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南半球寻找大樱桃和文艺生活

2021-03-18姚曳Queeny

世界博览 2021年4期
关键词:圣地亚哥圣母智利

姚曳 Queeny

视觉中国供图

这几年,“樱桃自由”是很多人调侃的话题,在水果不够丰富的北方冬季,抱着一盆大樱桃在暖融融的房间里看电视,这让人很是享受。而这几年的樱桃热也让智利这个国家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线当中。

以前对智利的印象可能仅仅停留在“南美洲最狭长的国家”“像丝带一样的国家”这种地理层面的印象,现在我们又知道了,这个国家将近9成的樱桃都出口到了中国,我们能实现“樱桃自由”,智利可是立了大功。甚至在樱桃成熟的季节,每天都有两架“樱桃航班”专程将新鲜的樱桃运往中国,满足大家的胃口。

当然,除了是个樱桃胜地,智利也是一个旅游胜地,甚至在很多最佳旅游目的地的榜单中荣登榜首。跨越38个纬度的智利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最干旱的沙漠、最神秘的岛屿、最美的星空、最可爱的企鹅,一切的一切,都让人充满向往。如果再加上水果爱好者的“私心”,那么飞过半个地球来到智利的理由就非常充分了。

不一樣的圣地亚哥

1541年,西班牙殖民者佩德罗·德·巴尔迪维亚入侵智利并建立了城市,结合圣雅各伯之名和自己故乡的名字埃斯特雷马杜拉,将城市命名为新埃斯特雷马的圣地亚哥。圣地亚哥这个地名可以说是世界上使用频次最多的地名之一了,美国、古巴、多米尼加、阿根廷、巴拿马等,都有名叫圣地亚哥的城市。究其原因,圣地亚哥是耶稣的十二使徒之一,也是西班牙的保护神,所以几百年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殖民者便开始了对美洲大陆的征服与掠夺。入侵者每到一地,都受到当地土著的奋起抵抗,侵略者为祈求保佑,常常将征服的地区或新建的城市命名为圣地亚哥 。

圣地亚哥大教堂拱形回廊。

武器广场西北角印第安人头像。

来到智利的圣地亚哥,第一感觉是自己来错了地方,似乎并没有在太平洋彼岸的南美洲,而是还在亚欧大陆的板块上。巴洛克风格的教堂,随处可见的雕塑,开满蓝花楹的城市花园,石板路上的骑行者,还有现代化带来的玻璃幕墙和摩天大楼。如果不是远眺到巍峨的安第斯山脉,我真的以为自己来到了某个欧洲城市。

佩德罗·德·瓦尔蒂维亚的铜像。

当然,这种感觉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圣地亚哥算是南美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南美洲最高的大楼科斯塔内拉塔就坐落于此。经济的发达、社会的稳定,加上保留完好的殖民时期建筑,让圣地亚哥在世界旅游城市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这对旅行者带来的好处更是显而易见,就是几乎随处可见的“旅游问讯处”的标志。只要在智利看到一个粉色圆圈里面有个感叹号的标志,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进去,里面的招待员会很客气地告诉你各种旅游信息,尤其是这里可以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流,在这个几乎只说西班牙语的国度尤为难得。

钢筋丛林中的古典小镇

武器广场应该算是圣地亚哥的中心区域,广场四周汇聚着圣地亚哥城最重要的宗教、政治和文化机构。与世界上很多城市中心一样,武器广场周围也被钢筋水泥丛林占领,广场两端的马路上车流不息,写字楼内外,匆匆行走的人群仿佛告诉你这是现代化的世界、现代化的生活。而进入广场,仿佛到了另外的世界,午后阳光灿烂炫目,不算巨大的广场上坐满了休憩的人们,广场通道上画师们早已摆成长龙,写实、抽象各显神通。广场上有喷泉、树木、长椅,孩子们围着喷泉好像在寻找出水的原因,老者在长椅上享受悠闲。一切好像又回到了田园时代。

