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丁胺醇联合干扰素α1b 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效果观察

2021-03-07李伟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期
关键词:沙丁胺醇毛细干扰素

李伟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儿科, 河南 商丘476000)

毛细支气管炎是2 岁以下儿童常见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一般经抗感染、 止咳平喘等对症治疗后可痊愈, 但病情较为严重者可能因气道损伤导致病情反复发作, 进而发展为哮喘, 因此, 患儿一旦发病, 需及时进行治疗[1-2]。 目前, 临床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以综合疗法为主, 多采用β2 受体激动剂、 支气管舒张剂等进行抗感染、 抗病毒、 平喘治疗, 其中沙丁胺醇可舒缓气道平滑肌, 减轻喘息症状; 干扰素α1b 具有强效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 明显提高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效果[3-4]。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干扰素α1b 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效果, 以期为该类患儿临床用药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我院收治的120 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 例。 观察组男35 例, 女25 例; 年龄3 个月~ 1.5 岁,平均年龄 (13.01 ± 0.20) 个月; 病程2 ~ 7 d, 平均病程 (4.51± 0.12) d。 对照组男38 例, 女22 例; 年龄2 个月~ 2 岁, 平均年龄 (13.05 ± 0.21) 个月; 病程2 ~ 6 d, 平均病程 (4.48 ±0.11) d。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相关诊断标准[5]; ②首次发病, 有明显喘憋症状; ③胸片检查呈片状模糊阴影; ④肺部听诊可闻哮鸣音; ⑤患儿家长知晓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出现休克、 意识障碍、 呼吸衰竭、 呼吸反复暂停等重症; ②入组前1 周采用糖皮质激素、 抗病毒制剂等治疗; ③对干扰素α1b、 沙丁胺醇过敏; ④哮喘、百日咳、 胃食管反流等。

1.3 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吸氧、 纠酸、 吸痰、 地塞米松及布地奈德抗感染等常规治疗。 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采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 将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 (GlaxoSmithKline Australia Pty Ltd, 批准文号H20160660, 规格: 5 mg/2.5 mL)0.5 mg 加入生理盐水至2 mL, 雾化吸入10 ~ 15 min, 2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干扰素α1b 雾化吸入治疗: 将重组人干扰素α1b 注射液(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 20171102、 20190802, 规 格: 6 μg ∶0.5 mL/支) 按2 μg/kg 剂量加入0.9%生理盐水至2 mL, 雾化吸入10 ~ 15 min,2 次/d。 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

1.4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儿的喘憋、 咳嗽、 肺啰音消失时间。 ②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 参照 《毛细支气管炎诊断、 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6]评估治疗效果: 显效: 喘憋、 发热、咳嗽等症状消失, 肺部喘鸣音消失, 胸片检查正常; 有效: 喘憋、 发热、 肺部喘鸣音等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 胸片检查正常; 无效: 均未达到上述标准。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 100%。 ③统计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皮疹、 腹泻、 肌肉震颤等。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s 表示, 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相关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的喘憋、 咳嗽、 肺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s, d)

表1 两组患儿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s, d)

组别 n 喘憋消失时间 咳嗽消失时间 肺啰音消失时间观察组 60 3.25±0.42 4.02±0.54 3.65±0.41对照组 60 4.25±0.68 5.71±0.63 4.43±0.46 t 9.692 15.777 9.805 P 0.000 0.000 0.000

2.2 治疗效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 [n (%)]

2.3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 观察组发生皮疹1 例、 腹泻2 例、肌肉震颤1 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 (4/60); 对照组发生皮疹1 例、 腹泻1 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 (2/60),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χ2=0.702,P=0.402)。

3 讨论

毛细血管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 可能与免疫细胞介导的气道炎性反应相关, 如病毒介导免疫球蛋白E (IgE)、 花生四烯酸等可引起气管平滑肌收缩、 腺体分泌等, 导致毛细气管狭窄, 引发通气障碍。 临床治疗毛细血管炎尚无针对性特效药物, 多进行积极的抗感染、 抗病毒治疗。 布地奈德为糖皮质激素, 可有效抑制炎性反应, 增强内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的稳定性, 控制气道炎症; 另外,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后可直接穿过细胞膜, 并与糖皮质受体相结合, 从而有效阻断炎性介质的释放[7]。 沙丁胺醇为速效β2 受体激动剂, 可兴奋气管平滑肌、肥大细胞表面β2 受体, 以舒缓气道平滑肌, 减少肥大细胞颗粒, 阻断炎性介质的释放, 缓解喘息症状[8]。 同时沙丁胺醇用药后5 min 即可起效且疗效维持时间为4 ~ 6 h, 可快速控制临床症状。 干扰素α1b 属于高度生物活性的糖蛋白, 具有光谱抗病毒与免疫调节的作用, 通过提高NK 细胞、 巨噬细胞、 T 淋巴细胞的功能来增强抗病毒效果, 且雾化吸入后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 促使巨噬细胞分泌大量炎性因子, 增强免疫能力[9]。此外, 干扰素α1b 可增强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的毒性作用, 进而消灭病原体, 缓解临床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喘憋、 咳嗽、 肺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明沙丁胺醇联合干扰素α1b 雾化吸入治疗毛细血管炎患儿可提高治疗效果, 加快其临床症状的消失。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表明沙丁胺醇联合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不会增加机体不良反应, 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 沙丁胺醇联合干扰素α1b 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效果显著, 可有效缩短其喘憋、 咳嗽、 肺啰音消失时间, 且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沙丁胺醇毛细干扰素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金属3D打印复合毛细芯孔径配比对环路热管特性影响
孟鲁司特结合沙丁胺醇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
295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特征及诊治策略分析
干扰素 你了解吗
宇航级平板式毛细泵环路热管研制成功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浅谈毛细水上升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