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终端的儿科常用仪器的可追溯管理

2021-03-22厦门市儿童医院厦门市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6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3期
关键词:心电监护仪器设备二维码

厦门市儿童医院,厦门市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 (福建 厦门 361006)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儿科常用仪器可追溯化管理,以确保仪器安全使用。方法:借助二维码编辑软件,将全院的输液泵、推注泵和心电监护仪相关信息储存生成二维码,粘贴在仪器上,仪器使用流程、注意事项、维保要求等信息便捷获取,对仪器运行状态、定期维护、保修过程进行监控,仪器设备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信息后台获取仪器设备管理数据,进行分析、指导。比较使用移动终端管理仪器前后的仪器管理质量数据、发生故障数据。结果:采用二维码进行仪器管理,仪器使用登记及时率、完整率、仪器清洁率显著提高,仪器故障发生率明显下降,保修周期缩短(P<0.05)。结论:基于移动终端采用二维码进行仪器管理,便捷、实时记录仪器使用状态,便于管理者进行追溯,落实仪器管理质控,提高仪器使用的安全性。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护理工作的持续发展,医疗仪器成为医疗、护理工作中必不可缺的部分,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与安全使用更是患者安全和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1]。设备仪器的使用、维护不当逐渐成为重要的安全隐患,引发不良事件,会给患者带来伤害[2]。近年来,患者的法律意识增强,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儿科患者的病情变化快,操作不配合,因此加强护理仪器设备的管理,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与日常维护保证其完好、安全适用更显为重要[3]。厦门市儿童医院借助互联网+移动终端扫描仪器二维码进行儿科常用仪器可追溯化管理,有效提高临床仪器使用的安全性及仪器管理质量,保证临床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全院儿科常用仪器输液泵320台,推注泵174台,心电监护仪170台等仪器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1~12月年常规仪器设备管理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互联网+移动终端进行仪器全过程管理为观察组。

1.2 方法

1.2.1 传统仪器管理

2018年仪器管理模式:各科室设有仪器设备管理护士1人,负责科室仪器、设备的数量清点、日常维护、清洁保养等管理。各项仪器的使用登记本(纸质版)悬挂在该仪器上,每次使用前进行手工记录。仪器的维护和保养由设备科、厂家负责,检修、保养记录在设备科,仪器设备管理档案分散[4]。因仪器设备管理护士参与科室护理工作轮班,不能每日进行仪器设备安全检查、维护,儿科临床工作繁琐,存在仪器设备使用后未及时清洁、归位,仪器故障未及时发现、报修周期长等问题[5]。

1.2.2 互联网+移动终端仪器管理

根据《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医疗设备操作手册随设备存放,供操作者方便查阅[6]。而近几年我国信息技术迅速发展,4G通信、智能手机、二维码技术的应用普遍应用于工作、生活中[7]。信息技术为本院医疗仪器设备管理提供新的管理思路,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进行医疗仪器设备全周期性、精细化的管理[8]。手机终端仪器设备管理流程图见图1,具体描述如下。

图1. 手机终端仪器设备管理流程图

仪器设备信息转录二维码:由护理部、设备科统一编写输液泵、推注泵、心电监护仪等设备的一般信息、仪器使用流程、注意事项、仪器使用监测、仪器保养、维护、报废等相关信息记录标准,各科室仪器设备管理护士通过软件将本科室的输液泵、推注泵、心电监护仪相关记录标准通过软件转换为二维码,用不干胶打印后统一位置粘贴在仪器上。

仪器设备运行信息化监测:护士在使用仪器前、后用智能手机扫描该仪器上的二维码,按照规范使用仪器、登记。科室仪器护士扫描二维码定时进行仪器保养记录。设备科维保人员维保时通过二维码进行仪器维保情况记录。

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管理者可通过后台实时查看仪器使用记录、维修记录等各项数据,进行跟踪管理、分析、指导,提高设备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周期。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3.1 仪器使用登记及时率

查看仪器管理质控巡检时正在使用的仪器,仪器使用登记及时率=统计周期内巡检时正在使用的仪器登记数量/统计周期内巡检时所有正在使用的仪器数量×100%。

1.3.2 仪器使用登记完整率

查看仪器使用登记情况,仪器使用登记完整率=统计周期内仪器使用登记完整数量/统计周期内所有仪器使用登记数量×100%。

1.3.3 仪器清洁率

每月不定时随机抽查各科室输液泵、推注泵、心电监护仪各5台,仪器清洁率=统计周期内仪器清洁数量/统计周期内抽查仪器的总数量×100%。

1.3.4 仪器故障发生率

仪器设备故障包含电池蓄电使用时间短,输液泵、推注泵速度不准确,心电监护仪时间设置不准确、未及时校正、报警功能缺失等。仪器故障发生率=统计周期内发生故障的仪器数量/统计周期内仪器总数量×100%。

