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活动实践研究

2021-03-08李慧欧阳卓莹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赣州市赣县区第四中学

文化产业 2021年33期
关键词:学期评价活动

李慧 欧阳卓莹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赣州市赣县区第四中学

在弘扬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大背景下,笔者试图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来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而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等问题。文章即为此次课堂活动的记录,从活动设计、改进和拓展等方面进行总结,从微观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这一命题进行回答。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动力。任何国家的繁荣富强都离不开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当今,增强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作为知识和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应积极引领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肩负起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责任。高校学生作为时代精英、语言的输出者与中国文化传承的行动者,应通过多渠道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提升本民族的文化自信,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教育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自信的敏锐性。通过丰富的课内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充分肯定本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坚信和弘扬本民族文化价值。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外国文化进行比较,增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可和崇敬之情。教育工作者应自觉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理念的重任,进而为本民族的文化建设贡献力量。笔者试图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来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从而提升本民族文化自信,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问题,现将活动情况记录如下。

思路萌发

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极其容易出现偏重语言形式而缺乏思想内容的弊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喜欢具有一定挑战性且形式相对灵活的任务。这样的任务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加以克服。其次,课堂学习很容易受书本内容的影响,笔者发现学生对感兴趣的主题课堂参与度远远高于其他话题。再者,目前英语课程内容偏重对西方社会现象和节日文化的介绍,极少涉及中国传统文化。而语言学习的目的之一应涵盖不同语言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既然如此,为何不设置一项任务,让学生自己找自己选择喜欢的话题学习?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然后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学习结果,老师只在其中担当关注、引导和帮助的角色。从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方式到呈现方式都由学生做主,老师仅提供全班活动的框架和整体要求,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经过调研,笔者决定开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主题英语课堂活动,将任务教学法和课堂展示相结合,目的是通过这项长期的课堂活动改善目前英语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语言学习更加注重语言实际使用和表达效果,在课堂活动中让语言形式和内容得到统一。

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进一步了解中国节日及传统文化;熟悉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相对应的英文表达。

活动对象

笔者在所带班级中选择了汉语言班级和学前教育班级,活动开展时学生处于大一第二学期,人数均在40人左右。

活动时间

每周一次,试行一学期。

活动形式

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每组4-5名学生自由组合。每组自由推选一名小组长负责统筹活动的开展。活动开展包含以下三方面:确定主题;准备阶段;展示阶段。学期初,老师布置任务后,由小组商议确定方向,并于开学前两周内确定主题;准备阶段由各小组自主在课外分工合作进行,于展示前一周完成,最终以PPT和文稿的形式呈现;展示主要在每周精读课前5-10分钟内,由小组主讲同学在台前主要以PPT的形式进行展示讲解。

活动主题

笔者最终拟定的话题为中国传统节日,后来考虑到学前教育班级专业要求,又增加了英文歌曲带唱板块。最终活动主题由亮点板块:中国传统节日介绍(节日内容、节日由来、节日习俗、节日影响等)和英文歌曲带唱(歌手介绍、歌曲介绍、歌曲解读、歌曲学唱等)两大板块组成。两大板块由小组自由选择其一,在学期初确定,节日和曲目需避免出现雷同。

活动要求

在活动开展前,教师需做出明确要求:1.小组各成员分工要明确,主要任务分解为——主题确定、资料查阅和收集、资料筛选和编辑、文字修改和校对、PPT制作及文字再校对、台前展示。2.每小组需提交分工名单、内容文稿及PPT。3.用英文进行台前展示,尽量做到语言与内容相结合,可以适当增加重点词汇学习环节。

学生反响

活动开展持续一学期,整体比较顺利,学生普遍反映收获了不少。结合学生的感受,笔者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很乐意活动继续开展下去,觉得此次活动收获颇丰,具体体现为: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对中国传统节日认知的加深;对英语语言使用规则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小组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促进了组员间的交流,体现了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同时拓展了英语学习资料的查阅渠道,学习了关于PPT制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等等。

活动反思

笔者作为此次活动的推出者,参与了部分小组的PPT修改过程,全程认真聆听了每组的展示汇报,并在每组展示后都进行了评价并给予了相应的建议。笔者发现展示活动虽然在平稳中开展,学生也反映收获了不少,但存在的问题也较多:有关中国传统节日专有名词的英文表达大部分准确,却也存在少数不规范现象;有些小组虽然台前准备很充分,但在展示环节不尽如人意,这在后期很容易打击到小组成员一起努力准备的意志;台上展示同学态度认真,但台下听众同学慢慢出现倦怠现象;这些都反映出活动评价与激励环节的不足。

活动改进及拓展

经过一学期的课堂活动实践,最终笔者和学生一起对该项英语活动进行了总结,重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之处。

