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群众文艺的发展和繁荣

2021-03-08缪新华江苏省如皋市文化馆

文化产业 2021年33期
关键词:如皋文艺作品文艺

缪新华 江苏省如皋市文化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些美好的目标如果没有文化这个软实力做支撑,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文章拟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就新时代群众文艺创作和繁荣作一些探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群众文化的振兴和繁荣。乡村作为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文艺创作导向,以创作生产优秀文艺作品去满足城乡群众文化舞台演出的基本需求,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落脚点,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让群众文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优秀文艺作品是人民培“心”铸“魂”的基础保障

文艺创作为了谁?服务于谁?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在多年的群众文艺创作实践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新时代城乡人民在进入小康社会之后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感受到地方经济社会要想持续发展下去则需要群众文艺来提振精气神儿。作为县域基层的文艺创作者,我们的创作目标就是: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讲好群众身边的故事。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文明城市创建的深入推进,地方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地域文化向外推介的力度不断加强,城乡机关各部门在文化法制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移风易俗、殡葬改革树新风等活动方面,需要文化工作者创作大量的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能够反应社会发展的文艺作品。

群众文艺是最贴近生活、最贴近百姓、最接地气的文化表现形式。它短小精干、内容活泼、形式多样,可以是快板说唱、歌舞表演或者书画摄影展等。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轻骑兵,群众文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参与性,是最能深入基层,最能生动展示各行各业风采和引领时代风尚的艺术形态。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经过30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江苏省如皋市共有登记在册的民营表演团体118家,从业人员1200多人,他们常年扎根基层,活跃在城乡舞台上,年均演出达到2300多场次、观众800余万人次,在宣传政府方针政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基层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我市基层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没有优秀的文艺作品作支撑,我们的群众文艺舞台则会变得贫乏苍白。靠草根剧团、民间艺人自编自导自演,难免会让一些落后的、低俗的文化充斥民间舞台,进而误导群众。

为了满足这个群体的舞台演出需求,如皋文化馆作为群众文艺创作的组织和策划者,着手实施了“文化种子工程”。通过文艺普查,从全市各行各业中普查出3000多名文艺人才,建立“民间文艺人才库”。将人才库中有创作特长的人员组织起来,在文化馆老师带领下建立创作班子,为民营剧团创作剧本。近年来,如皋文化馆通过题材规划,培训辅导、组织创作,积累了剧本100多个,修改剧本几十个,每年汇集成册发放至民营剧团,保证了民营剧团的演出需求。

同时,如皋文化馆每年都划出专项经费,举办乡镇原创文艺作品表演和评奖,提高原创文艺作品质量,逐步推出精品。“良币驱逐劣币”,这些节目的质量得到提升,满足了城乡居民对文艺活动质量的需求,增加了效能,保障了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

打造文化服务品牌,助推城乡群众文艺展演提档升级

如皋市文化馆于上世纪90年代打造的“雉水之夜”广场文艺演出是历经三十多年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该活动以起步早、时间跨度长、影响大、参与面广、人气旺、连续不断而被群众知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着力打造这个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提升文艺节目展演的档次,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具成效。

组织艺术创作表演培训班

文化馆作为新时代县级文明实践中心,除了正常对外开放之外,还要主动响应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以提升人们的艺术审美水平、提高文艺爱好者的创作表演技能为目标,每年组织全市范围内的民间艺人进行技能培训,开展春秋季成人免费艺术培训活动和夏季少儿免费艺术培训活动,让文化馆的专业老师为他们做创作讲座,邀请市内外专家来传授表演技巧和演唱技巧,提高创作人员的创作水平,让业余团队和民间艺人的演出更加专业化,为我们的“雉水之夜”广场文艺演出品牌提升质量。

组织文化志愿者送戏下乡,提供群众文艺展示的舞台

我们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载体,以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推动群众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吸收社会力量,将城镇社区业余文艺团队中的文艺骨干组织起来,成立一支文化志愿者队伍,并提供排练场地、提供优秀节目、提供多功能剧场,积极开展群众文艺展演,让10多家业余文艺团队提升了素质,打磨了作品,展示了团队的风采。也因为有了这支队伍,他们“自己写,写自己,自己认识自己;自己画,画自己,自己展示自己;自己演,演自己,自己培养自己;自己唱,唱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最后,组织者在十多家业余团队中精选优秀节目组成综艺晚会,与10多个乡镇文明实践中心的文体艺术节联合,与全市330多个村社区农民大舞台合作,每年开展“雉水之夜”送戏下乡进村活动30多场。

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如皋市文化馆组织了“永远跟党走”文艺志愿者送戏到乡镇的活动。这里虽然远离城市,但丝毫挡不住老百姓享受文化的激情。临时搭起的舞台上,杂技、歌舞、快板节目精彩纷呈,台下上千名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演出的曲目不仅有歌舞、魔术、杂技,还有村民喜欢的评书、快板等,爱党爱国、家教家风、尊老敬老、遵章守法、破除迷信等这些老百姓身边的事情也常被编入节目。近十年来,如皋市文化馆的志愿者,每年举办送戏下乡活动30多场,足迹遍布城乡社区,在全面小康路上,如皋市的公共文化建设没有“落下最后一公里”,让人们群众的精神生活也达到了小康水平。

打造本土特色的民间文艺精品,向公众呈现全新面貌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电子科技的普及,广场舞的蓬勃发展,给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作为群众文艺活动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群众对文艺演出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一些通俗说唱和杂耍、噱头逗乐已经满足不了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为了适应广场文艺演出的高品质需求,近年来,如皋市以“中国梦”创作为抓手,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创作了一批本土原创的说唱曲艺小品,编排了一批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歌舞节目。

