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结合脐灸治疗单纯性腹性肥胖

2021-03-22雷正权任媛媛王小琴

吉林中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单纯性腰围穴位

邓 茹,雷正权,2*,王 东,任媛媛,杨 强,王小琴,韩 冰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00;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3.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 710000)

肥胖主要是由于饮食过多、缺乏运动等多种因素导致体内脂肪堆积过多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1]。根据相关研究报道[2],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肥胖患病率正在迅速增加,与肥胖相关疾病也呈增长趋势。大量研究表明,肥胖与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血脂紊乱、冠心病、肿瘤等多种代谢疾病呈较强的相关性,现如今已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危机之一[3-4];单纯性腹性肥胖是肥胖症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其脂肪主要聚积在腹部[5],影响人体美观,易导致现代人焦虑抑郁[6]。研究发现[7-8],腹部皮下脂肪是多种慢性代谢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影响人体寿命,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十分必要,穴位埋线、艾灸、中药贴敷等特色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单纯性肥胖症[9-13],具有较好疗效且无不良反应;雷正权教授根据近30 余年的临床经验,在临床治疗中创新性的将穴位埋线和脐灸疗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针灸治疗肥胖的优势;本研究旨在观察穴位埋线结合脐灸治疗单纯性腹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优化临床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3 月-2019 年6 月期间就诊于我院针灸科门诊的患者60 例,符合单纯性腹性肥胖症的纳入和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 例。治疗组男15 例,女15例,平均年龄(58.5±2.4)岁,平均病程(6.0±2.4)年,平均体质量(66.3±20.5)kg;对照组男14 例,女16例,平均年龄(47.7±3.6)岁,平均病程(4.5±4.0)年,平均体质量(64.4±22.7)kg。2 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6 年由中国肥胖卫生工作组编写,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发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14]: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1 cm。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1]中关于肥胖的诊断及辨证分型,主症:体肥臃肿,腰腹肥满,或腹凸脂壅、腹大膏厚。1)胃热火郁证:肥胖腹大,消谷善饥,口渴喜饮,大便不爽甚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平或偏数;2)痰湿内盛证:腹大体沉重,脘痞困倦,喜卧懒动,伴头晕头重,口黏或甜,不欲饮水,大便不爽或少行,舌淡苔白腻或黄腻,脉滑;3)脾虚不运证:肥胖臃肿,疲乏,无力,脘腹痞闷,肢体困重,纳差,舌质淡,苔薄腻,脉沉细或细滑;4)气郁血瘀证:肥胖懒动,善太息,胸胁胀满,情志抑郁或易烦躁易怒,可伴失眠,大便不畅,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5)脾肾阳虚证:肥胖臃肿,身体困重,体易疲乏,畏寒肢冷,腹胀便溏,舌淡苔薄或薄腻,脉沉细无力。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诊断标准;2)近期(2 个月内)未进行与减肥有关的治疗及运动;3)年龄在18~60 岁;4)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且能够接受各项检测。排除标准:1)对蛋白过敏或瘢痕体质者;2)近2 个月内服用减肥药物或接受其他减肥方法者;3)病史、实验室检查为继发性肥胖者;4)有皮肤疾患或重大疾病者;5)晕针、孕妇及哺乳期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穴位埋线法:主穴为天枢、滑肉门、外陵、大横(均取双侧)、水分、三阴交、中脘。配穴:胃热火郁证加曲池、足三里、梁丘;痰湿内盛证加水道、丰隆、阴陵泉;脾虚不运证加足三里、气海、关元;气郁血瘀证加三阴交、太冲、血海;脾肾阳虚证加命门、肾俞、脾俞。操作方法:嘱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施术部位,打开一次性埋线包(江苏华宏有限公司制造),施术者戴无菌帽子、口罩及手套,对拟选取的穴位及穴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用镊子取1 cm 长的羊肠线(山东博达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穿入10#一次性埋线针中,用左手食指、拇指将穴位处皮肤绷紧,并固定拟进针穴位,右手持针刺入穴位至皮下肌肉层,施以提插捻转手法以寻求针感,当针感出现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于肌肉层,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针孔止血后,外敷无菌敷贴。穴位埋线每15 d 1 次,共治疗4 次。中药敷脐灸法:采用雷正权教授自拟脐贴减肥方,中药番泻叶60 g,荷叶60 g,泽泻60 g,山楂60 g,白术60 g,黄连30 g,将上述药物粉粹成细末,每次取15 g(量勺)粉末加蜂蜜调制成梧桐子大小蜜丸,纳入脐中,外用防过敏透气胶布贴敷固定。嘱患者仰卧位,将脐灸盒放置神阙处灸20 min。患者以密封袋将药物粉末封存,给予患者量勺并嘱其上述蜜丸制作及艾灸操作方法,48 h 更换敷药,每换药物1 次后加神阙灸;中药敷脐灸与穴位埋线同时进行,2 个月后观察疗效。

