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文化发展的理念创新与价值嬗变

2021-03-08杨道州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33期
关键词:价值精神传统

杨道州 1.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2.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社会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实现传统乡村文化发展的理念创新与价值嬗变,可以以乡村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动乡村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文章从乡村文化形成要素分析入手,探寻其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发展理念创新与传承价值嬗变,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的过程,以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实现全面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基础与智慧源泉,是新时期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所在。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社会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实现传统乡村文化的理念创新与价值嬗变,以乡村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来推动乡村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建设产业兴旺的富裕乡村、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安居乐业的幸福乡村。本文试从乡村文化形成要素分析入手,探寻其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发展的理念创新与传承价值嬗变,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文化振兴,进而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乡村文化形成的要素分析

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在一定的时空内进行的,由物质要素、精神要素两大要素共同构成。乡村文化的发展是在乡村空间进行的,其是由山水田园的生态环境、衣食住行的生活资料、乡风民俗的文化传承,经过历史的沉淀共同完成的。对乡村文化发展要素的分析,有利于充分认识其形成的过程,探寻其在现代文明影响下的理念创新与价值嬗变。

物质要素

乡村文化发展的物质要素是指形成乡村文化的物质载体,包括村民生产生活的地理生态环境和与衣食住行有关的物质生活资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地理生态环境决定了乡村生产活动的方式和内容,乡村的农林渔牧生产活动都是村民根据已有的自然资源禀赋作出的趋利避害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相应的生产生活资料,其经过历史的沉淀形成了特定的乡村文化。理解乡村文化就必须要认识乡村自然资源禀赋和生产生活资料;山水田园风光、乡村建筑、饮食服饰、生活器具等都是乡村文化形成的物质载体,这些物质载体构成了乡村文化的表征。新时期城乡二元结构的失衡带来乡村的空心化,导致现代乡村的文化衰落、生态破坏[1]。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要以发展的眼光审视这些物质载体,更多地留住乡愁的符号性表征,恢复乡村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改善乡村生态环境,重现青山绿水与农耕风情,让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美丽乡村建设首先是田园村落的建设,要保护性开发农耕田园与传统村落,凸显乡村建筑、饮食起居的地域性特征,重构安居乐业的乡村空间。

精神要素

乡村文化发展的精神要素是指形成乡村文化的社会心理,包括乡风民俗及其文化传承。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发掘乡村文化的精神要素的价值,是重构乡村社会秩序的逻辑起点,也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智慧源泉。乡风民俗是随着悠久的农耕活动形成的,乡村节庆、婚丧嫁娶等活动会形成村民集会,这些带有鲜明地域特色、充满仪式感的活动,是乡风民俗的具体体现,凝聚着乡村传统文化的精髓,对维持乡村社会秩序起着关键作用。此外,传统的乡村学堂及后来的现代乡村学校等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村民文化素质提升和精神气质塑造的重要途径。乡村文化振兴要充分考量乡风民俗发展衍变的规律以及乡村教育对传统文化传承、农民精神气质塑造的作用。在新时代既要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合理性的部分,又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动力。

乡村文化发展的理念创新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智力支持与精神动力,其与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互为支撑,融为一体。“乡村文化振兴面向的是乡村社会整体的精神文化生活,其内涵在于通过集体性、开放性的文化载体作用于个体的文化感知和价值规范”[2],进而“积极培育农民之间的新集体主义意识和互助合作精神,增强农村社区内聚力”[3],通过乡村集体和个人的充分互动来提升乡村文化心理品质。新时期乡村的全面振兴必须全面考量产业、文化、人才、生态和组织五大要素的融合,乡村文化振兴必须让文化与其他四大要素融合发展,以从乡村文化的传承到再生、从城乡文化的冲突到和谐发展、从乡村文化发展的自觉走向自信来实现乡村文化发展的理念创新。

从传承到再生

从传统向现代的演变中,乡村文化的传承绝对不是对传统乡风民俗的墨守成规,而是一个吐故纳新的动态发展过程。“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4]新时期重新发现乡村文化价值,就是要以发展的眼光审视乡村文化发展的历史,系统梳理其精神脉络,发掘其历史价值,探寻其对现代文明发展的现实意义。乡村文化的再生不是简单地延续乡村传统文化,而是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运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结构和文化传播手段,去伪存真,吐故纳新,推动乡村文化基因的改良,使之符合新时期乡村发展的实际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更为乡村振兴提供智慧源泉和精神动力。

