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丰县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主要做法及建议

2021-03-25张林钱

江西农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粪污农作物畜禽

张林钱

(永丰县农业农村局,江西 永丰 331500)

为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永丰县着重从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着力解决养殖业污染、有效防控种植业污染、强化农用地管理、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农业农村环境监管能力等方面着手,成立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项工作推进组,组织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制定工作方案和考核细则。防治意识、防治氛围不断增强,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推进机制基本形成,攻坚行动成效初显。

1 主要做法

1.1 农药化肥污染防治

1.1.1 大力推进绿色防控及统防统治

集成优化农业防治、物理诱控、生物防治和安全用药等技术,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应用面积和覆盖范围;支持专业防治组织开展农作物病虫害全程承包统防统治服务。2020年该县绿色防控、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44.5%、46.7%,生物农药应用较上年度提高一个百分点。高毒农药实行定点、专柜销售,凭身份证实名购买,全面实行可追溯。落实村保洁员定期捡拾丢弃、散落在各处的农药包装废弃物,以自然村为单位集中收集。

1.1.2 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

根据农事季节,举办测土配方施肥、酸化土壤改良、化肥减量使用等技术培训班,发放张贴技术宣传资料,深入乡村指导农户科学施肥。抓好绿肥(油菜)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商品有机肥等技术推广,扩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设施农业及蔬菜、果树、茶叶等经济作物上的应用。2020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9906.67 hm2,其技术覆盖率93.2%,肥料利用率达43.2%,实现化肥减量增效。

1.2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1.2.1 完善政策扶持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调度该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二是强化经费保障。每年预算15万元作为县本级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经费。三是出台相应政策。2020年县政府出台了《永丰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购机及建设补贴、秸秆离田补助。通过完善政策扶持,当年该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89%,综合利用能力指数0.95,全年全域严禁露田焚烧农作物秸秆。

1.2.2 规范秸秆处理

建立农机准入机制,加强农机手备案登记管理,规范农机控茬作业标准,农业机械下田作业必须加装智慧终端。

1.3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

1.3.1 优化布局保护资源

一是优化水产养殖空间布局。全面完成《永丰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科学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全县水产养殖面积2287.13 hm2,其中禁养区共8个区块面积254 hm2、限养区共 106 个区块面积 667 hm2,可养区面积 1370 hm2。二是开展水域生物资源保护。为促进天然水域渔业资源可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6月在赣江一级支流恩江河五石河段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人工投放四大家鱼苗种409万尾。

1.3.2 推进水产健康养殖

一是清理禁养区“三网”养殖。二是加强养殖过程污染监管。全面推行“三记录一台账”制度,规模水产养殖单位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100%。三是开展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整治。2020年6月底前完成牛蛙养殖场整治,成蛙集中外调,中小蛙就地无害化处理共计20多万公斤。

1.4 农用地污染防治

1.4.1 划分土壤环境质量

一是依据《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以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为基础,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其中优先保护类耕地43018.4 hm2,安全利用类耕地面积1595.5 hm2,严格管控类耕地面积20.3 hm2。二是监测农产品产地环境。完成1个国家级、13个省级监测及54个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评估点位的采样与送检工作。

1.4.2 利用和管控受污染耕地

3.4.4 优势度指数。各土地利用方式大型土壤动物群落优势度指数(C)退耕湿地>退耕林地>农田>森林>湿地。

依据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成果,该县在恩江、佐龙等7个乡镇场完成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1283.73 hm2,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自评估达100%;在佐龙乡、罗铺垦殖场完成了重度污染耕地养地休耕20.3 hm2。

1.5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1.5.1 排查整治养殖污染,对生猪养殖污染进行排查

一是对辖区内生猪养殖情况多次进行全面排查,严禁在产的畜禽养殖场粪污偷排、漏排。 二是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通过排查,退养、关停禁养区环保不达标畜禽养殖场901家,拆除栏舍面积32余万m2,发放地方财政补助资金3240多万元。

1.5.2 推进无害化处理和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

一是进一步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和监管,开展不定期监督检查,有效防止乱扔乱抛、加工销售病死猪现象,确保病死畜禽全部经无害化处理。二是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加快养殖场配套建设及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积极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2020年该县无害化处理病死猪4 013头,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率100%;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97.59%;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1.6 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

1.6.1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全域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配备环卫人员1991人,机动车辆116辆,清理农村生活垃圾4.253万吨,全面完成28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收运全覆盖,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辐射周边四县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顺利开工,逐步开展实施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

1.6.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一是高位推动。成立全域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从相关部门抽调6人,专职从事项目推进。并将生活污水治理纳入乡镇高质量发展和县直单位绩效管理考评内容。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加强用地供应保障,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所需用地予以优先安排;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涉及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等事项,简化审批手续,提升服务质量。三是工作有序推进。已完成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及坑田镇上田洲村、沿陂镇水辋下村等27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2 存在问题

2.1 污染防治意识淡薄

农业农村污染分布在村庄、田间地头及养殖场所,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对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意识淡薄,普遍低估了农药化肥、受污染耕地和污水等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尚普遍存在。

2.2 技术应用不够到位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施肥、打药等仍凭老经验,新技术应用有限;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利用偏低;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应用不够规范;绿色健康养殖推广力度不大。

2.3 长效机制不够健全

未通过环评的退养猪场因市场价格的波动存在复养的隐患;农村生活污水未与农村黑臭水体、粪污水统筹治理,污水处理设施管护资金不到位;农作物秸秆离田利用需长期坚持,补助资金没有落实。

2.4 资金筹措难度较大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点多面广,资金需求量大,筹措难度大且渠道单一,后期管护难以保障。

3 防治建议

3.1 广泛宣传,提升农民认识

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广泛宣传普及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知识,让广大农户充分认识到农业农村污染不仅破坏农业生态环境、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而且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从增强广大农户保护意识和防治参与意识。

3.2 强化培训,加大技术推广

一是积极推广以重视农家肥为主体的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质量提升,把化肥减量、提质增效落实到水稻、蔬菜、茶叶、果树等重点作物和重点环节上;二是着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技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化产品,制定和发布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安全科学用药指南,全面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三是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基料化高效利用为重点,积极培育农作物秸秆利用企业,大力建设标准化收储中心,进一步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3.3 科学规划,加强健康养殖

一是加快推进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建设,大力发展标准化现代养殖企业,推广“三改、二分、再利用”技术,提高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二是持续开展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整治,加强养殖全过程污染监管。大力推广稻渔绿色综合种养,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助力水域生态环境改善。

3.4 部门联动,增加资金投入

农业、市监、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合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和查处,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农业农村污染综合防治的监测防控体系,建立养殖业污染物排放环评监测与日常归档登记管理纳入监控体系,将农药、化肥、兽药及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市场管理和生产、销售、使用纳入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管理监控。积极争取国家扶持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制定生态环境补偿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户、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投身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之中。

猜你喜欢

粪污农作物畜禽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