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散养户生猪疫病防控的措施研究

2021-03-25邱小华

江西农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活疫苗疫病生猪

邱小华

(盐源县农业农村局平川镇畜牧兽医站,四川 凉山 615700)

近年来,农村散养户养殖生猪的现象已经有所减少,但仍有部分地区存在散养、家养的现象。实质上,生猪散养是具有一定的风险的,因为整体的规模不大,所以养殖户对疫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特别是在当前复杂的养殖环境条件下,很容易引发大规模的疫情,造成新的公共卫生问题和利益受损。

1 明确职能职责

首先,养殖人员要明确自身职责,意识到生猪养殖不仅是经济活动,同时也要对养殖业本身的发展负责,即使是散养户也要做好防疫工作的配合以及自身的管理。其次,政府部门应发挥职能性的作用,从整体抓起,做好各项工作的协调与组织。最后,基层的动物防疫部门以及农技服务中心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一方面深入防疫一线,做好基础的防疫管理工作。例如巡视检查、疫苗接种以及建立散养户台账等;另一方面要做好系统性的培训工作,帮助散养户建立正确的养殖意识和技术手段,带动疫病防治体系的不断发展[1]。

2 做好生猪免疫工作

类似于口蹄疫、非洲猪瘟等都属于重大的生猪疫病,因此要做好相应的免疫工作。特别对于农村散养户而言,做好生猪免疫工作要做到“四不漏”,即不漏一头、不漏一针、不漏一户、不漏一村,从而由多个方面保证生猪群体获得较高的抗体合格率,通常情况下,国家对于地方养殖业有明确的规定,即抗体合格率要超过百分之七十以上。对此,首先要对养殖环境做好消毒处理,要确保覆盖到每一个猪舍。其次,加强巡视检查,提高对疫病风险的评估能力。最后,及时对病死猪采取无害化处理。总而言之,要以免疫能力提升为基础,确保养殖效益的稳步提高[2]。

3 优化防控模式

对防控模式进行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实施“动物防疫日”制度。即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大范围的开展动物防疫工作,主要针对农村散养户的养殖活动。同时,将每月的月初、月中、月末分别设置防疫工作日。与此同时,要加强村级防疫员与畜牧兽医站的联系,以本村的政务公布栏为背景做好防疫程序以及联系信息的公布,为基层防疫工作的开展建立基础保障。其二是以防疫七步法为指导,提高环节控制能力。第一步充分了解散养户的养殖条件,展开一定的帮扶工作;第二步做好养殖和防疫技术的传授;第三步督促养殖户进行卫生管理以及消毒工作;第四步以巡视检查的方式查访生猪的发育状态;第五步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坚决不留空白;第六步完成免疫台账的建立;第七步协助官方防疫和市场监督管理。

4 把握防控要点

农村散养户生猪疫病防控的要点主要在于科学养殖意识的建立,对此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工作的力度,发挥基层防疫人员的能动性,以村、镇为单位开展系统化的培训,并发挥微信群、朋友圈等媒介的作用,进行相关信息的推送,全面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与此同时,还要提高消毒灭源的针对性,在此过程中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是消毒液的交替使用;二是保证消毒工作的连续性;三是以生石灰为原料构建消毒带;四是对于金属用具要采取高温消毒;五是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六是严禁人员随意进出猪舍;七是做好饲料残余和饮用水的转移;八是做好养殖废水的排放控制。

5 严格落实免疫程序

生猪养殖是有严格的免疫程序的,其具体的接种方式和剂量如下:对于日龄为14天左右的生猪要接种圆环病毒灭活疫苗,免疫方式为颈部肌肉注射,注射剂量为2毫升;对于日龄在30天左右的生猪要接种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以及猪瘟活疫苗,免疫方式为颈部肌肉注射,注射剂量为1毫升;对于日龄在35天左右的生猪要接种蓝耳病灭活疫苗;60天日龄的生猪要接种三联苗;65天日龄的生猪要接种口蹄疫灭活疫苗。在上述疫苗接种的过程中,基层防疫部门要做好入村服务,确保免疫程序的严格落实。并通过免疫台账的建立,确保不留空白。对于不配合免疫接种工作的散养户要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取消其散养资格。

6 做好调运落地监管

随着养殖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外地引种的现象十分常见,由于涉及到仔猪的调运,所以在正式的引进前要对当地的养殖环境和疫病防治情况做好调查,做好疫情高、中、低风险区的划分,以便于确定引种工作的可行性。首先,对于非疫源区要求提供相应的检疫证明和各类指标的检测报告;其次,在整个的调集和运输的过程中,应减少与其他动物的混合装运,控制在各个区间地的停留时间,防止感染其他疫病;最后,调运落地后立刻进行30天及以上的隔离饲养,观察生长发育情况,并在第十五天左右的时间进行必要的抗体检测,经确认无感染和传播风险后方可进行混养,而出现疫情症状的生猪应及时做好无害化处理。

7 强化动物防疫队伍建设

由于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所以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十分缺乏,许多地区都面临着人力资源短缺甚至无人可用的窘态。随着国家对基层防疫工作的重视,政府部门应加大关注力度,强化动物防疫队伍建设。首先,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工资水平,以待遇留人的方式稳定人员结构;其次,培养本地的养殖专家和防疫专员,从而在基层形成防疫管控网络,确保管理无死角,同时能够发挥养殖大户的示范作用,解决人员短缺的问题;最后,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事业留人,提高动物防疫队伍的能力水平。例如,某地区每年举办基层兽医的职称定级以及行医许可证发放等工作,提高该项工作的职业化管理水平。与此同时,还应做好配套设施和辅助设施的完善,如信息化技术、防疫设备等,缓解动物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8 结论

对农村散养户生猪疫病防控的措施进行研究,要结合散养生猪的特点,从意识宣传、防疫监管以及市场管控等多个环节抓起,提高整体的疫病防治水平。与此同时,还要尽可能对当地的养殖资源进行整合,规范养殖场地,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措施的有效性,以科学方式应对突发性疫病,为我国基层养殖业的发展建立保障。

猜你喜欢

活疫苗疫病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水痘疫苗经皮内及皮下途径接种后免疫效果观察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