圣卢西亚山的大主教曼努埃尔·维库尼亚·拉腊因雕像纪念碑和古炮。

有人说,拉丁语系的人们有一种天生的散漫气质,似乎勤奋、拼搏、奋斗这种词汇很难和他们结合在一起。在午后的武器广场,这种气质好像弥漫在空气中,感染着每一个人。这种感染力带着一种巨大的包容性,不管是奇装异服还是嬉笑怒骂,不管是西装笔挺地在露天咖啡店休息的白领还是懒洋洋靠在椅子上招揽生意的擦鞋匠,每个人好像都并不介意别人怎么样,都安心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样的氛围是最受艺术家青睐的,除了通道上排成长龙的画师各显神通地进行或抽象或写实的创作,相信在闲散的人群中,也许就有诗人在构思着自己的作品,也许就有雕塑家在盘算着构图,也许就有音乐家在寻找着灵感。这种古典与现代完美融合的环境,好像天生就是为他们准备的。

圣卢西亚山的大主教曼努埃尔·维库尼亚·拉腊因雕像纪念碑和古炮。

广场的东北角是佩德罗·德·瓦尔迪维亚的铜像,他是西班牙征服者,1541年开始建造圣地亚哥城,1548年成为第一任智利皇家总督。这座铜像是1960年西班牙为庆祝智利独立150年时送给智利政府的礼物。而在广场的西北角,则是一座非常醒目的印第安人头像雕塑,原住民与征服者隔着广场遥遥相对,也许会让漫步在此的游客心中泛起波澜。

圣母山的圣母像。

圣母山十字架小径。

圣母山十字架小徑。

广场西侧是智利最重要的宗教场所——圣地亚哥大教堂,又名圣地亚哥主教座堂或大都会教堂。圣地亚哥大教堂显示出与加洛林文化传统的承续关系,采用加洛林时代的双半圆室平面。大教堂始建于1748年,最开始教堂没有钟楼。在1780年,当时的主教向西班牙皇室推荐罗马建筑师华金·托埃斯卡进行大教堂和小教堂正面的修缮,加以新古典主义风格,两座钟楼在他去世1年后的1800年底完成。而教堂内部则是恢宏华丽的巴洛克风格。圣地亚哥大教堂最著名的就是3条近百米的拱形吊顶连廊,精美的雕饰让人目不暇接。两面墙上的神龛,讲述着圣经故事。圣地亚哥大教堂在1951年被列为智利历史文化建筑遗产,而智利历任大主教的遗骸均保留在教堂的地下。

广场北侧是3个不同风格的建筑,分别是中央邮局、历史博物馆和圣地亚哥市政府。中央邮局在殖民地时代是西班牙总督府,1810年智利独立后又成为总统府,后来经过几次改建,最终成为中央邮政大楼。除了日常办公,邮政大厅内部还有个邮政博物馆,展示几十年前邮局运营的老物件,还有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邮票。对集邮感兴趣人,估计可以在此消磨一整天。有个高耸钟楼的建筑是智利国家历史博物馆,原建筑建于1807年,是智利皇家法院和国库所在地,历经多次修缮,但建筑正面却保持了原样。1911年设立为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有自前哥伦布时期至20世纪的7万多件文物,讲述了原始的土著生活、西班牙人的到来、上层阶级家居生活、较早的武器......遗憾的是,备注只有西班牙文,但按照动线参观,也可以看清一部智利的发展史。市政厅是圣地亚哥市政府所在地,与华丽的中央邮局、极有特色的国家博物馆相比并不起眼,但是市政厅外巡逻的骑警倒是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眼球。

先有山,后有城

虽然背靠安第斯山脉,但是对于圣地亚哥人来说,市中心的圣卢西亚山更受人们的喜爱。圣卢西亚山又叫情人山,据说是因为来此游玩的大部分是当地的学生和年轻人,他们在午后来到这里,躺在树下的草坪上谈恋爱,情人山由此得名。或许只有真正来到这儿,才能明白为什么年轻人喜欢这里——与其说圣卢西亚山是一座山,不如说是一个依山建筑、精巧别致的空中花园。山很矮,就算慢慢爬,20分钟也能到山顶。据说这座山是1500万年的火山残骸,山顶最高处能360°俯瞰圣地亚哥城。

