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03-07王娜张雪冰许可

外国语文 2021年2期
关键词:师范生英语专业

王娜 张雪冰 许可

(沧州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教学实践能力是英语师范生的必备能力,是塑造合格英语教师的决定因素。具备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的英语师范生是高素质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后备力量和未来的主力军。

2008年,教育部明确了教学实践能力在教师资格认定中的核心地位(钱海锋,2015:77)。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在此意见发布之后不久,《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注重教学基本功训练和实践教学,促进师范生实践能力不断增强。”(教育部,2018)以上由国务院、教育部在不同时期出台的这些相关政策可以反映出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越来越重视,教学实践能力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无疑为教师未来的专业化发展确立了方向,指明了道路。

1 教学实践能力内容解读及其特征表现

衡量师范生综合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要看其在实际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教学实践能力,该项能力的强弱不仅会决定师范生未来课堂教学的成败,而且会影响所培养学生的素质高低。其内涵丰富多样,概括来讲,是以教育教学为指导,组织调控教学活动,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能力等方面(程成 等,2012:57-58)。

教学实践能力具有情境性特征和个性心理特征。前者主要表现在顺利完成既定教学过程、达成特定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刘晓茜,2011)。后者主要表现为教师灵活地实施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会积极引领学生依据实际教学情况,适时、适度、适量调整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体现教师自身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李诚忠,1989:57)。

概括而言,教学实践能力是师范生在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中所必备的重要的综合能力。它体现了师范生理论联系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自主驾驭课堂并顺利掌控教学的能力,培养塑造人才和提升完善自我的能力。

2 英语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英语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连贯、渐进、多维、内化的复杂过程,不会短期形成,更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英语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英语师范生专业发展意识不足

在校期间,英语师范生能够按照人才培养计划系统地学习英语专业课程和相关的教育理论课程,形式相对集中统一,学习效率较高。但是,自由度相对较小,所掌握的知识范围较窄,有些内容略显陈旧,造成了许多学生积极性不高,兴趣不足,往往缺乏对前沿理论和最新知识的探索精神。有限的理论知识难以学以致用,指导实践。教学技能、教学法课程的学习缺乏自主性、能动性、灵活性,几乎是被动吸收,机械模仿,僵化运用,不会潜心观察、总结真实的教学情境,更不会主动结合个人经验,融入学习。归根结底,是英语师范生专业发展意识不足,缺乏自主性,没有在自身的专业发展过程中体现出应有的主体地位,长期处于被动发展。然而,“主体的自主性是人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真正主体地位的一种证明”(王坤庆,1998:19-21)。英语师范生在专业发展中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足和欠缺导致其教学实践能力不足,难以达到成为合格的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标准,更难以达到轻松驾驭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真实有效课堂的水平。

2015年以前,高等师范院校符合毕业条件、达到毕业标准的学生毕业时会获得教师资格证书,自动取得教师资格,求职就业具有明显优势和优越条件。但是师范生的这一优势随着2015年教师资格证全国统一考试的全面推行不复存在,加之高考扩招,高校毕业生持续增长,工作岗位日益紧缺,工作条件越发严苛,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求职信心越发不足。面对多元化的社会职业需求,许多英语师范生调整求职方向,把英语教师这一职业定为自己择业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选项。究其原因,英语师范生的专业基础相对薄弱,理论基础不够扎实,教学基本功依然欠缺,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导致他们对英语教师这一职业缺乏职业信念,从事该职业的意愿并不强烈。限制英语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是其专业发展意识薄弱,致使其专业发展定位不准,后续发展动力不足。

2.2“学用相随”教学理念不突出

长期以来,英语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多是基于传统课堂内的专业知识和基础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再加上教师在课堂内和有限的课堂外对师范生进行基本的教学实操训练,不过这些训练多数是在真实课堂之外进行的,学生很难获得直观的感受和教学实践经历和经验,而多样的教学情境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性知识在教学实操训练中往往被忽视,没有真正实现“学用相随”。

实际的教学情境复杂多变,过多偏重于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往往难以实现课程的预设目标。这一目标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生成,凸显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作用以及学生教学实践中的个体化表现。

英语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起主导作用,但实际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较为普遍,很多老师过多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教学方法缺乏借鉴性,没有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原因是他们很少或没有深入中小学教学一线,对一线教学情况缺乏了解,无法结合真实教学情境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结果是只注重灌输理论知识,脱离教学实践。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批判能力和反思能力都无法得到提高,“学用相离”。

2.3课程实践性体现不足

现阶段,我国多数高等师范院校课程设置偏于传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课程针对性不强,师范生教学实践机会太少,实效性较差。

英语专业四年基本上采用的是“3+1”或“3.5+0.5”的培养模式,即英语师范生在校前三年或三年半学习专业课程,最后一年或半年进行校外实习、见习,同时完成毕业论文。其中前两年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几乎没有涉及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英语师范生对英语实践教学知之甚少。大三一年或大三一年加大四半年学习专业方向课程,科目众多,涉及较广,但部分内容陈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强。同时,人数多,时间紧,实操少,参与程度不够,学生兴趣不高,课程效果差强人意。有限的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英语教学实践训练的要求,实习前学生英语教学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本质提升。

这种侧重于通过课程设置来培养英语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模式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建构教学理论体系,但这样建构起来的教学理论体系有其弊端,它通常不是以实践性知识形态呈现,而是以事实性知识形态展现出来,并以静态形式存储于学生的大脑之中。这种静态化的事实性知识往往活性不足,难以转化成为实践性知识。所以,在实践性体现不足的课程中学到的英语学科知识就很难成功地转化为英语教学实践能力。英语师范生未来要实现有效教学,系统建构事实性知识体系是前提,关键是要通过大量英语教学实践活动,沉淀吸收,内化成独具个性的实践性知识体系。

