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基于肝胆动态显像评估肝功能对肝胆摄取及排泌的影响

2021-03-09胡亦懿通讯作者李凤棉胡元元潘立群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期
关键词:排空受检者肝胆

吕 茵,胡亦懿(通讯作者),周 围,李凤棉,胡元元,潘立群,王 成

(1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 广东 佛山 528000)

(2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高级诊疗区 广东 佛山 528000)

前言

根据相关报道,胆囊运动功能受损程度与肝功能呈正相关,胆囊运动功能损伤程度越高,对肝功能影响越大[1]。这主要由于胆囊运动功能损伤,可引起患者肝内胆汁排泌不畅,进而对肝脏细胞正常生理代谢过程造成影响,最终导致肝功能损伤。胆囊炎症的疾病进展往往对肝功能产生不良影响。部分胆囊运动功能异常患者在入院检查时,常并发肝功能异常情况[2]。因此,早期确定胆囊运动功能异常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是提高疗效的重点。但国内外对于此类报道相对较少,仍然缺乏临床依据。在此次实验中,对胆囊运动功能异常组和对照组83例接受肝胆动态显像检测受检者的诊断结果开展对比和探讨,旨在探讨基于肝胆动态显像评估肝功能对肝胆摄取及排泌的影响,现将此次结果阐述总结如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于2014年1月—2020年6月接受诊断的胆囊运动功能异常患者71例纳入胆囊运动功能异常组,将其根据肝功能是否异常分为(肝功能正常组44例,肝功能异常组27例),根据胆囊运动功能障碍可表现不同:(1)胆囊充盈缓慢组(27例):检测时胆囊显影浅淡,其内放射性物质增加较缓,脂餐后显影逐渐增浓并达高峰;(2)胆囊充盈障碍组(18例):检测时胆囊不显影,注射显像剂30 min后进食脂餐仍不显影;(3)胆囊排空功能低下组(26例):胆囊放射性计数在脂餐前达高峰,脂餐后排空缓慢,餐后30 min的GBEF<35%。另选同期接受诊断的健康体检者12例纳入对照组(肝功能正常,乙肝五项正常,无影响肝胆胃肠运动功能的全身性疾病)。胆囊运动功能异常组患者中女性28例,男性43例,年龄21~85岁,平均(46.59±4.67)岁。对照组中女性4例,男性8例,年龄26~62岁,平均(45.17±4.72)岁,对两组各项临床上数据经统计学比对后显示,结果呈现出差异细微(P>0.05)。

1.2 方法

对全部受检者均使用肝胆动态显像,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检查前准备:①对伴有负性情绪的受检者进行心理干预;②以诊断目的、配合方式与注意事项等为主要内容对受检者进行健康教育;③全部受检者在肝胆动态显像检查前禁食>8h,静脉注射二乙基乙酰苯胺亚氨二醋酸185~259MBq。

(2)检查操作:指导受检者选择仰卧位,采用Infina Hawkeye 4 型SPECT仪进行检查,使用99mTc-EHIDA试剂,配置相应低能高分辨平行孔准直器,将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仪探头平行贴近腹壁,矩阵64×64,检查范围主要包括肝脏上缘到盆腔,注射适量显像剂,根据每分钟1 幅图进行连续图像追踪采集。当受检者胆囊显影状态稳定后,嘱咐受检者进食脂肪餐(两个煎蛋,一盒250 ml高脂牛奶),继续采集至脂肪餐后>1 h;若受检者胆囊不显影,注射适量显像剂半小时后进食脂肪餐,继续采集至脂肪餐后1 h以上。通过动态图像,建立感兴趣区(ROI),并作出时间放射性曲线,采用图像处理软件,获取相关数据,评估受检者的肝胆摄取及排泌功能。

1.3 观察指标

通过计算机感兴趣区(ROI)分析法,作出时间放射性曲线,计算肝脏半排时间(T1/2)、肝脏摄取达峰时间(Tmax)、胆囊开始显影时间、胆囊排胆分数(GBEF),其中胆囊排胆分数(GBEF)=胆囊达稳定状态时的放射性计数-脂餐后30 min胆囊放射性计数)/胆囊达稳定状态时的放射性计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 2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T1/2、Tmax、胆囊开始显影时间、GBEF)以(±s)表示,t检验,若(P<0.05)则认为有研究意义。