1.4.2 对照组 选用与穴位埋线组相同穴位,选用华佗牌不锈钢毫针0.30 mm×40 mm(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腹部穴位进针时采用舒张进针法,进针深度视腹部肥胖程度及腧穴部位的不同,以得气为度,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每日一次,2 个月后观察疗效。

1.5 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保持饮食规律,不刻意节食;2)注意限制脂肪、糖类、高能量食物的摄入;3)埋线区24 h 不触水,预防感染;4)女性避开生理期,顺延。

1.6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主要检测体质量、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97 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五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与会代表修订的《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15]。痊愈:体质量已达或接近标准体质量范围内,腰围: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1cm。显效:体质量下降30%~80%,腰围减少>10 cm;有效:体质量下降25%~30%,腰围减少3~10 cm;无效:体质量下降不到25%,腰围减少<3 cm。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各组治疗前后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2 组间比较选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 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n=30) 例

2.2 2 组治疗前后肥胖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2 组治疗前后肥胖指标比较(,n=30) 例

表2 2 组治疗前后肥胖指标比较(,n=30) 例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3 讨论

肥胖,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曰:“肥,多肉也;胖,半体肉也。”中医对于肥胖症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称之为脂人、膏人、肥人。《素问·通评虚实论》中说:“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灵枢·逆顺肥瘦》指出:“肥人……其为人也,贪于取也。”《临证指南医案》中也记载:“湿从内生者,必其人膏粱过度,或嗜饮茶汤过多,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腻之物。其人色白而肥……。”说明饮食不节、肥甘厚味过多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李东垣在《脾胃论》[16]所说:“脾胃俱旺,能食而肥”和“脾胃俱虚,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丹溪心法》曰:“脾运委顿,清阳失旋,则胃气未能醒豁,所以谷气难化精微,易酿痰浊。”认为肥胖和脾胃功能密切相关。“久坐伤肉,久卧伤气”,则易致气虚气郁,运化无力,代谢减慢,膏脂内聚而生肥胖。《望诊遵经》指出:“富贵人,身体肉脆……局养不齐,作息无度者,易致脂肥停积而成肥人。”说明了肥胖与安逸过度少动有关。《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又指出:“水形之人,大头、廉颐、小肩、大腹……土形之人,圆面、大头、大腹、多肉……”,论述了肥胖与胎禀体质有关,其中所说土形之人即类似于现在的全身性肥胖,水形之人即多为本文所研究的单纯性腹性肥胖。总之,中医认为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是恣食肥甘、饱食不节、安逸过度影响脾胃功能,运化能力减弱,或脾虚水谷不能化为精血,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或肾虚不能化气行水,湿浊膏脂内生,留于肌肤而生肥胖。其病位主要在脾、胃,和肝、肾相关。现代研究[17]发现,肥胖的发生主要与内分泌系统失调,脂肪数量异常增加、肠道菌群紊乱、机体代谢失衡及下丘脑调节紊乱等关系密切。