圣地亚哥城的建立与这座山息息相关,1541年,西班牙征服者佩德罗·德·瓦尔迪维亚就是依靠着这座山修建了城堡和炮台,随机慢慢展开,才建立了圣地亚哥城。西班牙人来到这里之前,当地人把这里叫“Huelito”或者“Heutrecan”,据说殖民者来到这里时,恰好赶上基督徒殉道者圣卢西亚的节日,所以将这座山命名为圣卢西亚山。

山脚下的小花园里矗立着一座雕像,仿佛在守卫着昔日的城堡。这座雕像是本杰明·维库纳·马肯纳,他拥有爱尔兰和西班牙巴斯克血统,出生于圣地亚哥,是智利独立战争的英雄胡安·马肯纳将军的孙子,智利著名的历史学家、作家、记者和政治家。在他的一生中有过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他也曾担任圣地亚哥的市长,去世后葬于圣卢西亚山上。从1872年开始,圣地亚哥市政府就开始对圣卢西亚山进行改建,不仅种植了千姿百态的棕榈树、耐旱的花草,还从欧洲购买了精美别致的人物雕像作为装饰,成了集古堡、喷泉、怪石、宫殿教堂等于一身的花园。

圣地亚哥中央市场。这座建筑始建于18世纪,各家摊位都摆满了新鲜的鱼类和菜品。市场的中心是各类地道的海鲜餐馆,也是每个游客来圣地亚哥必定会打卡的景点之一。

在山上,还可以找到西班牙征服者佩德罗·德·瓦尔迪维亚和圣地亚哥首任大主教曼努埃尔·维库尼亚·拉腊因的雕像,雕像旁是一座小教堂,这可能是圣地亚哥最早的一座教堂了。

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盘旋而上,最让我惊喜的是找到了一块镶嵌在石壁中的铜牌,这是纪念著名英国自然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在圣地亚哥停留的碑刻,碑文是达尔文当时登上圣卢西亚山的感触,下面还有他的签名。1834年8月,达尔文在发现进化论的环球旅行中到达圣地亚哥。在看了那么多诘屈聱牙的拉丁文名字后,终于出现了一个我从小就知道的著名人物。诚然,这些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大人物吸引了大众的目光,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山顶巨石上的一尊小小的印第安人雕塑,他手持铁镐,支撑着自己的身体,而眼睛却一直望着远方,神情肃穆、坚定。也许这象征着印第安原住民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也许象征着原住民不向命运屈从的信念,也许这只是缅怀他们在殖民者统治时期对自由的向往。

圣卢西亚山的山顶曾是可以俯瞰圣地亚哥全城的,但受限于山体高度,加上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如今这里的视线已经略显局促。不过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向东眺望,依然可以望见雄伟的安第斯山脉,甚至还能看到山顶终年不化的白雪。连绵不断的安第斯山脉,像一只巨人的手臂,环绕着、保佑着这座美丽的城市。

旅行者的保护神

从卫星图上看,连绵不断的安第斯山脉就像一道狭长的海岸线,而在安第斯山脉的支脉中,有一座如同灯塔步道一样的山直插到圣地亚哥城内,而步道的尽头,有一座14米高的白色圣母像,如同灯塔一样矗立在山上。那就是圣·克里斯托瓦尔山,是旅行者的保护神,寓意这座山可以像灯塔一样引导那些前往圣地亚哥的人们顺利抵达目的地。如今,这座900多米高的山更多了几分朝圣的意味。14米高的圣母像从山下就依稀可见,她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瓦尔多斯内的作品,于1908年建立,因为这座圣母像和这座山的名称,它似乎从旅行者的保护神晋升到圣地亚哥的守护者,山中随处可见的圣母雕像和十字架,似乎象征着圣母的悲悯,她张开双臂,接纳着自己的信徒,守护着这座城市。“圣母山”也因此得名。

