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分析

2021-03-25韦文豪

江西农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秧苗田间病虫害

韦文豪

(宾阳县黎塘镇农业农村局,广西 宾阳 530409)

粮食是保障人类生存的关键要素,如果粮食安全和粮食供应无法保障,会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极其严重的问题,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目前粮食问题已经得到了缓解,但是全球仍然有较多的人存在饥饿、营养不良的状况,因此必须要研发出优质的水稻品种,才能够真正地解决粮食问题。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种植作物之一,水稻种植是很多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方式,为了能够满足当前市场上对于优质水稻的大量需求,需要积极使用高产栽培技术。优质水稻栽培过程中需要关注较多的要点,作为农户应当积极学习新型的栽培技术要点,落实病虫害防治措施,为水稻的健康生长和发育提供重要保障。

1 选择合适的水稻种植品种

水稻品种的选择会决定水稻最终的产量以及生产质量,在选择水稻品种时应当结合气候条件、水稻生长周期、常见病虫害类型等多种因素进行选择。需要选择具有高产和生产潜力的水稻品种,优先选择能够有效适应外界环境的品种。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品种培育,目前产量较好且品种较为优越的,主要包括内香8156、冈优527和宜香2292等,这些水稻品种均具备高产的潜力[1]。

2 科学育秧技术要点

2.1 选择合适的育苗场

育苗是影响水稻后期生长发育的关键环节,当前所种的水稻多是杂交水稻,因此育苗场的面积应当控制在10~15平方米。育苗场地应当选择地势较高的区域,土壤应当肥沃,尽量处于背风向阳的环境,育苗场地的前茬作物应当避开禾本科类作物,最佳的选择为菜园地。在播种前30~50天进行肥料腐熟,主要包括磷酸钙以及有机肥,两者的配合比例为1∶100。苗床宽度应当为1.2米,沟宽度为0.4米,厢长在8~10米。

2.2 选择合适的播种模式

在进行水稻播种之前,应当对种子进行合适的处理,首先是要进行晒种处理,在进行播种前的24~48小时内进行晾晒,让种子走出休眠期。晾晒完毕后对其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12~24个小时,种子捞出并用清水进行清洗,使用种衣剂对其进行拌种。在进行播种时,应当保证播种的均匀性,在完成播种之后,使用木板按压种子,使种子可以进入到土壤之内,并在种子上方覆盖细土,细土的厚度为0.5~1厘米[2]。覆盖细土之后使用清水对苗床进行清理,将0.02克农得时和水进行配比,水的用量为3千克,将混合溶液喷洒在苗床上,可以进行化学除草。

2.3 苗期管理技术要点

在水稻播种后,3~5天之内水稻会出苗,白天应当保持良好的通风效果,降低温度,在傍晚之后,在水稻上方覆盖保护膜进行保温。当水稻秧苗现绿后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揭膜,夜间仍然覆盖薄膜,秧苗进入三叶期之后,将薄膜完全去除,结合苗床的干湿水平和秧苗缺水情况进行灌溉,同时喷洒尿素溶液,溶液的浓度应当为1%,可以对水稻秧苗的生长发育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 选择合适的移栽时机

在水稻移栽前应当对移栽地区进行休整和深耕,深耕的厚度应当超过20厘米,深耕完毕后追加肥料,包括农家肥、过磷酸钙、复合肥、尿素,每亩使用量分别为1500千克、25千克、25千克以及15千克。当水稻秧苗生长到4.5叶龄到5.5叶龄之间可以实施移栽。结合实际情况,移栽疏导的行株距应当为23.33厘米×13.33厘米,每亩栽种1.5万~2万丛水稻,如果种植杂交水稻则每丛应当保持1个幼苗,如果种植常规水稻则每丛需要保证2~3根幼苗[3]。