穴位埋线是基于传统针刺疗法基础上发展创新的一种特色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减肥疗效[18]。本方法是将可吸收的羊肠线作为异种蛋白埋值于人体穴位内,当此异种蛋白作为一种异物进入体内时,人体的自身免疫系统会自动入侵外来异物,诱导人体发生变态反应,羊肠线在体内被软化、分解、吸收的过程中,机体产热会增加,局部组织血流加快,促进机体代谢。现代研究[19]表明,穴位埋线时埋线针刺入机体组织时,可以使脂肪细胞分解或杀死脂肪细胞,抑制脂肪细胞增生达到减肥作用。邓敏等[20]在研究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小鼠的减肥效应时提出,埋线能够抑制肥胖小鼠IL-6、TNF-α、MCP-1 等脂肪组织相关因子的表达,减少小鼠内脏脂肪含量,从而减轻小鼠的体质量。同时埋线能够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延缓胃排空速度,减少患者的饥饿感[21],可以较好控制食欲,抑制亢进的胃肠吸收功能[22]。关于减肥机制的探讨,何勇宗等[23]总结认为,通过对穴位针刺时,可以刺激机体末梢神经,调节下丘脑视上核等多个核团,促进机体水液代谢,并有效的调节亢进的神经功能,减少摄食,达到减肥效应。羊肠线埋入穴位内,人体对其软化、分解、液化吸收需要长达15 d 的时间,可延长对穴位的有效刺激,弥补针刺时间短、易复发等不足[24],提高治疗的持续性,使疗效得到巩固和提高,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机体平衡的作用。雷正权在埋线中选穴主要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为主,重点调理脾胃的消化与吸收功能,一方面促进体内多余物质的代谢,通利肠腑;另一方面减少体内过多营养物质的吸收。任脉起于胞中,为阴脉之海,与肝脾肾三经在腹部交汇,故雷正权在埋线时除选取脾、胃两经的经穴,还选用任脉穴位,通过刺激任脉穴位来调理任脉及肝脾肾三脏的功能,促进体内水湿、膏脂等多余物质的排除来达到减肥之效。此外,研究[25-26]还发现,穴位埋线对肥胖患者的血脂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且能够有效的降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

脐灸,是以通过刺激神阙为核心,调节脏腑功能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新型中医外治法[27]。脐为先天生命之根,与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密切相关[28]。是元气汇聚之处,生命之中枢,故刺激神阙可调节周身之经气,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作用[29]。脐部腹壁薄弱,现代解剖研究[30]发现,脐部浅层有丰富的动静脉网、神经、毛细血管、淋巴等密集分布,对于外部环境的刺激较敏感,予以药物等刺激能够激发机体神经系统,改善相应组织的功能活动。灸法作为一种温热疗法,具有温经通络、祛湿排毒的作用;《素问·调经论》在论述经络气血运行时提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凝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相关研究发现,艾灸时产生的热量,能够渗透至皮下脂肪组织,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机体血液循环,促进体内脂肪分解[31-33]。中药敷脐灸借助艾灸热量刺激药物作用来激发脐深部凝聚的元气,进而使药物沿三焦通络布散,调节全身经气,促进机体湿浊膏脂代谢。雷正权教授自拟减肥方中药物有番泻叶、泽泻等中药,具有泄下利水通便的作用,又有白术、荷叶、山楂等药物,具有健脾祛湿降脂之效,黄连有加速脂肪分解之效。实验研究[34]表明,黄连素具有调节小鼠肠道菌群与脂质代谢的作用,从而能够改善小鼠肥胖体质。佐以蜂蜜调制成丸,另有润肠通便之效。各药物相结合经脐部皮肤吸收后可充分发挥利湿消脂降浊的作用。将药物、穴位、艾灸三者作用完美的结合,既发挥药物利水降浊之效,配以神阙的调节,再联合艾灸的温通之性,奏起调节内脏功能,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腹部脂肪的代谢作用,从而达到减肥、美化形体之效。穴位埋线和中药敷脐灸的有效结合,对机体产生多种刺激效应,加速体内脂肪分解速度,弥补针刺作用短的缺陷,产生较好的长期治疗作用。

本次研究中,在选取衡量肥胖的基本指标体质量外,还选取BMI、腰围作为治疗疗效评价指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BMI 指数是监测健康状况的一个优势指标,同时也是评估肥胖相关疾病的确定数值[15];研究表明,BMI数值与罹患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风险成正比[6];腰围是内脏脂肪含量反应的一个有效指标[35],通过观察腰围指标,可以明确了解腹部脂肪堆积程度。通过观察体质量、BMI、腰围指标变化情况,能够使得衡量减肥疗效更加直观化,治疗前、后对比,使其更加具有说服力,也可使临床评估减肥疗效一目了然。通过比较穴位埋线结合脐灸与针刺在治疗单纯性腹性肥胖患者体质量、BMI、腰围方面的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减小腰围、减轻体质量,改善外观形态方面明显优于针刺组,并且缩短患者的就诊次数,避免患者长期针刺的疼痛,此次观察中尚未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较好。故雷正权穴位埋线配合自拟减肥方中药敷脐灸疗效突出,安全简便,两者协同配合治疗,疗效稳定,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单纯性腰围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腰围增加1厘米相当于老了1岁
选腰围 试戴半小时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腰痛病人如何使用腰围
腰痛病人如何使用腰围
保持直销的单纯性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17例单纯性肥胖术后护理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月经不调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