关于活动开展时间跨度及侧重

该项活动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可以作为一个横跨三学期(本校大学英语课程共教授三学期)的长期活动。作为持续进行的活动,则需每个学期安排一个训练侧重点(培养兴趣和文化意识、语言输出、文化理解及对比等)。在与本课程其他教师的研讨及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笔者以学期为单位对本课堂活动的开展做出如下安排:第一学期主要以培养文化意识为主,以改善学生的语音为辅,在形式上多鼓励学生朗诵、配音、说唱结合等;第二学期侧重如何用英文准确表述中国的节日、习俗及文化符号等,这个阶段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权威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渠道,以学生先自学后展示的模式进行;第三学期应在思想和观点上有所拔高,透过文化现象理解文化内涵,也可以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引导学生以全球视野、兼容并蓄的态度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及现象;这一阶段将由教师提供主题或内容范围,学生收集材料、整理内化而后进行展示。三个学期的侧重目标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统一于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各个方面。

关于主题和展示形式

通过活动实践、学生反馈和文献资料的学习,笔者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部分总结出以下板块: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介绍(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寒食节、腊八节等),中国饮食文化介绍(菜系、餐桌礼仪、茶酒文化等),中国语言文字(汉字起源、普通话和方言、成语),中国文明及经典文化(上古神话、图腾、三皇五帝、古诗词、名著介绍等),中国哲学及宗教(道教、中庸之道),中国建筑(四合院、园林、皇家建筑、宗教建筑),民间习俗(中国农历、节气、生肖文化、天干地支文化等),医学体育(中医中药、针灸、武术太极、中国功夫、中国象棋),中国传统工艺(陶瓷、灯笼、刺绣、剪纸、中国节),中国戏曲、绘画、书法文化,中国服饰文化,中国名胜古迹介绍,中国名人故事等。学生在展示形式上,除了PPT汇报,还可以加入角色扮演、情景剧表演、英语演讲、朗诵、说唱、配音、小组竞赛、人物专访、文物介绍等活动。教师在学生准备材料前把展示形式介绍给学生,提醒学生根据主题选择其中适合的形式,最多不超过三种形式。

关于瓶颈及改进

伴随活动开展出现的众多问题,有一些是可预见的,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等问题,然而有些问题是隐形的,笔者发现让学生比较容易受到挫败感的因素并非任务的繁杂程度或难度,而是现场展示未能达到本组或自己的期待值而产生的落差。这种落差感并非个别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现象。产生这种落差的主要因素有主观因素(上台展示的学生口语有短板、怯场、排练不足),也有客观因素(听众学生不够积极配合、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该现象的产生侧面反映了学生在意识上对该项任务的看重,想高质量完成该项任务的态度;同时高的期待值也反映学生对此项任务投入不少的精力和时间。针对此情况,教师应积极肯定每组做出的努力,引导学生对展示中出现不尽如人意的效果进行正确归因,保护好学生对此活动的热情。

随着活动开展,其他制约因素慢慢浮现,如:学生英语水平制约活动的深入开展,表现为学生的英语水平难以跟上其思维的进度,涉及到相关话题的探讨,易受语言表达的限制而无法深入。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解决:1.拓宽学生获取资料的渠道,为学生推荐常用的平台和参考书目,如:平台有中国大学慕课、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21st Century(《21世纪报》)、China Daily(《中国日报》)、The World of English(《英语世界》)、学习强国英文栏目、TED演讲、BBC有关中国的纪录片、中国文化对外宣传视频《你好,中国》《中国范儿》等,参考书目有《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中国文化英译教程》《中国文化英语自主学习研究》等;让学生在搜索资料、筛选资料的过程中学习相应的英文表达。2.选择若干同学成立几个帮扶小组(语音纠错、技术指导、展示或表演培训等),在不同准备阶段给予其他学生帮助。为提高听众同学的参与度,建议将现场提问、竞答等环节或小测试加入展示活动中。为应对学生在学期中课业压力重,难以保证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投入的问题,教师可以提前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在寒暑假前把任务安排下去,让学生利用假期为下一学期的展示做好前期准备。

关于评价与激励机制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集体评价和小组评价、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本活动占课程平时考核总分的40%,小组活动的评价由教师、听众学生和展示学生共同完成,其中教师评价占50%、班级评价占40%、小组自评占10%。本次活动积极探索便捷有效的评价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如:微信小程序和学习通平台的评价打分功能)进行现场评分。就评价本身而言,确保客观公平尤为重要,可由师生共同协商拟定几条评价标准,如:内容(准确度、完整度、主题是否鲜明、重点是否突出),形式(多样性、趣味性、恰当性),语言表达(语音语调、流利度、表达规范性、清楚性),展示或表演(文稿熟悉程度、流畅性、展示是否大方得体、互动性、时间把握),团队合作(工作安排合理性、全员是否参与、分工是否明确、合作效果),展示效果检测等。评价标准的建立既是学生评分的依据,也是各个小组进行展示准备的准绳和规范。同时还可以通过评选各种名目的荣誉奖项如:最佳展示或表演奖、最佳团队合作奖、最佳PPT制作奖、最佳互动环节奖、最佳组织奖等。奖项的设置可从整体也可侧重某一方面,目的是肯定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

本次英语活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程教学实践的一次尝试,让学生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角度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这仅是一个起点。如何让学生以更自信的形象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巨大魅力,传播好中国声音将是国家实现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英语课程可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开展常态化的教学活动,拓展课程文化内涵,在提升学生文化认知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崇敬之情,以提升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学期评价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