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毒”的模因解读及其语用功能

2021-03-08苏雪敏

武夷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引申义模因新浪

苏雪敏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2018年11月15日,《牛津词典》将“有毒”(toxic)选作2018年的年度关键词。在我国,“有毒”一词主要作形容词使用。该词原义为“有毒性的”,是一个中性偏贬义词,一般用于健康和环境话题的讨论中,比如:有毒气体、有毒的植物、聚丙烯有毒、有毒蘑菇等等。但是,随着社会环境变化人们有了新的表达需要,“有毒”一词在保留字面义的同时,也开始被频繁地用来描述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面临的压力以及用以自嘲、调侃等,呈现出语言模因的特征。在这类语境中,“有毒”是作为其引申义来使用的,词义色彩也由原来的中贬义转变为中性义甚至是褒义。一般认为“有毒”一词的引申义出自腾讯游戏“英雄联盟”。英语单词中形容在游戏中表现差强人意的玩家为“toxicity”,也就是“毒性”的意思,后面经由国内的游戏玩家演变成“有毒”的意思,用以吐槽游戏玩家玩得很差劲。在这之前,“有毒”的引申义模因一直潜伏在人们的脑海中,未引起注意。“有毒”的模因潜势受到“王者荣耀”玩家的触发后,开始不断地被复制、传播,并衍生出新的“(XX)有毒(吧)”和“有毒的xx”用法。本文重点探讨语言模因“有毒”的复制机制及其语用功能,探析“有毒”用法和意义的理解。

一、模因、模因论和语言模因

模因论(memetics)源于达尔文进化论,是一个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论认为,模因(meme)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基因通过遗传而繁衍,模因是通过模仿而传播[1]。“meme”一词出自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所著《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在道金斯看来,“meme”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那些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等都属于模因[2]。

关于“meme”一词的译法,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国内学者何自然将其译为“模因”。他指出,将“meme”译成“模因”,是有意让人们联想它是一些模仿现象,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的,但模因却通过模仿而传播[2]。布莱克摩尔(Blackmore)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了[3]。语言和模因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模因作为文化基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4]。语言须依靠模因来发展,而模因主要以语言作为宿主而生存和传播[4]。

二、语言模因“有毒”的复制机制

海利根(Heylighen)指出模因复制需要经历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阶段。[5]模因要得到同化,就必须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并且模因必须在记忆中停留一段时间,才能称为模因。模因若想传递给其他个体,必须由记忆模式转化为宿主能够感知的有形体,这个过程称为表达,而某个表达若想传递给其他个体,需要具备看得见的载体或媒介。

(一)同化

语言模因“有毒”最初源于腾讯游戏“王者荣耀”。这个游戏的受众不仅年龄跨度大(玩家小至中小学生大至中老年),参与者数量也很庞大(据中国数据大厅报道,截至2017年5月“王者荣耀”渗透率达到22.3%,用户规模达到2.01亿人,而且这个数值还在不断上升)。因此,语言模因“有毒”的潜在宿主规模庞大。“王者荣耀”玩家在游戏过程中受到西方游戏文化的影响,对“toxicity”一词用法产生共鸣,形成情感认同,这意味着语言模因“有毒”能够引起模因宿主的注意并且能够迎合模因宿主的认知结构,也就是语言模因成功进入同化阶段。

(二)记忆

早在语言模因“有毒”的引申义开始流行前,“有毒”就已经以字面义的形式存储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当该语言模因以其引申义的形式重现时,引起人们注意的可能性远远大于那些对人们而言较为陌生的模因。此外,游戏“王者荣耀”的普及性以及火热程度不仅提高了语言模因“有毒”复制传播的可能性,也延长了该模因在宿主记忆中的停留时间,为“表达”阶段创造条件。

(三)表达

已经进入同化和记忆阶段的语言模因“有毒”在某些语境下得到刺激后(即当模因宿主有使用该模因的需求时)模因宿主会以语言、文本或肢体语言等方式表达这个模因。比如,当游戏玩家遇到差劲的队友时会忍不住用“有毒”来吐槽队友,表达自己的不满,而此时被吐槽的队友也在无形中接受并储存了这个语言模因。

(四)传播

语言模因“有毒”伴随“王者荣耀”而生,这个游戏本身以及游戏玩家都是“有毒”模因的传播载体。后来这个模因在网络上流传开来的同时,也衍生出其它的词义,可以应用于更为广泛的语境和交际中。该模因符合模因宿主的认知结构,成功地引起宿主的注意得到宿主的理解,并得到某些语境的触发,使得宿主开始复制、传播这个模因,让自己成功经历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