比起“小土包”一样的圣卢西亚山,900多米高的圣母山视野要好得多,比起当地人开车走盘山道或者徒步,游客更愿意乘坐小火车上山。看到这个小火车的第一眼,就让人想起了香港太平山的缆车,除了车身颜色不同,其他几乎一模一样。登山小火车建成于1925年,轨道和车身看着很有些年代感,但十分坚固,据说在经历了数次大地震之后小火车依旧正常运行。10分钟左右,小火车就能将人送到山顶,离山顶不远就能看到圣母像。雕像坐北面南,洁白如玉,圣母像前的烛架上插满烛火。抬头仰视圣母像,低头俯瞰圣地亚哥城,这番体验,对心中敬畏世界的人来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除了圣母像,给人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十字架小径,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这条小径旁边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十字架,但是与普通十字架不同,这里的每个十字架上都有不同的画作,从经典的圣经故事,到现代派的作品,每个十字架都好像是一个艺术品。果然是充满艺术的城市,十字架都如此地与众不同。

俯瞰全城,东邊是圣地亚哥的繁华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而北侧则是贫民区,没有高楼大厦,只能看到密密麻麻的一片低矮的房子和窄小的街道。一座圣母山,几乎将圣地亚哥分割成了两个世界,生活在这两个世界的人也许一生都不会相见,一生都不会想象得到对方在过着怎样的生活。然而,当他们抬起头,看到的却是同一片天空,同一座绵延不绝的安第斯山脉,同一个圣母悲悯地俯瞰着这座城市,在笃信宗教的他们心中,也许自己正在被圣母眷顾和庇佑,也许这也是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能寻得悠闲和快乐的根源。

不仅仅是“樱桃自由”

来到智利,最容易实现的梦想非“樱桃自由”莫属。不管是酒店的早餐、街头的售卖车还是市场的水果摊,樱桃都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圣地亚哥首都大区是智利樱桃的重要产区之一,同样著名的还有更靠南方的马乌莱大区和奥希金斯大区。得益于温暖湿润的地中海气候和充足的日照环境,智利的樱桃鲜红脆甜,多汁紧实,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在中国国内,进口的樱桃被称为“车厘子”,品质也被严格按照果径大小分成了各种等级。由于需要空运,“车厘子”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所以在国内的互联网上,很多人喜欢用“樱桃自由”来调侃自己的收入,意思是购买樱桃的时候无须为占用其他生活开销而为钱忧愁的状态。当然,这种调侃背后,也是人们对樱桃这种水果的喜爱。

得益于跨境电商越来越给力,智利这个世界著名的樱桃产地越来越被国人所熟悉,现在,每年接近9成的智利樱桃都出口到了中国。甚至几年前时任智利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在接受央视记者的专访时,还专门回答了中国网友提出的樱桃价格能不能再便宜一些的问题,可见樱桃对两国商业的重要程度。

在智利,虽然樱桃随处可见,但是作为樱桃爱好者,一眼就能看出来这里的樱桃好像比中国国内的要小一些,当地人给了我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最好的樱桃都出口到中国了,所以在这里吃的都是相对品相差一些的。”是的,也许作为樱桃生产国,这种随处可见的水果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大小、品相对当地人来讲完全无所谓。虽然品相方面略有牺牲,但是在智利,樱桃的价格是真的便宜,1公斤只要十几块钱。虽然被评为“次品”留在智利国内,但也只是因为个头没有那么大而已,而且真的非常新鲜,口味绝佳。不过,当地人说最好吃的樱桃并不是街边常有的这种红得发黑的,而是一个外观有点发黄的品种,亲口尝了尝,味道更甜一些,可以说各有特色。在智利的这些天,樱桃几乎成了我的主食——渴了吃点鲜食樱桃,吃饭配点樱桃酱,晚餐要一点樱桃酒,到后来甚至怀疑自己打嗝都是樱桃味的。