从冲突到和谐

乡村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大多数农民凭借着自发溶进血脉之中的传统、风俗、习惯、经验等农村文化的基因而自发地生存”[5],但融入现代社会的乡村文化不再是封闭自足式的发展,而是逐步寻求与城市文化的融合。乡村振兴不是要制造乡村与城市新的对抗,而是寻求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实现国家的全面现代化。乡村文化的振兴不仅是传承与发扬优秀的乡村文化,更是追求与城市文化的融合发展,形成城乡文化优势互补,让全体人民共享中华文化的精神财富。引导农民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乡村传统文化与城市现代文化的各自特点,探寻城乡文化共有的基因,以城市文化的开放性与商业性化解乡村文化的封闭性与自给性,形成和谐共进的乡村社会文化心理。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融合会进一步促进乡村与城市的交流,互相影响。乡村文化振兴要积极实现城乡文化的优势互补,和谐共生。

从自觉到自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是农民,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执行者同样是农民,没有乡村文化的振兴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审视乡村文化,既要不忘历史又要不拘历史,追昔抚今,把握当下,面向未来。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以文化为魂重新激活乡村的活力,让乡村文化在现代文明体系当中找到坐标,满足广大农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重建新的乡村精神和乡村理想;并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对其进行系统开发和市场化运作产生经济效益,实现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政府要引导农民充分认识乡村文化发展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主动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掘乡村文化的精神价值与经济价值,为大众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与消费服务,从精神和物质上双重提升农民群体的“共情”效应。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既是乡村文化发展的蜕变历程,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最高目标。

乡村文化传承的价值嬗变

乡村文化振兴不仅要注重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再生,更要注重对乡村文化价值的重新发现。我们通常认为乡村文化对乡村社会治理与农民精神人格塑造具有主导作用,但往往忽略了现代社会中乡村文化对乡村产业发展、文化资源价值转化、农民精神需求满足的重要价值。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是要重新发现其价值,从原生的农耕生活方式延伸为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创产业。从文化资源蜕变为乡村文化资本,最终推动乡村文化形态与产业方式从单一向多元的转化,实现乡村文化的新生与价值嬗变。

从生活到产业

生活是优秀传统文化最肥美的土壤,乡村日常生活无处不体现着乡村文化的特质。英国诗人T.S.艾略特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全部生活方式,从出生到走进坟墓,从清早到夜晚,甚至在睡梦之中。”[6]乡村文化从乡村生活中发源与积淀,既是乡村生活的具体体现,又是乡村精神价值的表征。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充分挖掘和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定战略、明思路、找办法,科学有序地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进而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乡村文化发展是内在精神动力,乡村产业发展是外在要求。内外互动,并驱发展,兼顾农民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因地制宜,建设田园综合体,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文创产业,将乡村生活融入产业中,打破乡村发展主要依赖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局面,将其变为乡村一、二、三产业多元融合发展的模式。外出务工不再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留乡创业发展同样能发家致富,从而实现乡村生活产业化、乡村产业生活化,使“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理念在新时期的乡村得到继续践行。

从资源到资本

乡村振兴不仅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也要发展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创产业,改善乡村生活生态环境,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满足农民精神需求。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乡村文创产业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开发乡村文化资源,使之成为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创产业发展的文化资本。文化创意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会相关学者指出,“从本质上讲,美丽乡村是当地文化的彰显。因此,聚焦当地文化形式和内涵,并将其融入当地生产、生活和生态之中,尤其是融入到产品与服务之中,是重中之重。”在传承乡村传统文化的同时,要运用现代文创产业IP开发理念对乡村文化进行产业化运作。乡村自然风光、村落建筑、风俗节庆、历史传说、乡贤故事、生产活动、手工艺品、特产饮食等都可以通过商业化思维重新认知,将其鲜明的地域特征转化为独特的商品特征,为公众提供美好的消费体验,从而促进乡村生活资源升级为乡村旅游、文创产业资本,实现乡村文化从文化价值到经济价值的双重增值。

从单一到多元

相对城市文化而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村生活导致了乡村文化形态的单一性。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吐故纳新,要在传承优秀乡村文化的基础上,合理融合城市现代文化元素,丰富乡村文化的生成内容与方式,扩大乡村文化消费领域和消费群体,并从单向的文化消费发展成为文化消费与文化生产循环互动。要通过复兴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文创产业与农业观光、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和形成乡村文化旅游品牌,改变千村一面、业态单一、文化内涵单薄、附加值低的状态,实现乡村文化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提升,推动乡村文化形态与产业方式从单一性向多元性发展,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激发农民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作为、大胆参与、各显身手,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经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农民的参与感、成就感与幸福感。

乡村文化振兴关乎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乡村文化振兴是一个从自觉走向自信的动态发展过程,需要深入分析乡村文化形成的物质要素、精神要素,激活乡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以从乡村文化的传承到再生、从城乡文化的冲突到和谐发展、从乡村文化发展的自觉走向自信来实现乡村文化发展的理念创新;从原生的乡村生活文化资源延伸为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创产业的生产要素,从文化资源蜕变为乡村文化资本,最终推动乡村文化形态与产业方式从单一向多元的转化,实现乡村文化的新生与价值嬗变。传统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乡村文化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新的飞跃,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力量,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价值精神传统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老传统当传承
拿出精神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