三、语言模因“有毒”的语用功能

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需要语境的触发[6]。研究发现,语言模因“有毒”为符合不同交际者不同的语用意图,在不同语境下被激活并赋予新的词义。下文将探讨语言模因“有毒”词义引申后的几种语用功能。

(一)表示令人着迷、上瘾

例(1)三国机密有毒吧!!停不下来!(新浪微博)

《三国机密》是唐人影视出品的三国题材古装电视剧,说话人用“三国机密有毒吧”,表达《三国机密》这部电视剧让自己如同中毒般欲罢不能。假如没有“停不下来”作为此处的语境补充,那么对“三国机密有毒吧”这句话还可以有更多的解读,比如说话者可能是在抱怨“三国机密”电视剧剧情没有吸引力或是相关演员演技拙劣等等。

例(2)面包有毒,都让我一个人来承受!(新浪微博)

除以上话语,该条博文还配有九张令人垂涎欲滴的面包的图片,“有毒”和“承受”本会令人联想到坏事件、坏结果,而此处这两个词似乎有点相互呼应的韵味,更加突出说话人对面包的痴迷之情。类似的例子还有:

例(3)泰国那个奶片有毒,一直吃一直吃,根本停不下来!!(新浪微博)

例(4)这个果冻有毒吧!每次一吃可以连续吃7-8个!(新浪微博)

例(5)印度料理有毒!!好吃到起飞!(新浪微博)

根据句子本身所提供的语境,可以看出例(3)-例(5)中的“有毒”一词同样表达了说话人对某物如同中毒一般迷恋、上瘾。这类语境中,“有毒”往往是作褒义词使用,使用者用以强调自己对某物的喜爱之情。

(二)表示十分具有感染力

例(6)一个有毒的哈欠,隔着屏幕看着都困了。(新浪微博)

该条博文还配有九张各式各样打哈欠的图,分别命名为“春天困”“夏天困”“秋冬也困”“站着困”“坐着困”“随时都困”等等。图文结合,博主表达自己被一系列的哈欠图所感染,不禁觉得一阵困倦疲乏之意。

例(7)孟哥真的有毒,听完他唱的“沙漠骆驼”我被洗脑了。(新浪微博)

此处“洗脑”解释了“有毒”的意思,表示某种东西开始在脑海中不断循环重播,展示了孟哥版“沙漠骆驼”强大的感染力。

分析发现,当语言模因“有毒”表示“有感染力”时,词义接近“洗脑”,往往是中性词,使用者用以陈述自己的行为、想法或心情在潜意识中被某些具有感染力的事物所感染的事实,感情色彩没有作为褒义词使用时强烈。

(三)表示受损,含不满、抱怨、贬损之意

例(8)百度云今天有毒吧,整理文件重新命名,要不跟我说有非法字符,要不就是当前文件正在操作,要不干脆说我网络有问题……(新浪微博)

例(8)中,百度云出现故障,给博主造成极大困扰,博主接连使用三个“要不…”强烈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句尾的省略号进一步传达了这种负面情感,以此说明今日的百度云有毒。

例(9)武汉地铁有毒吧,从下午三点就开始莫名其妙地自动扣费!(新浪微博)

例(9)中说话人在没有乘坐地铁的情况下,不断收到乘坐武汉地铁而被扣费的消息,说话人的利益无故受损,用“武汉地铁有毒”来表达自己对武汉地铁乱扣费现象的不满,这种负面情感又因末尾的感叹号进一步得到体现。

例(10)lxb是我见过最有毒的老师,怎么能把课上得这么无聊?(新浪微博)

例(10)中说话人因老师上课无聊而称老师为“最有毒的老师”,抱怨老师的上课方式。可以推测该老师上课的方式令说话人不甚满意,导致说话人上课听不进去,说话人或觉自身获取知识的权益受损,所以采用“最有毒”的说法来抒发自己的不满。这个例子中的“有毒”带强烈的消极的情感色彩,这可以通过前半句的“最”字和后半句的“怎么能”所引导的反问语气中得出。

语言模因“有毒”除表示说话人自身利益因某些原因直接受损之外,还可以表示说话人认为某种情况有害。例如:

例(11)三环是有毒吧,到处事故!(新浪微博)

难以从例(11)推断说话人的利益是否受损。可能说话人是在电视上看到相关的新闻报道,得知“三环到处事故”的事实,因此发表自己对三环路路况的看法;也有可能三环多处事故给当时正驾车在三环的说话人造成交通不便,因此说话人想表达自己的不满。

当语言模因“有毒”表示说话人自身利益因某些原因直接受损或者说话人认为某种情况有害时,词义等同于“出问题”“出故障”,为贬义词。

(四)表示某种因果关系

“有毒”在某些语境下可以表示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中往往有着不好的结局或后果。例如:

