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龙岩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的思考

2021-03-08龙岩市博物馆

文化产业 2021年33期
关键词:龙岩市村落城镇化

谢 冰 龙岩市博物馆

传统村落蕴含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珍贵遗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在充分发挥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传承、推进生态文明、推进我国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围绕福建省龙岩市就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促进乡村振兴应克服的误区、把握的原则以及妥善处理的问题等进行深入探讨。传统村落伴随国内农耕文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见证着我国千年来的历史变迁,彰显了时代和文明的发展,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者,代表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发展过程中逐渐孕育的文化与民族气魄。

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应克服的误区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城乡统筹、生态宜居为方向,推动城镇地区的发展。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留住文魂文脉和“美丽乡愁”的重要内容。

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力戒急功近利、大拆大建

近年来,在新型城镇化问题上存在不少认知误区,忽视了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把一些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的村落推倒重新规划,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不中不西的建筑,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村落及其建筑遭受到严重破坏;有的在村容整治中,不重视文脉保护,导致一些传统村落和建筑遗存原有的历史风貌、生态环境变得面目全非,有些建筑本体甚至被整体迁移或拆除。

防止传统村落重开发利用、轻保护管理

尽管人们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然而受长期以来国内以GDP增长为主的政绩目标导向影响,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关系问题上仍然存在偏差。“重开发利用,轻保护管理”的情况比较常见,有关乡土建筑价值的看法与认知依然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次,忽略了对传统村落人文历史、文化艺术的保护,导致保护工作很难抓到实处。

传统村落的开发利用要预防过度商业性开发

由于认知上的误区,部分地区未妥善处理地方文化保护与重新开发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不到位、开发利用过度等问题,对传统村落开发利用无序,对既有的传统村落文化造成了破坏,也导致传统村落的生态环境变得面目全非,使传统村落的文脉以及历史传统信息记忆逐步丧失。

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应把握的原则

传统村落对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意义深远,蕴含着各族人民的寄托与乡愁。在推进龙岩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进程中,面对当前传统村落屡遭破坏的情况,我国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迫在眉睫。在保护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传统村落保护的整体性、真实性、延续性,保护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要注重整体性

传统村落是农耕时代我国各族人民的民情风俗、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产物。因此,在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问题上,要注意村落之间的关联性,对传统村落实施整体性保护。一要注重村落空间的完整性。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规划编制工作,统筹兼顾乡土建筑、传统村落以及与周边生态环境的整体关联性。二要注重村落发展的完整性。要注意延续村落发展的脉络,保护村落的文脉和记忆,避免发生随意改变村落历史风貌的情况。

三要注重全方位体现村落的价值。要多层次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历史、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方面价值,力求体现它的完整性,避免只是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四要注重村落内在的关联性。传统村落是千百年来我国各民族各种古建筑发展的历史见证,它们之间存在的有机内在联系,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必须注意村落内部之间的关联性。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要坚持真实性

传统村落是我国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我国各民族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艺术和民俗风情的物化空间。因此,传统村落不仅在于其外在独具特色的建筑价值,其中还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原生态乡土文化、多彩多姿的民俗风情以及巧夺天工的传统技艺等,这些都转化为传统村落自身所藴含的强大的内在凝聚力以及自我稳定的应变能力。

因此,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不仅要注意保护有形的乡土建筑,更要注重保护村落所蕴涵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村落文化的原真性,使各类传统村落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得到完整的保护和体现。首先,保护村落历史文化遗存的真实性,防止画蛇添足、无中生有。其次,保护村落文化遗产形态的真实性,防止盲目重建和仿造,随意改变村落的原有格局和历史风貌。再次,保护村落历史文化内涵的原真性,防止出现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等问题。最后,保护村落居民生活的真实性,科学合理地进行开发和利用,避免发生以保护开发为由的古村落拆迁和破坏的现象。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要突出延续性

传统村落是千百年来传统生活方式存在和延续发展的动力与载体。但是,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发展变化,当前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居住要求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改变,传承了千百年的传统村落建筑已经很难满足现在农村居民尤其是年轻人的要求。因此,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不仅要重视传统的继承性,还要兼顾农村居民对居住条件的要求,适当进行改善与调整,这样才能确保传统村落的生命力,延续村落的地域风格和文化脉络。

第一、要搞好村落的开发利用,保护经济发展的延续性,增加村民收入,让村民安居乐业。第二、要重视村落历史文化的延续性,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村落优秀家风族规、传统习俗和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弘扬。第三、要注重村落生态环境的延续性,保护好传统村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及生产生活方式。

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

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需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发布的生态保护与文化保护并重的保护需求,以保护为基础,抢救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文文化,结合以“保护为根本、发展为需求”的思想,指导具体保护工作的落地实施。关注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信息的保留,保护工作不能破坏村落原貌,保护工作也不能千篇一律,要结合当地固有风貌和特色,推动保护工作的开展,彰显区域特色。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协同发改、交通、旅游、市政等多个部门持续优化和落实工作。要想实现统筹兼顾、全面推进,不仅要保护需要优先抢救的村落,也需要防微杜渐,保护那些尚未登上保护名单的传统村落,更要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使传统村落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区域文化特色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

