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猪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1-03-25杨诚

江西农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病原体猪舍疫病

杨诚

(盐源县农业农村局树河镇畜牧兽医站,四川 凉山 615700)

生猪养殖已经发展成为农村地区的重点产业,但在各种疫病的影响下,常常导致生猪出现病死现象,从而造成养殖户的收益不稳定,同时如果控制不及时还可能造成更大的卫生安全隐患。鉴于此,我们要对生猪疫病防控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争取通过技术措施的应用和公共卫生体系的优化,提高养殖管理水平。

1 生猪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

1.1 病原体不断增多和变异

对于生猪养殖而言,新病以及新的临床症状的发生就意味着有新的病原体出现,或者是原有的病原体发生的变异。例如我们常见的流感病毒以及蓝耳病毒等就是通过变异产生的新毒株。而病原体的不断增多和变异对于生猪养殖是十分不利的,一方面原有的疫苗或者药物失去了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在新病发病的初期很难进行有效识别,容易错过最佳防治期,甚至造成大面积的感染,因此需要引起重视[1]。

1.2 细菌性病原体产生耐药性

众所周知,在动物疫情防治的过程中,病原体出现抗药性是一种常态,而且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根据调查分析,造成细菌性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种:首先,许多基层的兽医人员以及养殖户常常凭经验用药,缺乏科学性,长此以往药量的增加加快了抗药性的产生。其次,生猪的饲料中添加了许多具有抗菌性的添加剂,影响了正常的生长和发育。最后,抗菌素的使用降低了生猪的免疫力,并且容易出现新的病原体。

1.3 综合防治的手段匮乏

由于养殖户素质的参差不齐,所以导致养殖过程中对于疫病的综合防治手段十分匮乏,首先,很多养殖人员片面地认为只要接种疫苗就可以万无一失,所以弱化了常规的养殖管理和卫生管理。其次,对消毒工作的不重视容易引发后续的污染问题。最后,基层防疫工作开展得不到位,缺乏必要的防疫设施和工作人员。

1.4 区域外病毒的引入

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生猪的食品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这就意味着背后的生猪交易活动十分频繁,引种、猪苗补充的范围扩大化。这容易引发输入性的疫病病毒,破坏本地的养殖平衡,从而造成巨大损失。

2 生猪疫病防控策略分析

2.1 坚持预防为主

对于生猪疫病防控工作来说,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不变的原则,以有效应对病原体不断增多和变异的问题。首先,科学开展免疫工作。与治疗工作相比,疫病的预防更为重要,并且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因此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疫苗的接种,例如日龄在14天左右的生猪要接种圆环病毒灭活疫苗、60天日龄的生猪要接种三联苗、65天日龄的生猪要接种口蹄疫灭活疫苗等。其次,做好药物防治。药物预防一般在疫病流行期进行,由于生猪疾病的传染性非常快,所以要进行事前控制,特别是在春秋季节,可通过添加适量的抗生素以及板蓝根、鱼腥草等成分,提高生猪的抵抗力,以防感染流行性疾病。最后,严格做好消毒工作。消毒工作是切断病源传播渠道以及减少细菌滋生的根本措施,例如在猪舍前用生石灰建立消毒隔离带、对进出猪舍的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消毒等,从而保证养殖环境的相对稳定。值得注意的是,在消毒时应保持连续性,并以多种消毒剂交替使用的方式进行,提高有效性[2]。

2.2 控制药物的应用

上文已经提到,长期地通过药物治疗容易出现一定的抗药性,导致防疫效果的不理想。因此,在实际的生猪疫病防控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控制药物的使用频次和用量,通过饲养管理的改善强化防控的效果。一方面,在使用各类具有抗性的药物时要确保对症下药,并严格执行用药规程,做好剂量的控制。此外,还要观察药物治疗效果,不能盲目加量,一旦症状得到缓解或治愈则及时停药,以防对生猪的肝肾功能造成损害。另一方面,要在饲养管理方面下功夫,通过改善猪舍的通风环境以及营养丰富的饲料配比、科学合理的饲养密度等,提高生猪自身的免疫力,以此降低药物的使用频率,缓解药物治疗可能引发的副作用。

2.3 构建综合防治体系

对于生猪疫病防控工作来说,综合防治体系的构建能够提高防疫效果,因此需要持续完善综合防治体系。首先,以基层兽医站为基础,做好药物的发放以及常规的培训等工作,通过与各村镇防疫专员的配合,实现基层防控网络的分层管理,从而掌握一手的养殖资料。其次,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通过专项资金的下发引进基层防疫设施,提高防疫工作的效率。再次,打造和谐的养殖、生态环境,对养殖所产生的粪便等物质进行二次加工和能源转化,在保持环境清洁的基础上,降低污染源产生的可能。最后,基层防疫部门应联合环境保护部门和食品安全部门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一方面确保疫苗的全面接种,另一方面对猪舍环境管理不当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养殖活动的规范性。此外,还要从市场生猪的产品管理抓起,对猪肉进行防疫检测,多管齐下,坚决防止潜在疫病感染源的爆发。

2.4 规范补栏活动

随着生猪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补栏活动通常需要进行外地引种,由于大范围的仔猪调运,对防疫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补栏之前要对引种所在地的疫病防治做好调查分析,防止高风险区的仔猪进入本地。首先,严格检查非疫源区所提供的检疫证明;其次,加强对运输过程的管理,严格杜绝多种动物混合运输,以防出现新的疫病和潜在病源;最后,当调运落地后,要立刻进行隔离饲养,隔离时间最短要在1个月以上,并同步观察生猪的生长发育情况,展开必要的体检,将传播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存在疫情症状的生猪要及时捕杀并做好无害化处理。

3 结论

对生猪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首先要立足于实际的养殖环境和养殖规模,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疫病防治措施。然后,通过对疫病防治体系的不断完善,提高政府的监管能力和防疫水平,争取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有效的防疫响应,以应对突发疫病,为我国养殖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猜你喜欢

病原体猪舍疫病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阳光猪舍与普通猪舍育肥对比试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