2.4实习效果不明显

英语师范生的教学实习通常安排在大四。最后这一学年,学生除了要进行教学实习外,还面临着毕业、论文、考研、择业等诸多实际问题,安排紧张,精力有限,无法投入足够的时间认真观摩课程,对比反思,研讨总结,只能走马观花,实习效果一般。

各地的中小学是英语师范生集中实习的主要场所,是学生们最先获得教学实践经历、获取真实教学经验的基础阶段,是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得以培养、发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因为它们是师范生实习的有力平台,在这里师范生能够把事实性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然而现实中,中小学在为师范生提供实习岗位时,会考虑本校既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学生对实习生的接受程度、指导老师的工作变化、实习生的生活住宿等等各种问题,往往导致学生对教育实习热情不高,动力不足,但又碍于政策或人情,简单安排,消极对待。此种情况下,个别实习生实习期间只能负责批改学生作业和试卷或者帮助维持课堂纪律,随堂听课的机会不多,更谈不上试讲或上课。部分中小学提供的这种实习形式单一枯燥,缺乏实质内容,根本上脱离了师范生应当真正实践的实际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教育实习难以取得真正效果。

3 英语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多维策略

3.1强化英语师范生专业发展的主体意识

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对自身专业归属的明确定位和正确理解,是教师信念及其主体性构建的必备要素(冯利 等,2013:56)。

课堂上、学习中和生活里都应不断强化英语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意识,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职业定位和自我价值,在培养教学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只有当英语师范生认识到自身是专业发展的主体,才会提升专业发展意识,有意提高自我教学实践能力,才能在专业发展中获得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为此,应为英语师范生尽可能多地创造教学实践环境,助其将已学到的教学理论内化,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最终转化为教学实践能力。具体而言,英语师范生按时修完人才培养计划内设置的各门实践类课程并取得合格成绩是前提和基础。同时,大力贯彻实践教学原则,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技能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集中观看教学比赛获奖课例,鼓励和指导学生踊跃参加各个级别的教学比赛;与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密切合作,聘请当地优秀中小学一线教师参与实训课教学或为师范生上示范课;合理安排学生在校内和校外进行说课、讲课,听取相关教师和学生的反馈,集中评课,及时做出课后反思、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等。

总之,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实际教学的成功对接,让英语师范生的各项教学技能得到充分锻炼,逐渐转化为教学实践能力,助力其专业发展。

3.2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教师是学校里的育人主体。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能否对英语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进行有效指导,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作为师范生的指引者,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乃至教学中的个别不足之处都会对师范生产生示范和借鉴作用,会引发其反思,左右其教学实践。为了充分发挥多元化的示范作用,教师需要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帮助师范生将所学知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内化,合理运用。

优秀的教师往往能抓住师范生的教学实习期,合理利用,详细规划,充分挖掘师范生的教学潜能,最大程度地把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转化为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一方面,在这一关键时期教师能够合理指导师范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的各个重要环节,使其对实际教学有全面的了解和感受,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在学生实习之前这些优秀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好做实大量的铺垫工作。他们深入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和多所中小学校,协调他们与师范生之间的关系,了解真实教学情况,与一线教师探讨实际教学中的典型问题,探求恰当解决方法,收集大量教学资料和信息,为师范生更好更快地融入教学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教学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3.3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英语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满足其专业发展需要,应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要素,将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大学四年,反复多次进行教育实践,构建以“实践”为核心的目标驱动体系、内容体系、调控管理体系和保障支持体系(张欢欢 等,2013:143-144)。

其中课程设置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精简优化,将传统的以理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转变为以实践为导向。提高实践教学类课程所占的比例,丰富实践教学训练的形式,增加英语师范生课内课外的教学体验,从课堂的知识、技能学习到中小学实习的教学实践均保证其接受足够的训练,让理论指导实践,服务实践,夯实其基本的教学实践能力。

此外,实践课的各个环节和阶段都应该强调、引导英语师范生进行反思、归纳、总结,促使其结合教学实践反复提炼、升华,逐步形成独有的教学实践思想和智慧。与此同时,学校和校外教学实践基地间的密切合作与联系为实践课程向教学实践的顺利过渡搭建起了桥梁,教师对英语师范生的指导为教学实践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持。

3.4强化实习对英语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作用

实习在英语师范生的四年学习过程中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地利用,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在这短暂的一段时间里会集中地展现,并且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成功的实习能让学生更加明确自身的专业发展定位,增强专业发展自信,挖掘专业发展潜力。为此,强化实习的教学实践能力提升作用显得尤为必要。

通常实习前学生对中小学各阶段教学要求知之甚少,对中小学的课程标准甚至使用教材没有进行系统性的解读。不能“知己知彼”,几乎“百战百殆”,实习效果堪忧。所以,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不容忽视。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实习学校做前期的调研活动,提前以“教师”的身份融入教学工作中,充分地了解、分析相关学校的教学情况,对照性地评估自己已具备和需具备的教学实践能力,以便有目的地进行提升和训练,为顺利完成实习奠定良好基础。

另一项有效措施是实习过程实行导师全程跟踪。实习前,导师要指导所负责的每个学生进行多次说课、试讲,和学生集中评课,查漏补缺。实习中,导师要与学生和实习学校的指导老师保持联系沟通,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建议。实习后,导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查找不足和缺点,适时地弥补和改正,以期综合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英语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需要进行多维度探索,其成效取决于加快英语教学改革步伐,有赖于采取协同推进模式。总之,未来中小学合格英语教师培养的基础和保障是英语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科学培养,持续发展和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师范生英语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