1.3.5 仪器故障维修周期

发现仪器故障后报修至仪器维修正常归回科室的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若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t检验,若服从正态分布但方差不齐,则采用t检验,若样本不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移动终端仪器管理前后的仪器管理质量比较

通过移动终端扫描二维码进行仪器使用登记,仪器使用登记及时率、完整率、仪器清洁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移动终端仪器管理前后的仪器管理质量

2.2 移动终端仪器管理前后的仪器故障数据比较

通过移动终端仪器管理,仪器故障发生率降低,仪器故障维修周期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移动终端仪器管理前后的仪器故障数据(n=664)

3.讨论

3.1 利用移动终端进行仪器运行监控,满足仪器标准化管理的需求,可操作性高

由于儿童特殊的生理特点,其液体管理尤为重要,因此输液泵、推注泵的使用在儿科尤为常见,同时由于儿童尤其是小婴儿病情变化快,不会主诉,因此心电监护仪也是儿科常用的仪器,这些仪器使用频率高,数目众多,如何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一直是仪器管理的难点[9]。仪器的使用状况、维护情况,运行过程出现的问题都需要实时记录,以便于监管[10]。但是手工填写滞后、漏填,且需要一本一本地审查,不利于对仪器使用情况的掌握和跟踪[11]。

本院将仪器管理需要的信息转化为二维码,使用不干胶进行打印统一张贴,便于仪器表面清洁。统一贴在仪器明显位置,通过手机端扫描二维码展现管理内容,逐步勾选,可以有效提醒护士仪器设备使用规范、相关注意事项,逐一选择、确认完成仪器运行状态、使用登记[12]。表1可见,移动终端管理仪器使用登记及时率、完整率、清洁率优于实施前,操作简便、数据客观、实时记录,满足仪器标准化管理的需求,可操作性高。

3.2 通过移动终端实施仪器精细化、可追溯化管理,增强仪器使用的安全性

传统的仪器管理中,仪器使用情况,运行情况、使用时长、频率、维修记录等缺乏监测、数据缺失;仪器故障未及时发现、维护不到位,责任人不清、难以追溯[13]。本院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仪器管理,在二维码扫描后展示仪器管理各个环节:通过密码对扫描二维码的人员进行身份验证,避免非院内工作人员扫描二维码进入仪器使用状态评估系统,确保仪器使用的安全性、管理数据的有效性;便捷查看仪器使用标准流程、注意事项维保要求;对于仪器使用功能故障未及时报修、终末清洁消毒不到位、维护保养不到位,信息后台根据使用时间进行追踪,通过扫描时间节点、微信/手机号进人员匹配,追溯该仪器每次使用人员及使用情况,将仪器管理环节程序化,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促使仪器管理的每个环节规范化,提高护理人员的仪器管理安全意识,让每一位护士使用仪器时都要到位、尽职,确保仪器管理高效、准确、到位的落实[14]。通过表2显示,实施移动终端仪器管理后将仪器管理制度化、工作方式标准化、责任落实明确化,报修程序简化、便捷、快速、可监控,降低仪器故障及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仪器保修周期,提高仪器管理效率,提高仪器使用安全性[15]。

3.3 基于移动终端的仪器信息化管理,实现仪器管理数据共享,提高护理管理效率,加快医疗护理仪器设备的现代化进程

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平台,将仪器运行情况、日常维护、保养、报修、报废等情况在云空间储存,实时数据共享,降低仪器管理成本;仪器设备管理部门、科室管理人员可随时、便捷查看,分析科内仪器的具体使用频率、时长,有效提高仪器的利用率和运行效率;利用有限的资源配置进行仪器最优化管理利用,提高护理管理工作效率[16]。互联网+移动终端仪器管理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同时对仪器进行系统的、全周期的监测,为医院提供客观、真实、有效的数据,降低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加快推进了无纸化、信息共享的仪器现代化管理[17]。

3.4 小结

基于互联网+移动终端的仪器管理,简化流程、便捷操作、实时记录仪器使用状态,便于管理者进行追溯,提高仪器使用的安全性,提高医疗仪器管理效率,是可行的仪器管理方式。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仪器设备二维码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二维码
小康二维码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让严肃的二维码呆萌起来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