4 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首先,制定合适的肥水管理计划。肥料和水分是水稻发育所必须的营养成分,种植农户需要能够根据水稻的具体发育阶段使用不同的肥料。水稻在栽培5~7天后会进入到分蘖期,每亩的水稻需要追加生物肥,追加肥量为8千克,在栽插50天后开始进入稻穗期阶段,此时应当追加生物肥,施肥量为5千克。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灌溉技术的调整也是极其必要的,传统情况下是利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对水稻进行灌溉,现在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应当根据水稻的不同生长阶段选择不同的灌溉量以及灌溉方式,这样才能够确保水稻的健康发育[4]。在水稻移栽之后田间应当保证水层在寸水之内,能够加快水稻根系的发育速度,提高水稻成活率,这阶段应当维持7天。分蘖期阶段后,应当保持田间处于湿润的状态,维持浅水层的状态,当分蘖量达到相关标准之后应当将水量排出,对田间进行晾晒。进入开花期之后仍然需要保持寸水水层状态,能够提升水稻的发育速度。在水稻进行收获前的半个月,需要将水稻田内的水完全排干净,能够提高水稻收获的便利性。

5 病虫害防治措施

5.1 绿色防控技术

在水稻栽培种植过程中应当重点防治病虫害。当前在选择病虫害防治手段时多数会使用绿色防控技术,可以培育出绿色无公害的水稻,满足人们对于绿色食品的需求。为了实现绿色防控,降低病虫害防控过程中农药的投放量,可以采取稻鸭种养技术。在选择鸭子品种时,需要选择适应能力较强的鸭子品种,每亩水稻田的鸭子数量应当控制在12~15羽,当水稻处于移栽返青阶段时,将鸭苗放入到水稻田之间[5]。通过稻鱼种养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疏松田间土壤,进而提升水稻的根系生长量,促使水稻能够更加健康的发育,同时也可以提高水稻产量的稳定性。应当养殖生长速度较快并且适应能力强的鱼类,通常可以选择草鱼或者鲤鱼,每亩水稻田鱼的放养量应当控制在10千克以内。在使用稻鱼种养技术之前,需要实施田间实施加固处理,田埂高度应当在50厘米之上,宽度应当在40~50厘米,水层应当大于20厘米,这样才能够为鱼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5.2 稻飞虱和稻螟虫防治措施

利用人工的方式对稻飞虱和稻螟虫进行捕捉,利用害虫假死性的特点将其进行集中处理,可以有效提高虫害的控制效率,减少害虫基数。物理防治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常见的虫害物理防治技术为杀虫灯,通过在田间悬挂杀虫灯可以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对其进行捕杀,1个杀虫灯可以覆盖的范围在3~4公顷。黄板也是常用的物理防控方式,可以吸引成虫,之后对成虫进行诱杀,控制虫害的规模,还可以减少虫害疫病的出现几率,每隔15天应当在黄板上涂抹1次黄油,可以保障黄板的使用效果。

5.3 叶稻瘟及其防治措施

稻瘟病发生几率较高,在水稻生长的整体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会给水稻的不同部位造成危害,常见的为叶稻瘟。在预防叶稻瘟时应当尽早选择合适的农药实施防治措施,避免稻瘟大面积扩散,可以选择浓度为36%的丙唑多菌灵1800~2250克,每公顷水稻药物兑水900千克,兑水后利用喷雾的方式进行药物喷洒,喷雾时尽量选择机械设备进行喷雾作业,可以保证喷雾的均匀性。

6 结束语

水稻属于一种产量高的农作物,在我国的粮食结构中属于极其重要的作物之一,通过高产栽培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能够打破传统水稻种植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提升水稻的生产质量和安全性,满足市场上对于优质水稻的需求。在进行水稻种植时应当选择合适的种植品种,并重视育秧环节的重要性,选择合适的移栽时间和移栽密度,以此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在对水稻进行田间管理时应当重视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可以为水稻的成长发育提供充足营养成分,避免水稻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猜你喜欢

秧苗田间病虫害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田间地头“惠”果农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农民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