2 结果

2.1 83例受检者的T1/2、Tmax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胆囊运动功能异常组受检者的T1/2、Tmax更长(P<0.05),在胆囊运动功能异常组71例受检者中,肝功能正常组与肝功能异常组T1/2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肝功能正常组,肝功能异常组受检者的Tmax更长(P<0.05),见表1。

表1 计算机感兴趣区(ROI)测定参数比对(±s,min)

表1 计算机感兴趣区(ROI)测定参数比对(±s,min)

注:*代表与对照组相比,P<0.05;a代表与肝功能正常组相比,P<0.05。

?

2.2 胆囊充盈缓慢组和排空功能低下组(共53例)与对照组胆囊开始显影时间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胆囊充盈缓慢组和排空功能低下组(共53例)胆囊开始显影时间更长(P<0.05),见表2。

表2 三组胆囊开始显影时间对比(±s,min)

表2 三组胆囊开始显影时间对比(±s,min)

?

2.3 胆囊充盈缓慢组和排空功能低下组(共53例)中肝功能正常与异常患者胆囊开始显影时间对比

胆囊充盈缓慢组和排空功能低下组(共53例)中,肝功能异常患者17例,肝功能正常患者36例,相较于肝功能正常者,肝功能异常的受检者胆囊开始显影时间更长(P<0.05),见表3。

表3 胆囊充盈缓慢组和排空功能低下组(共53例)中肝功能正常与异常患者胆囊开始显影时间对比(±s,min)

表3 胆囊充盈缓慢组和排空功能低下组(共53例)中肝功能正常与异常患者胆囊开始显影时间对比(±s,min)

?

2.4 排空功能低下组与对照组GBEF指标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胆囊排空功能低下组受检者的GBEF指标更低(P<0.05),见表4。

表4 排空功能低下组与对照组GBEF指标比对(±s)

表4 排空功能低下组与对照组GBEF指标比对(±s)

?

3 讨论

胆囊结石是当前普外科最为常见的一种胆囊良性病变。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3]。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运动功能存在明显的缺陷,胆囊运动功能障碍多表现为胆囊充盈缓慢、胆囊充盈障碍与胆囊排空功能低下等,这与病人的结石数量与大小、临床表现无关[4]。所以,在评估胆囊结石发病机制时,应充分考虑排泌障碍。由于肝胆之间特殊的解剖关系,以及肝细胞复杂的生物转化、生理合成与排泌,部分患者在入院检查时,常并发肝功能异常情况。

所以,早期诊断,确定肝功能损害程度,对于改善患者胆囊运动功能异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肝胆动态显像,是胆囊运动功能的一种常用检验方法,可获取胆管、肝脏与胆囊代谢的多时相动态影像[6]。根据放射性计数变化,动态观察显像剂在肝胆系统排泌与摄取等,评估肝功能对肝胆摄取及排泌的影响,在此次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胆囊运动功能异常组受检者的T1/2、Tmax更长,胆囊充盈缓慢组和排空功能低下组的胆囊开始显影时间更长。在胆囊运动功能异常组71例受检者中,肝功能正常组与肝功能异常组T1/2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较于肝功能正常组,肝功能异常组受检者的Tmax更长,胆囊充盈缓慢组和排空功能低下组中(共53例)肝功能异常的受检者胆囊开始显影时间更长(P<0.05)。相较于对照组,胆囊排空功能低下组受检者的GBEF指标更低。提示肝功能对肝胆摄取及排泌具有重要影响,肝功能异常组患者的肝胆摄取及排泌功能较肝功能正常的患者有明显障碍,且低于健康人群。肝胆动态显像具有无创、使用简便等优点,有利于测量肝脏功能的相关指标,评估患者的胆囊运动功能损害程度。

研究结果表示,肝胆动态显像能够有效评估肝功能对肝胆摄取及排泌功能的影响,对胆囊运动功能异常患者的功能评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将其推广普及于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工作中。

猜你喜欢

排空受检者肝胆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抽水蓄能电站小负荷发电排空上水库可行性试验研究
健康体检的护理质量管理实践及体会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一种方便排垢排空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探讨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