除了樱桃,智利这个物产丰富的国家还带给了人们更多的惊喜。来到智利刚下飞机的时候,曾经在机场买了一份当地十分便宜的热狗,其中夹杂着黄绿色的水果果肉,尝了一口,居然是牛油果。牛油果可是中国这几年的“网红”水果,因为营养丰富但是价格很贵,被网络上冠以“沙拉中的贵族”“水果中的爱马仕”等带有奢侈品味道的名字。在机场的一份非常普通的热狗中吃到这个,让人不禁感叹智利人民真的厚道。不过之后的几天,在沙拉、汉堡、三明治等各种食品中都发现了牛油果,才知道是自己误会了。智利是盛产牛油果的国家,在中国价格高高在上的牛油果,在这里却非常便宜,只是作为一种普通的配餐水果使用。开始的时候抱着“吃个够本”的心态每次都让店家多放一点牛油果,但每天都吃,就让人没有了这种强烈的欲望,再加上我的“中国胃”确实不习惯这种腻腻的口感,就开始要求商家少放一些,这可能就是“牛油果自由”之后的无奈吧。

智利是个水果种植大国,除了樱桃和牛油果,蓝莓、柑橘、芒果、香蕉等水果都很便宜,尤其是蓝莓,在中国国内的超市里都是放在小小的塑料盒子里卖的,而在智利,则是和樱桃一样堆成一堆,瞬间没有了在中国国内的“高贵”。

智利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深水港口,这让智利也成为了一個海产品的王国。在圣地亚哥武器广场北边不远,就是久负盛名的中央市场,里面大小餐馆以及海鲜摊档林立,除了游客,有很多当地人也来这里就餐。除了在餐厅吃饭,还可以购买新鲜的海产品让商贩帮忙烹调。虽然鱼摊上摆满了新鲜的鱼类和贝类,但最吸引人的还是智利帝王蟹。智利帝王蟹又叫南方帝王蟹,体型比阿拉斯加帝王蟹小一些,而且颜色更亮,是漂亮的橙红色,不过,壳上的刺可比阿拉斯加的帝王蟹长很多,也更尖一些。在餐厅点好帝王蟹后,厨师在后厨将蟹蒸熟后会先将整只拿过来给食客拍照,之后再帮忙进行切分处理。算上服务费,一只中等大小的智利帝王蟹折合人民币大概要几百块钱,比起国内动辄上千的价格还是非常划算的。这可能和樱桃一样,都是原产地的福利。本着“吃回机票”的原则,在智利的日子,游客们的饮食似乎大多都是为了满足在国内网络上畅想的各种“自由”。其实智利的牛排、猪排和红酒也非常有名,只不过抱着“哪里都能吃得到”的心态,并没有过多尝试,还是先咬一口帝王蟹吧。

天堂谷的文艺生活

在圣地亚哥城中,每当看到街道墙上的涂鸦就会停下来拍照,毕竟在国内很少见。当地人却告诉我,如果想看涂鸦,那么圣地亚哥不是最好的选择,你应该去海边的瓦尔帕莱索,那里才是真正的艺术天堂。这是一座海边山城,城市建筑全部都是依山而建楼、傍海而造屋,直接俯视太平洋!

瓦尔帕莱索的大量建筑几乎都在陡坡之上,可以直接俯视太平洋。

在西班牙殖民时期,瓦尔帕莱索只是一个小村庄,村庄里只有极少的房子和教堂。1818年当智利从西班牙手中赢得独立后, 瓦尔帕莱索成为刚成立的智利海军的主要港口,成了环绕南美南端麦哲伦海峡和合恩角船只的中转站。作为一个重要的海港城市,瓦尔帕莱索 吸引了大批来自欧洲的移民前来定居,这些移民主要来英国、德国、法国、瑞士和意大利。众多来自欧洲的移民也改变了城市的文化传统,使得其不再像其他智利城市一样富于西班牙和美洲印第安文化传统,城市的建筑也反映出了不同的欧洲建筑风格,这也使得瓦尔帕莱索相比于其他智利城市就显得更加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使得文化和艺术在这里交汇,并且迅速发展。画家、诗人、艺术家都把这座城市当成创作背景,向世界展示着自己的才华。

