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压治疗仪在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3-22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辽宁沈阳110002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3期
关键词:治疗仪气压下肢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 (辽宁 沈阳 110002)

内容提要:目的:研究气压治疗仪在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于本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术患者122例进行实验研究,分为观察组(n=61,常规路径干预+气压治疗仪)和对照组(n=61,常规临床路径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及下肢静脉血栓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聚集指数及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3d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及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手术的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应用气压治疗仪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属于周围血管疾病,本病的病因复杂,引起下肢静脉血流流速过缓,血液异常凝结并淤积在下肢静脉,致使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剖宫产患者术后处于高凝状态,且产妇有一段的卧床康复时间,增加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性[1]。气压治疗仪能够刺激穴位加快血液循环,具有较强的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本研究对气压治疗仪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于本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术患者122例进行实验研究,纳入标准:①所有孕产妇具有剖宫产指征;②患者认知功能正常;③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告知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且合并全身性血液疾病者;②合并下肢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③入组前具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④合并重大器官疾病患者。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61),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临床路径干预联合气压治疗仪方案,年龄24~39岁,平均(31.48±1.42)岁,手术时间0.73~2.47h,平均(1.82±0.55)h,其中初产妇32例,经产妇29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临床路径干预治疗方案,年龄25~38岁,平均(30.43±1.39)岁,手术时间0.72~2.87h,平均(1.93±0.85)h,其中初产妇30例,经产妇31例。组间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参照《妇产科学》[2]进行常规剖宫产术后临床路径干预,同时每间隔2h辅助患者翻身1次,进行轻叩患者背部与抬高双下肢常规处理,持续20~30次/d;在术后鼓励患者定期开展下肢运动,进行踝关节与膝关节的屈伸活动能够降低血栓的发生,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20min/次,3次/d,同时保护下肢静脉血栓,嘱患者戒烟禁酒,多喝水,饮食补充蛋白,清淡易消化。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DL-1200气压治疗仪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该仪器的预防作用,操作时嘱患者脱袜取仰卧位,检查气压治疗仪的功能状态正常后,按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大小的气压套压力护腿套包裹患者下肢,能够有效避免毛发、毛角等异物进入,影响操作过程,连接压力充气管与气压治疗仪,设定末端压力100~130mmHg(13.3~17.3kPa),将电源接通,当绿色指示灯亮起便可调节压力旋钮至50mmHg,治疗时间为20min/次,2次/d,共治疗3d,操作完成后将气压治疗开关关上,分开护腿套与压力充气管,将压力护腿套取下。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凝血功能指标[3]: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d凝血指标,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mL经ACL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红细胞聚集指数及D-二聚体指标变化,其中纤维蛋白原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红细胞聚集指数应用血液流变仪检测。②下肢静脉血栓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采用ATLHDI3000彩色超声检测仪观察患者术后3d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及血流量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最新版SPSS22.0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予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聚集指数及D-二聚体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整体水平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对比(n=61,±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对比(n=61,±s)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a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时间 红细胞聚集指数 D-二聚体(mg/L) FIB(g/L)观察组 术前 4.25±0.63 0.86±0.03 4.44±0.54术后3d 4.39±1.65ab 4.76±0.50ab 4.90±0.99ab对照组 术前 4.26±0.45 0.87±0.02 4.45±0.55术后3d 5.15±1.73b 8.01±0.28b 7.38±0.46b

2.2 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3d血流峰速度(32.24±1.46)cm/s、血流平均速度(25.25±1.65)cm/s及血流量(2.42±0.65)L/min;对照组患者术后3d血流峰速度(22.64±1.62)cm/s、血流平均速度(16.24±1.06)cm/s及血流量(1.46±0.43)L/min,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中凝固形成血栓,阻塞血液回流且引起静脉壁炎症改变,通常好发于四肢,尤其以下肢最为常见。

临床应用较多的气压治疗仪主要通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放气,形成了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对肢体的远端到肢体的近端进行均匀有序适当的挤压,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预防肢体水肿,最大程度上确保产妇身体健康,同时能够直接或间接治疗与血液淋巴循环相关的诸多疾病[4]。有研究表明,使用气压治疗仪能有效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通过挤压刺激产妇深部肌肉、血管和神经,降低肢体水肿程度,加快血流速度,有效减轻产妇肢体疼痛感,促进炎症因子、致痛因子的吸收和代谢,解除压力引起的手脚麻木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聚集指数及D-二聚体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下肢静脉血栓血流动力学指标也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身体纤溶系统被激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降低。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后应用气压治疗仪可有效改善下肢血流动力学水平及术后凝血功能,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预防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治疗仪气压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看不见的气压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电渗—堆载联合气压劈烈的室内模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