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

2021-03-08赵玮

武夷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四史学习型学生党员

赵玮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山西汾阳 032200)

2020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中指出:“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1]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四史”学习和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工作,多次强调必须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高质量建设中。

一、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要做好三个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广大党员同志提出殷切的希望:“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2]建设学习型大国要把学习历史摆在重要位置,同样,倡导学习型校园、创建学习型支部必须从历史学习开始,读史使人明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告诫后人:必须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因此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尊重历史和着眼现实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3]党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远景目标而不断探索的伟大历史;新中国史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奋勇前行的壮丽史诗;改革开放史是中国人民从温饱到小康的大踏步跨越;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我国独立自主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光辉历程。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现实和未来是相互联系而又密不可分的,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必须推动尊重历史和着眼现实的有机结合。新时代,从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现实出发,不忘历史,着眼现实,从“四史”中汲取党支部建设的优秀经验作为营养补给,把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紧密结合,从“四史”中学习党员提高理论素养的新途径。结合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把每位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和国内外时事新闻、社会历史发展的征程充分结合起来。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能看到兴衰交替,得到经验教训,党的新成就、新思想、新征程、新使命均来源于四史,而又是对现实的一种深刻反映,必须抓好互联网+党建这个新平台,学习型学生支部建设要发挥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这个根本性原则,补短板、优特色,把支部工作扎扎实实落在实处。

(二)发挥群体和重视个体相结合

理论学习工作必须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更是要以发挥群体和重视个体为核心,学生党支部主要分为本专科学生组成的大学生党支部、硕博士生组成的研究生党支部,学生党员相较于其他党员群体具有年龄较小、阅历较少、创新性较强的特征,在“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中,要着重关注学生党员个人的主体性意识的塑造,培养学生党员对“四史”知识的宣传和学习能力,发挥好学生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热心服务群众、团结凝聚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针对学生党员的差异性特点,重视党员个体的学习需求、思想动态和职业愿景等,把党支部理论学习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四史”的学习内容在时间上横跨百年、在内涵上包罗万象、在形式上层出不穷,有效推动“四史”学习入耳入脑入心,做好党员个人历史思维的培养和党支部创新氛围、学习氛围的营造,良性互动、相辅相成,把四史教育常学常新落到实处。

(三)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是一个开拓创新、日益奋进的政党,深知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走得更久远、更扎实,理论学习不是目的,把学到的内容转化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才是最有价值的学习。认识论中阐述的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指导我们,正确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理论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科学理论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可以更好地指导党员和群众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错误的理论要摒弃、禁止。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必须把握好理论武装和实践运用的关系,“四史”学习是党支部建设的理论基础,党建工作是理论学习的升华,学习型党支部建设要坚持营造学以致用、真抓实干的良好风气,理论的生命在实践中孕育、理论的价值在实践中彰显。“四史”中蕴含的科学理论和指导思想是值得我们长期钻研和学习的精华,本身就来源于实践,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我们应该珍惜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把“四史”中的真谛更好地运用于党支部组织生活中、渗透于为人民服务的点滴中。

二、加强“四史”教育对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具有全局性意义

通过“四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党员永葆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情怀,每一个学生党员是党支部的细胞,必须让每个细胞都满怀学习热情,只有每个细胞都焕发生机和活力,党的组织体系才能真正牢不可破,拥有无尽的能量。

(一)永葆坚定信念

“四史”是党员同志理论学习的必修课,是最生动的学习教材,在“四史”漫长的历程中,涌现出了无数坚定理想信念的优秀青年党员,信念是铁、信念是钢,党员同志必须高度重视信念的力量,把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渗透在党员同志每一次正确的选择和奉献中。“时代楷模”黄文秀同志为了家乡扶贫事业因公殉职,真正做到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学生党支部中存在部分党员政治信仰淡化、理想信念滑坡等问题,必须认真学习“四史”,不断从学习中吸取经验,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维护党的权威。历史是最好的参照物,也是最好的提醒器,立足当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四史”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理论学习任务来抓,将学习到的精神转化到平时的工作中去,只有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得到进一步加强,党支部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才能更加深化和细化,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共产党员学习不止的历史,是一部共产党员永葆理想信念的光荣史。

(二)永葆奋斗精神

奋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代代中国人民持续的奋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涌现出了无数优秀基层党员,他们用青春和汗水抒写了奋斗的华丽篇章,涉及到教育、扶贫、体育、卫生等各个行业,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都有身处抗击疫情一线的“95后”身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全过程。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学生党员要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奋斗的重要论述,只有每一位学生党员都鼓足时不我待的奋斗劲头,我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中国共产党才能更加兴旺发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业和守业一样艰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百年基业更需要守护。开展“四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党员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状态,把党的优良理论品质继续发扬下去,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把奋斗精神贯彻到国家2035年的远景目标之中。

(三)永葆为民情怀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我们党始终不忘“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初心,真正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无论走了多远也没有忘记为什么出发,始终团结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力,取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4]毛泽东同志曾在《为人民服务》中,讲述了张思德同志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故事,全面阐释了什么是为人民服务的本质。九千万中国共产党员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如果说党是参天大树,人民群众是土壤,那么党支部则是大树的根系。学生党支部就是建立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学生党员与学生群体同甘共苦,能够帮助同学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同学们的获得感,夯实群众基础。党支部是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支部建设至关重要。在深入学习“四史”的基础上,加强对党的理论的深入学习,提高党员自身的素质,支部建设工作繁而多,所以更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应落实到行动,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通过“四史”教育,对加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具有突出性作用。