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智利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聂鲁达,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居住,也成为了这座城市最著名的符号。聂鲁达与中国更是有着很深的渊源,他一直对中国和中国文化很有兴趣,一生中曾经3次到过中国。1928年他作为外交官赴缅甸上任时曾来到中国,给宋庆龄颁发列宁国际和平奖。此行中,他还见到了茅盾、丁玲、艾青等文学界名流,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在访问中国时他得知,自己的中文译名中的“聂”字是由3只耳朵组成,于是说:“我有3只耳朵,第3只耳朵专门用来倾听大海的声音。”可能,就是瓦尔帕莱索的海浪给了他对生活的热爱,让他创作出无数名留青史的诗句。

迷宫一样的道路和鹅卵石小巷,还有随处可见的涂鸦墙。

而他的故居,也吸引了无数游客到此参观。说是故居,其实更像一座精致的花园,建在半山腰。你能感受到聂鲁达是一个浪漫至极的人,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有各种以海为主题的艺术品。整栋房子氛围温馨却不失童趣,摆设不过于奢华也不落俗套。每个房间都有从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带回来的装饰品。这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起居室中挂着的油画,其中一位女王般的女子,眺望着远方,聂鲁达觉得她过于孤单,于是在她对面的墙壁上又挂了一幅男子的画像,两个人眼神对望着彼此。这就是一个诗人的浪漫情怀。

离开聂鲁达故居,走在老城里,这里几乎没有平地,真正是山海相连。城市建筑在大量的陡坡之上,有着迷宫一样的道路,还有铺着鹅卵石的小巷、色彩缤纷的房屋、随心所欲挥洒在墙壁上充满波希米亚气息的涂鸦,都体现了这个城市丰富的建筑和文化遗产。绚烂的颜色毫无规律地映着参差不齐的建筑,从山顶一直蔓延至海边的城市就像上帝从山顶倾倒的一壶水,水流之处就成了五颜六色的矮房子。崎岖不平的山间小巷成了漫步瓦尔帕莱索最显眼的代表,早已废弃的缆车让漫步成为几乎唯一的选择,即便全是转弯的上坡下坡那些当地司机也能疾驰而过,巷子两侧的墙壁上全是浮夸的涂鸦,看懂涂鸦似乎比听懂西班牙语要简单得多。

南美洲风情的街头艺术。

从没规划,这让瓦尔帕莱索充满了随性自然,甚至你都不可能找到两家完全相似的建筑,涂鸦大师们也由着自己的性子天马行空。低头是平整不齐的石阶,抬头则是被混乱电线分割的天空,慵懒的当地人会抱着电脑在阳光灿烂的地方悠然自得,忙碌的涂鸦者正在继续着自己的下一幅画作。

如果没有艺术,瓦尔帕莱索可能只是一座杂乱的海边小城。但艺术家用色彩将这座城市点亮,很多人形容瓦尔帕莱索就像上帝打翻了的颜料瓶,但在我看来,创作这种美景的并不是上帝,而是一个个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人,是他们用双手描绘出这个多彩的城市,让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情愿长居于此。也许就像聂鲁达说过的,“如果你走过瓦尔帕莱索的每一级台阶,那么你将会环游世界。”                                                 (责编:昭阳)

猜你喜欢

圣地亚哥圣母智利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运动的诗篇
维多利亚圣母修道院
圣母大学:Fighting Irish
——战斗的圣母人
高原地区应用氧调有望实现
欢迎回家
SQM拟在智利投资5.25亿美元提高锂产能
千眼圣母
2014年智利外海东部海域智利竹筴鱼CPUE的时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