要坚持“规划先行”,就要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要从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出发,妥善处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要着眼村落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搞好传统村落保护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工作,让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交相辉映。

要推进传统村落风貌保护和文物保护的规划工作,同时,结合各县(区)传统村落的不同特点,进一步完善村落改造和旅游发展规划,使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得益彰。要坚持以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发展为主线,按照立足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允许利用的原则,突出保护传承与发展相统一的理念,保护传统村落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的真实性、整体性、完整性。

搞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需妥善处理的问题

在当前形势下,要认真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推动龙岩市新型城镇化工作的开展,具体来看,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工作:

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关系

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是相辅相成的。从国内外的发展历程看,城镇化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发展,必将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将成为今后旅游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保护好传统村落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中之重。从龙岩市新罗区龙门镇洋畬村、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下洋镇中川村、连城县培田村等地的情况看,其共同特点是,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搞得好、旅游业开发的好,因此农民收入相比其他地区增长较快。

由于传统村落得到较好开发利用,有力促进了这些地方乡村旅游的发展,他们通过开发农家乐产品,逐步带动乡村旅游兴起,从而又进一步促进绿色农副产品的栽培和生产,走出了一条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农业发展新路子。从这些传统村落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工作没有搞好,就谈不上搞好旅游开发以及增加收入。因此,加强龙岩市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必须处理好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始终坚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与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相结合,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重进步。

通过保护传统村落,不仅要为当地带来发展契机,也要确保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成果能够惠及当地人民,形成长久保护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积极保护与突出重点的关系

龙岩市传统村落大多历史悠久,文化绵延流长,且不同区域之间的传统村落文化各有特点,代表着千百年间农耕文化的发展。虽久经沧桑,但不同的传统村落中传统文化、历史的保存依然比较完好,多姿多彩的地域特色,展示在现代人的面前。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龙岩市传统村落的保护带来了巨大冲击。据统计,全市的自然村数量已从1990年的16403个减少到目前的13000个,平均每三天就有一个村落消失。在由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和现代社会的转型中,自然村落的减少与消亡是正常的,世界各国都是如此。

因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过程中,从传统村落保护所需的大量资金以及现实条件和必要性考虑,对龙岩市传统村落保护必须有所侧重、有所取舍,在积极保护的同时,要突出重点。2012年12月以来,龙岩市共有19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36个村被列入省级传统村落名单,对于这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实施重点保护。同时,市、县两级可扩大历史文化名村的评选范围,增加重点保护村落数量,尽量让更多的传统村落及乡土建筑在城镇化进程中得到有效保护。同时,既要加强对“名单”内传统村落的保护,还要重视“名单”外其他村落原有的自然风貌保护。对于一些人口不多、破坏严重、不具保护意义的村落,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可列入重新规划建设范畴。

政府引导与公众参与的关系

在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龙岩市各级要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列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切实措施,进行综合施策,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部署,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验收,确保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取得实效。要科学规划,制定传统村落保护管理办法和措施,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提供必要保障。传统村落是广大村民世世代代生产生活的家园,他们是传统村落的主人和历史见证人。因此,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必须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紧密结合起来。要充分调动广大村民改造家园、留住乡愁的积极性,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形成保护工作与改善民生和社会发展共赢的良好局面。

要采取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主动参加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良好氛围,在加强各级财政投入的同时,指定出台各种优惠措施,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力量,鼓励并支持社会资金投入到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工作中,把龙岩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推上新台阶。要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的作用,使广大村民成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真正做到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加强保护与建设发展的关系

在推进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要注意协调保护与建设发展的关系。规划要先行,保护是基础,发展是目的。要以规划为引导,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全盘考虑,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在不断完善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的同时,逐步提升传统村落所承载的文化遗产、人文环境、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利用水平。

保护,要充分体现传统村落的地域特色,延续历史文脉;发展,要赋予传统村落活力,保留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文脉,并适应现代生活需要,赋予其更开放的功能。要坚持以传统村落的整体风貌、村落布局、文化遗产、古迹遗址、历史古建筑等保护为重点,突出传统村落文化特色,加强传统村落重要历史文化信息保护,充分体现传统村落的完整性和本真性。在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机制,加强科学管理,分级分类搞好保护利用。要重视传统村落中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研究挖掘,重点加强传统村落中极易消失、具有一定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

要重视传统村落有关资料、数据的收集归档及利用工作,完善全市传统村落及乡土建筑档案资料管理利用制度和规定,建立市、县(区)两级传统村落数据库,为全市传统村落历史人文内涵的深入研究挖掘、展示传承和开发利用奠定良好基础,造福子孙后代。

猜你喜欢

龙岩市村落城镇化
龙岩市妇联打造社会服务“心品牌”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对“学生惧怕阅读理解题”现象的再思考
家乡的城镇化
放不下的老区情——记龙岩市老促会原会长谢克金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从2015年龙岩市质检卷到中考卷的一道压轴题试题探析与思考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