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将民间文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

2021-03-17孙利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民间文学小学语文教学措施

孙利

【摘要】民间文学是纯粹的文学母体,是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也是文学同生活实际的密切连接。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下,将民间文学元素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成为新的选择。统编教材中也编排了部分具有典范性的民间文学作品,对于丰富语文课堂内容、传递民间文学魅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基于对民间文学教育价值的认同,本文对如何将其有效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民间文学,小学语文教学,措施

民间文学属于大众文学,具有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如民间故事、民间习俗、民间英雄等,寄托着人民群众的情感、思想、精神。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经过长期历史实践总结出的文学形式,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民间文学,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将民间文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课堂上,教师过于注重对课本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未能充分结合实践进行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更有甚者,有些教师会用整节课的时间来讲解课本,完全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時间,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率。民间文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语言风格灵活、内容质朴又充满趣味,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心理特点。教师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将民间文学融入课堂,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民间文学的优势,创造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氛围,将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渗透其中,在拓展学生学习视野的基础上,培养其道德品质。同时,将民间文学作品融入课堂,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储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与文化传承观念。

二、民间文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1.民间文学存在差异,加大了授课难度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学作品,有民间童谣、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等,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先民奋斗与生活智慧的结晶。在千百年的锤炼中,能够保留下来的文学作品大都是精品中的精品。民间文学形态多样,其创作与流传多在民间,所以在内容构成方面包含了不同地方的语言特色,具有不同的特点,蕴含了不同的人生哲理和生活经验。教师只有对各种民间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有效、更通俗易懂地将其传授给学生。

2.不能准确地传达民间文学的真正含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力度的加大,民间文学作品逐渐被引入语文课堂,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也逐渐增加。统编教材中还专门设置了民间文学作品单元。这也在客观上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民间文学作品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习惯套用读准字词音、讲解语句结构、分析文章大意等常规课文教学方法,缺乏对民间文学特有的文学特色与文化价值的挖掘。即便是教师在备课时下了一定的功夫,但是由于民间文学作品的差异性较大,不同作品的内容和风格特色各不相同,教师想要正确理解其真正含义也有一定的难度,更无法充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三、民间文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1.紧扣语文单元主题,整合民间文学作品

倡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民间文学,并非主张对民间文学作品的生硬搬运,这样做反而会导致教学内容与主题的割裂,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智慧,善于从教学内容中提炼出民间文学的相关主题,并将此作为导入民间文学元素的切入点。统编教材中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课文,而民间文学正是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所以结合语文教学的主题来导入民间文学元素并非难事。这需要教师首先建立对民间文学的价值认同,然后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与深挖,逐步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学的认同感。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编排了《大禹治水》这一古代神话传说,讲述了大禹带领民众同洪水作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中国民间诸如此类的神话传说有很多,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故事书、与家人交流等方式搜集更多的神话故事,在了解的过程中激发想象力。再如《难忘的泼水节》一文是以傣族的民族特色节日泼水节为背景,讲述了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共同欢庆这一富有趣味的民族节日的场面。从融合民间文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普及傣族泼水节由来和文化特色等背景知识,并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特色节日或民俗活动,了解这些节日或活动的由来,以及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举办交流分享会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然后参照文中对民俗活动的呈现方式来进行写作,在加深对家乡特色文化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2.巧借比较阅读方法,明晰不同文化内涵

比较阅读是指对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阅读,以明晰其在形式与内容方面的差异性,从而有针对性地把握不同类型作品的文学特色。这种阅读方法在民间文学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一是因为民间文学风格突出,形式生动活泼,借助比较阅读的方式能凸显其文化与艺术特色,强化这一部分元素对学生的熏陶作用。二是因为民间文学的类型与内涵丰富,比较阅读能够打破地域、民族以及流变过程中对民间文学作品的切割,便于学生从内容、主题、情感等方面把握不同的民间文学的特点,进而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拓展民间文学作品作为辅助性工具,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强化对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认知,以达到深度教学的目的。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选编了中国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讲述了名为“牛郎”的人与名为“织女”的神相知、相恋却不能长相厮守的爱情悲剧。而“牛郎”和“织女”最早在古籍记载中本是两颗毫不相关的星星,是后代人们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其人的特征,并逐渐衍生为以婚恋为主题的民间故事。在异域文学作品的比较阅读方面,以创世起源神话为例,七年级上册的《女娲造人》便很具代表性,可同四年级上册的《普罗米修斯》进行比较。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超越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基于多元文化视角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故事的内涵与精神进行分析。

3.创新课堂教学手段,拓展民间文化活动

与丰富的民间文学资源相对应的是丰富的民间文化活动。将民间文学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不应只是导入文字资料,教师应赋予课堂教学更多的创意,依据实际情况组织一些具有民间特色的文化活动,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其学习兴趣。民间文学涉及歌谣、小调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欣赏或者学唱。以摇篮曲为例,我国不同地区的摇篮曲在风格与内容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汉族地区的摇篮曲多用猫、狗、鸡等意象,而藏族地区的意象多为小牦牛等;在音调特色方面,江南地区的摇篮曲多轻柔舒缓,藏族地区的则更为原始和野性,满族地区甚至有大声喊叫的摇篮曲文化等。这些经由文学作品所体现出的差异和特色多与其深厚的民族地域文化背景有关,是帮助学生拓展对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认知的有效途径。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民间文学的创作中,学会以生活化的视角看待语文,以文学创作的视角审视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比如,可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民俗馆,组织其在课余时间到乡间搜集民俗元素,参加当地的民俗活动等。再让学生根据实践体验形成文字报告,提升写作能力。

从整体上来看,民间文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同时,其独具地方与民族特色的文化风格也有一定的思想启发性,能够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其对地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兴趣,具有教育意义。因此,教师不应仅将视野局限于有限的教材篇幅之内,要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民俗与文化元素,广泛接触民间文学作品,强化传统文化的熏陶作用,为学生提升文化意识与语文素养提供助力。

3923500589231

猜你喜欢

民间文学小学语文教学措施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雨后桃园补救管理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中国民间文学艺术发展现状与保护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民间文学是民众自己的文学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