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21-03-25陆华静

江西农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减灾雷电气象

陆华静

(河池市气象局,广西 河池 547000)

防雷减灾是农业气象部门的核心工作之一。切实做好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既能保证气象局的各项工作高效开展,也可以降低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但就目前我国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发展现状而言,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基于此,开展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1 雷电灾害的特点

雷电灾害具有明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如:河流两岸,或者十五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等受到雷电灾害袭击的概率远远大于其他位置;其二是季节性比较强,在每年的夏季雷电灾害最为频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防雷减灾工作中融入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雷电灾害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雷电灾害的范围扩大,已经从传统的建筑、电力等逐步延伸到很多其他行业,如:农业、信息技术业、航空航天业、石油化工业等。

二是雷电灾害的受灾空间,从早期的二维空间转变为三维空间,可出现在每个角落,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也从早期的防击雷,转变为LEMP,受灾面积和范围也逐步扩大。

三是雷电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和经济损失逐年增大,对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目前我国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防雷意识薄弱

就目前我国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发展的总体情况而言,虽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从事农业的广大人民群众防雷意识薄弱,在具体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及挑战。比如: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中需要注重管理人员意识的提升,一些管理人员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的节约成本上,而忽略了防雷减灾工作的本质[1]。尤其是偏远山区,需要将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落实到实处,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无论是防雷意识还是责任心,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2.2 缺乏高端技术型人才

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技术水平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要想保证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的开展,需要行政管理、技术服务、市场营销等不同性质的人员和机构进行相互配合,各司其职。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雷电灾害对农业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非常大,近年来,我国愈发重视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但依然缺乏高端技术型人才,对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比如一些地区的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中,存在一人身兼多职,甚至还有经验不足的人员担任技术要职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对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造成了影响。

2.3 工作人员的防患意识需要提升

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属于一种公益性项目,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自身利益。但在具体工作中,一些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人员过于注重效率和成本,不重视对雷电灾害的调研,经常会盲目的选择那些经济效益比较大的防雷项目,将其作为创造经济效益的手段,完全背离了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的初衷,也不利于长久发展[2]。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各项工作可自行开展。一些工作人员对法律规范不甚了解,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缺乏工作信心,执法力度不足,在一些违规问题的取证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充分认识到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工作态度不够端正,积极性有待提升。

3 提升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水平的对策

3.1 加大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的宣传力度

针对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防雷意识薄弱问题,农业气象部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加大防雷减灾工作的宣传力度,不能只注重表面工作,而是要落实到实际中,在提升自身防雷减灾工作意识和责任感的同时,利用新媒体技术,如微信公众号、电视广播、微博等[3]。大力宣传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相关内容,促使每位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员掌握先进的防雷知识和技术,能够按照雷雨天气的变化,作出一系列调整和防护措施,将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3.2 完善农业气象站防雷技术

为提升防雷减灾工作水平,需要从多方面同时入手,选择更加先进的防雷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直击雷防护技术。关注雷电在现场的实际情况,对现场内传感器的避雷针引下线和数据线,以及各种金属设备进行实时观测[4]。在雷电灾害发生时,如果引下线被击穿,会因为杆体自身的导电性,导致信号线被击穿,而且雷电天气气候恶劣,在风、雨、雷电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会大幅度提升信号线被击穿的概率,从而埋下安全隐患。

二是共地接地。在防雷减灾工作中既要时刻观察所有金属设备,还要关注其他地方金属设备与建筑物的共用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接地方法,可将雷电导入地下,降低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是感应雷的防护。在防雷减灾工作中,需要对雷电信号进行时刻关注,做好感应雷的防护工作,及时获得雷电的各项信息,以免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四是共建共享农业气象防雷大数据平台,提升对雷电灾害风险和影响的研判能力。可立足智能网络气象预报和农业气象灾害模型,全面提升分区分类精细化预警服务能力,加大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AI技术、5G技术、智慧气象技术等在农业气象防雷中的应用力度,提升防雷水平。

3.3 加强多部门合作

提升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水平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并非单一部门就能完成,而是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紧抓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内容,利用新技术、新标准、新理念来破解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不断提升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水平,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信息共享和联合会商机制。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气象部门,需要进一步深化部门合作,加强日常交流,通过信息共享、意见共享等方法,推动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开展沟通交流,最大限度上发挥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在农业生产指导中的作用和价值,同时还要加强联合监测、联合会商,对雷电灾情、气候条件等进行全天候紧密的监测评估,以提升雷电灾害预报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2)强化雷电灾害预警服务。要充分利用好“12316”益农信息服务平台以及农业天气通APP等,做好农业气象防雷减灾预警服务工作,为农民提供精细化的气象服务,以扩大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的范围。

(3)开展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提高农民防灾避灾意识和能力。切实做好科学防灾减灾工作。在雷电灾害多发季节,要联合组派相关专家和人员,深入到乡间田地,指导农民开展科学的抗灾救灾工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分析了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结果表明,做好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对保护公共财产,维护农业基础设施的稳定性,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农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结合雷电灾害的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控制对策,才能提升防雷减灾的效果。

猜你喜欢

减灾雷电气象
气象树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雨天防雷电要选对雨伞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雷电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计算机机房的雷电防护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