例(12)这个女孩有毒吧!参加一个综艺节目一个演员去世了~和她一起演剧的,也出事了……这真是什么体质,专克男演员?(新浪微博)

根据这条博文的描述,“有毒的女孩”和两个男演员的死亡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不明确、不真实,却又似真的存在。类似的例子还有:

例(13)狗子嘴巴绝对有毒!我说我要走路回家,她非要送我上公交车,说免得我一会儿又运动过量脑壳痛!我本来觉得自己身体非常好!现在真的脑壳痛了!(新浪微博)

例(13)中,“狗子”是说话人对朋友的称呼。说话人自觉身体健康,却突然头痛,与朋友的“预言”似乎不谋而合,因此说话人戏称朋友的嘴巴有毒,可以预言不好的事情。而事实上,引起说话人头痛的潜在原因很多。

“有毒”还可以表示较明晰的因果关系。例如:

例(14)有毒的员工不仅仅在于他自己不好好工作,他像毒素一样毒害公司文化,破坏规则,影响其他员工,就像铁锈一样会逐渐把其他好的部分给腐蚀掉,所以必须坚决处理,有毒的干部更是害群之马不能姑息纵容。(新浪微博)

例(14)中“有毒的员工”和“有毒的干部”指不积极向上、工作不努力、不作为的员工或干部,这里的“有毒”体现了明确的因果关系,即有不好的员工或干部将直接或间接给公司造成损失。

语言模因“有毒”表示某种因果关系时,是作为原始义的比喻义来使用的,意为“毒害”,即表示某些人或事物有毒的特质,会毒害所涉及的人和事物,造成不好的后果,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五)表示有悖人的认知和理解

例(15)沙雕新闻大盘点!!哈哈哈,有毒吧?!(新浪微博)

该网友整理了一系列稀奇古怪的新闻,例如:“小偷拖鞋入室行窃,因脚太臭惊动屋主被抓”;“丈夫按妻子遗愿每天给花浇水,五年后发现花是塑料的”;“男子考九次终于拿到驾照,第二天与朋友庆祝,酒驾被吊销”等等,此类“有毒”新闻有悖于人的认知和理解。

这类语境中的“有毒”词义类似于“怪异”,表示某些现象十分的新奇古怪,往往带有令人吃惊和疑惑的戏剧感,中性偏贬义。

(六)表示幽默或调侃

例(16)我有毒吧?怎么天天食欲这么好?太久没吃基本餐了今天一吃觉得好好吃啊!吃到一半忍不住拍照…食堂真的需要我这种心宽体胖吃嘛嘛香不挑毛病的学生!(新浪微博)

例(16)中,说话人调侃自己“心宽体胖”“吃嘛嘛香”、食欲旺盛,连食堂饭菜都觉得美味可口,以此解释说明自己“有毒”,幽默之意溢于言表,喜感十足。

例(17)竟梦到有高人指点我解奥数题,我有毒!(新浪微博)

此处可以猜测说话人最近可能在做奥数难题,且深为其扰,甚至梦见有高人指点,以“有毒”调侃自己对奥数题的执着。

这类语境中,“有毒”意为“有问题”“有毛病”,一般用于表达说话人对自己的某些行为感到疑惑,自我质疑或自我调侃,以起到某种幽默效果,词义中性。

以上分析显示,广大交际者在不同语境中触发“有毒”的模因潜势,并赋予其不同的词义,扩大该语言模因的适用范围,为模因的进一步传播创造条件,也证明了该语言模因不仅具有多产性特征还有强大的复制能力。虽然语言模因“有毒”在复制过程中并非原原本本地复制它的原始义,但是保留了跟“毒”相关的特点,即保留了该模因的核心或精髓,所以该模因具备复制忠实性的特征。“有毒”模因符合语言宿主的心理趋势,能够清楚地传达宿主的情感,满足宿主表达需求,具备语言模因形成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四、结语

语言模因“有毒”源于游戏“王者荣耀”,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推动下得以复制和传播,并在这个过程中衍生出不同的词义,具备多种语用功能。语言模因“有毒”是一个有着高语言经济性的词汇,它表达精炼、通俗易懂,具有实用性、形象性、修辞性特征,容易被模仿和套用,适用于多种语境。反之,要解读该词汇的引申义只能回归具体语境,不能脱离语境空谈“有毒”。总之,语言模因“有毒”作为一个有着高语言经济性、多语境适用性、强语境依赖性的词汇,可以让语言使用者以极其简练的方式在不同语境中进行交际。

猜你喜欢

引申义模因新浪
猴子虽小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耐”字原是剃胡须
画说汉字——摆(bai)
新浪读书排行榜
浅析静物在安格尔绘画中的作用
试论翻译中的模因*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角度看翻译策略
新浪与分众合并案告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