,并选聘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过硬的人员构建质检队伍,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创设保障。

最后从安全管理视角入手,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民生问题及地方公共卫生安全,为最大限度削弱食品安全问题对于群众生命健康造成的威胁,应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预警机制的建设,根据农药、化肥使用量等指标明确农产品安全危害等级,完成应急管理、预警机制与通报流程建设,保证及时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定期进行抽检结果的汇报,发挥安全预警机制的建设实效。

2.2 规范投入品使用标准,把好源头管控关

基于《农药合理使用准则》要求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以农产品收获时间节点为基准,确保农业生产者严格把控好农药施用日期,严格遵循安全间隔期标准,避免在农产品收获环节出现农药残留量超标的问题。同时,考虑到不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存在一定差异,要求农户在农药使用环节务必详细阅读标签及说明文字,明确掌握安全间隔期、不同季节最多施药频次等信息,严禁出现为提高产量随意增加药量、更改用药频次等问题,从而有效降低农产品的药物残留量、提高农产品品质。

2.3 健全监督执法机制,强化信息技术支持

首先,面向农产品生产过程进行重点监管,针对农产品生产环境中的土壤、水源、交通等要素进行全面检测,确保生产环境清洁、无污染,种植土壤安全检测结果达标,生产用水符合排放标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满足监管要求,并且在农产品流向市场环节予以重点审核把关,杜绝不合格农产品在市场中流通,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其次,为保障农产品生产活动的安全规范开展,应建立常态化监督执法机制,聚焦农产品生产市场进行定期调研,掌握市场最新变化动态、农产品价格、农药投入品生产标准等信息,面向存在高风险隐患的农产品进行重点检测,安排执法人员加大对农残污染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针对高残留、高毒农药的生产、流通与使用进行大力整治,保障农产品生产活动的规范有序开展。

最后,鉴于当前我国农业物联网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因此还需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的建设投入力度。例如面向农业物联网建立大田“四情”检测体系,保障及时获取农作物生产环节的信息,为农户化肥、农药的施用提供参考信息;再如健全农产品信息披露平台,将农产品生产环节的信息及时上传并在平台上披露,便于消费者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源头追溯,防止因信息不对称造成后续责任追究环节的难题,并借此督促农业生产主体及相关监管部门履行质量安全责任,从而为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创设多重保障。

3 结论

种植业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柱,在规模化发展、现代化生产与各类技术手段的支持下,促使农产品产量得到大幅提升。在此背景下,需聚焦农产品生产环节强化质量安全管控措施,为种植标准化及食品健康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投入品农药环节
成立20余载,水产投入品3.0时代,这家动保企业凭何成为养殖户的“首选热爱”?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进一步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规模化奶牛场投入品的管理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试谈水产养殖投入品制售企业应该如何面对农业农村部的监管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