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压监护仪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的应用

2021-03-22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天津3018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3期
关键词:监护仪甘露醇开颅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天津 301800)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应用颅内压监护仪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到本院行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治疗的80例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止血、抗感染、神经营养及脱水对症治疗。对照组未在术后行颅内压监测,观察组在术后运用Codman颅内压监测仪设备进行硬膜下颅内压监护。结果:两组相比,甘露醇用量及用药时间相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肾功能损害程度及电解质紊乱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少,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预后评估优良率及重残死亡率相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行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颅内压监护仪监测,能够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预后。

颅内压就是指的颅腔内部内容物所产生的内壁压力,在临床中,颅内压所致降低脑部血流关注,并减少血流量[1]。因此,临床认为需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情况密切关注,从而预防患者发生病情恶化,根据颅内压监护情况予以及时对症干预治疗,以往文献指出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行颅内压监护仪进行监测记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2,3]。基于此,本文探讨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应用颅内压监护仪的临床指导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于2019年5月~2020年4月到本院行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治疗的80例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各4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包括2 3例男,1 7例女,年龄5~7 6岁,平均(4 5.8±4.3 9)岁,包括交通事故伤2 0例、高空坠落4例、打架伤8例、重物意外砸伤6例,其他2例。对照组包括2 0例男,1 0例女,年龄7~7 8岁,平均(4 6.1±4.0 2)岁,包括交通事故伤1 8例、高空坠落6例、打架伤1 0例、重物意外砸伤5例,其他1例。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P>0.0 5)。

1.2 方法

两组均行止血、抗感染、神经营养及脱水对症治疗。对照组未在术后行颅内压监测,观察组在术后运用C o d m a n颅内压监测仪设备进行硬膜下颅内压监护。开颅术后在患者骨窗边缘硬脑膜外侧和下侧,放置颅内压监测探头,并将压力感受器置于朝内与颅骨紧贴,由手术切口引出并固定缝线。探头置好之后进行首次颅内压监测,查看是否妥当放置探头位置,如若无法正常监测颅内压,则需要对探头位置进行调整。设置监护仪监测参数为2~4h为间隔时间,一旦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患者颅内压指标波动,则需要对监测间隔时间适当缩短。观察组要确保患者顺畅呼吸,在发生颅内压波动指标升高时,要及时调高患者床头,控制患者体温对于成人及儿童一旦超出颅内压监测范围,立即进行200g/L甘露醇治疗。成人的颅内压指标在15mmHg,儿童的颅内压指标在7.5mmHg。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在两组患者术后统计甘露醇、脱水用药的剂量和时间情况,并记录患者的肾功能受损度与电解质紊乱等不良情况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预后情况。在术后3个月进行预后评估,包括运用GOS系统,划分评估指标包括良好、轻残、重残、植物、死亡共5等级。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计数数据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运用流行病学统计程序Epidata 2.0版及EPINFO2000版统计软件包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甘露醇用药剂量及时间情况

经研究发现两组相较甘露醇用量及用药时间相较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为(7±2.4)d的用药时间,对照组为(17±3.8)d,在用药剂量方面观察组为(861±128)mL,对照组用药剂量为(1655±258)mL,两组相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

观察组在肾功能损害程度及电解质紊乱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少,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n=40,n/%)

2.3 两组预后评估相较

两组预后评估优良率及重残死亡率相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预后评估相较(n=40,n/%)

3.结论

重型脑损伤在临床作为急发病症,极易继发比较严重的脑水肿、颅内压问题。行颅脑手术治疗主要为了能够保证出现不可逆继发脑损伤问题的前期,能够将患者的颅内血肿及坏死脑组织成功清除,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4]。但是患者开颅术治疗术后通常会发生反弹情况,其关键原因是重型脑损伤开颅术治疗后,术后重建脑血管床产生充血扩张,再次增加患者颅内压,或术后形成的新脑血肿问题[5,6]。一旦未能及时发现这些问题,便会增加患者的术后致残率及病死率。本文提出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行颅内压监护仪,能够密切监测患者的颅内压情况,从而争取临床应对时间,减少术后致残死亡率。并且及时应用甘露醇脱水用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临床医师根据颅内压监护仪结果,予以相应的治疗,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两组相较,甘露醇用量及用药时间相较差异显著;观察组在肾功能损害程度及电解质紊乱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少,两组差异显著;两组预后评估优良率及重残死亡率相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患者行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颅内压监护仪监测,能够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预后。

猜你喜欢

监护仪甘露醇开颅
适用于航空救援的除颤监护仪设计
胎心监护仪的多发故障解析与日常维护
多参数监护仪检定相关问题分析及建议
医用多参数监护仪计量检定中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
肢伤一方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早期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对《介绍一种甘露醇结晶溶解方法》一文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