(四)永葆担当本色

学习是学生党员的根本任务,有别于普通同学学习专业课程,学生党员同时应该注重加强自身思想和政治方面的学习,落实好“四史”教育的学习。这本身就是一种担当。当学生正式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中共党员的时刻,必须保持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担当,初心和使命始终承载着我们党初创时被寄予的希望和责任,为人民、为国家无私奉献,这始终和党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学生党员要秉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才是青春应有的模样,汲取“四史”教育中的精华,勇于担当,不怕重担,承担起青年党员的使命和责任。疫情当前,众多学生党员冲锋陷阵,在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激发起他们在新时代担当初心使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史”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党员知史学史以史明志,增强历史担当的过程。要立足实际、落到实处、追求实效,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

三、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主要路径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学贵有恒、学贵勤勉、学贵应用,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会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当前,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工作面临着不少难点,如学生党员自主学习积极性不够、党支部组织生活缺乏创新、党支部凝聚力仍需增强等。[5]必须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创新性工作中去。

(一)抓住重要节点开展“四史”学习教育

高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为基点,在高校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严格落实学校关于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对标一流,抓好关键,确保“四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各个学生党支部必须紧扣要求、聚焦主线,精心组织“四史”学习教育,高度重视,提高站位,按照学校党委统一部署,强化主体责任,制定“四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的工作推进表,确保各个环节无差错。根据学生党支部的实际情况,应抓住重要节点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第一、在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召开后的一段时间内,必须把握好重要机遇,组织支部全体党员集中学习会议精神,并做好对群众的宣传工作;第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纪念日、新中国成立周年纪念日、改革开放周年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高校周年校庆之际,做好纪念学习活动,把改革创新精神发扬光大;第三、关注本年度发生的重要事件,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重大成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考察的重要指示,利用好时代契机,例如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学生党员也要心怀人民,助力国家扶贫事业。

(二)创新方式方法开展“四史”学习教育

学生党支部书记要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从严从实抓好学习。学好“四史”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四史”的重要论述,这对于高校建设学习型党支部具有先导性的意义。目前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中90后、00后党员占比较大,必须利用好新媒体平台,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有序开展“四史”教育的学习任务:第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灵活举办线上线下主题宣讲、认真组织主题讨论分享、设立“四史”学习教育专栏、重温入党誓词、开展主题党课、微党课培训,做好党支部学习教育培训的基础性工作。第二、要建立健全规范的学习考勤制度,学习档案制度,通过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开展学习演讲比赛等形式,促进学习型党支部的制度化建设。[6]第三、从学生党员主体性视角出发,筑牢思想根基,加强实践育人,开展青马工程培养计划、组织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英雄纪念馆等参观培训、举办线上线下党史知识竞赛、观看爱国党史国史类纪录片、寻求和其他支部共联共建共享的机会、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地方党员APP等平台载体,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教育方式激发全体学生党员对“四史”学习的兴趣。

(三)坚持分类施策开展“四史”学习教育

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根据不同学习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学生党员根据学历学位不同,主要分为本专科学生党员和硕博士研究生党员,本专科学生党员年龄较小、对“四史”的了解程度不高、参加团课、党课等培训较少,因此面对这种情况,本专科学生党员学习“四史”的内容不宜过深,要以激发党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历史思维为主,硕博士研究生党员在学生党员中普遍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高、在高校接受的“四史”教育较多,所以针对硕博士研究生的学习情形,可以引导他们自学、领学、互学、以专题学习、沙龙交流的方式进行深层次的提升。第二、学生党员根据所学专业不同,主要分为人文社科类学生党员、自然科学类学生党员,人文社科类的学生党员多数有高中文科学习的背景基础,如果说高中历史的学习是面,现在的“四史”学习就是点,是作为学生党员应该去深层次挖掘的,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学生党员大部分高中所学专业是理科,一直以来对历史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但是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必须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只有真正学懂了历史的来龙去脉,才能进一步锤炼党员同志对党忠诚、竭诚为民的优良品格。第三、学生党员根据是否实习不在校,分为毕业班党员和非毕业班党员,毕业班学生党员是高年级学生、毕业学年在实习地学习生活,对学校比较了解,对自身的未来发展前景较为明确,所在支部应尽可能开展线上支部学习和会议,提高覆盖面,离校不离学,非毕业班学生党员在学校进行常规的全日制学习,要定期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四史”学习活动,真正用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所有支部要精准施策、注重实效,有力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利用丰富资源,突出特色,凝练成果,打造“四史”学习教育新品牌。

四、结语

新时代的高校党建工作应坚持把创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作为重点,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四史”学习的相关规定,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学习“四史”就要重温党的辉煌历程,把“人民至上”的铮铮誓言不仅镌刻在历史的画卷上,更深深烙在每一位学生党员心上。学生党员是青年中的进步力量,必须把握好这支队伍的从历史中汲取清醒剂,做到知史明责、知责思进、知进有为。

猜你喜欢

四史学习型学生党员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