如皋是一座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民间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当地的民歌民谣,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如皋民歌以内容丰富、曲调优美而闻名全国,其中《趟子灯》《花担》《倒花篮》《莲湘》等编入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苏分卷),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本土民间舞蹈资源,并将这种文艺作品加以传承和创新。其中,最富盛名的有民间舞蹈《倒花篮》,该节目起源于旧时庙会迎神队伍里的一个舞蹈,1958年经专业人员加工创编而成。《倒花篮》的舞蹈团队在1960年4月参加全国职工文艺会演时,受到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曾两进中南海,后拍摄成电影纪录片。民间舞蹈《倒花篮》在创作时以如皋当地流传的同名民间音乐为主旋律;以如皋民间花篮舞的“踮步”为基本步伐;以民间舞的“探海”“卧鱼”“晃手”“掖步”“踏步蹲”等为基本动作(其动作又以“三道弯”为主要特点);以民间广为熟悉的形象“巨龙腾飞”“孔雀开屏”“龙舟竞发”“福满人间”为造型。该舞蹈又以民间广为流传的“吉祥如意”“天女散花”的美好愿望为根据,分别设计了两个手拿彩球和扇子的“吉祥如意”女童,女童穿梭在十二个双手倒执花篮的姑娘中间,载歌载舞,整个舞蹈热烈欢快,绚丽夺目,具有强烈的剧场效果。该节目在江苏省政府举办的“群众文化奖”评比中,获得了“第十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

《趟子灯》《莲湘》都是如皋优秀的民间文艺精品,如果我们对节目的形式重新编排,同时融入现代舞台艺术中的舞美元素,会使该节目更具吸引力。如皋木偶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以综艺的形式将其呈现给观众,竭力打造一个巨型寿星木偶,为如皋这个世界长寿之乡代言。我们还创建并编排了打鼓说唱型文艺作品——《幸福如皋美事多》、快板《众手浇开爱心花》。这些作品取材于我市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瞬间以及身边的好人好事等感人事迹,使该节目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

巧借社会力量,呈现精彩舞台

如皋龙游河生态文化公园是市政府投入2亿元打造的融时尚、文化、生态为一体的“城市客厅”,是市民们娱乐、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为了把广场演出做精做美,我们与文化传媒公司合作,依托龙游河观景台,搭建起200平方米的舞台和40平方米的LED彩屏背景。彩屏背景配合节目内容灵动变换,为现场观众呈现出精致多样的、立体的视觉效果。由于我们前期准备充分,原创节目制作用心,我们的龙游河广场演出连演多场,并且每场演出都人山人海,观众看得开心,掌声不断。

为了更好地把“雉水之夜”这个文化品牌做亮、做美,做出影响力,我们通过江苏公共文化云平台进行直播。演出过程中,微信平台被一幅幅精美的演出剧照刷屏。在事后的媒体采访中,居民普遍反映表演很精彩,内容也很丰富,其中很多节目都与如皋本土文化有关。节目将传统与现代充分融合,接地气又聚人气。应该说这样的演出,肩负着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职责,真正实现了传递党和政府声音、聆听群众心声的目的,进一步唱响了新时代的文明新风。

网络时代群众文艺不可或缺

网络是信息化社会中人们“情绪”与“情感”表达方式的延伸,是凝结了人类思考、审美与情感能力的综合传播工具。网络媒介中的线上直播、点播、限时免费、VIP付费观看、广告植入、弹幕互动、直播带货、增值延伸服务等云端活动环环相扣。随着信息技术在城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大学生回乡度假,因此,群众文艺工作者应当选择更加适合年轻人的方式,走进云上平台,走进直播空间,推动跨界融合发展,与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网站等公共服务平台密切合作,把一些讲述中国故事、传播家乡新事和百姓身边好声音的文艺作品展示出来,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和时代的需求,让那些宅家的年轻人也能感受到群众文艺的魅力。

乡村振兴离不开群众文化的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文化的基础性作用:产业兴旺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基本的科学种养殖技术、熟悉现代商品市场的运作模式,我们可以通过群众文艺演出为产业代言,为特色产品“带货”;生态宜居需要我们的文艺作品去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宣传低碳环保理念,培养城乡群众的绿色生活习惯;乡风文明需要我们用文艺的形式去传播先进文化,去提高城乡人民的文化审美价值取向,移风易俗,摒弃封建愚昧的文化理念,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树立新时代的文明新风尚;有效治理需要我们用群众文艺活动去宣传法制理念,让广大人们群众知法守法,安全出行,做合格的好公民。

文化繁荣的标志是什么?对于群众文化工作者来说就是为文化供给和文艺舞台的繁荣提供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群众文艺创作离不开对人民现实生活的充分书写与表达。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群众文艺精品工程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让文化产品更好地进入百姓生活,成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参与者和共享者。

总之,我们的群众文艺创作只有认识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自觉以城乡群众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在百姓生产生活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歌颂光明、抒发理想、鞭挞丑恶、抵制低俗;我们只有紧跟时代发展,把握人民群众对文艺作品质量、品位、风格的期盼,在节目的创新环节抓住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才能让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永远唱主角,台下掌声就会永不停歇,城乡百姓也就有更多的文化获得感。

惟有如此,才能不断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如皋文艺作品文艺
文艺作品
1942,文艺之春
如皋:围绕“四个来”做实侨务工作
如皋盆景走向世界绽放异彩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把世界带进如皋,把如皋带向世界”
论近代中西方文艺作品互译发展现状及趋势
□文艺范
群众文艺作品内涵的提升
扶贫决战,在如皋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