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晕旁单切口术治疗乳腺多发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2021-03-07侯浩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期
关键词:乳晕美观色素

侯浩

(郑州市中医院 外科一病区, 河南 郑州450007)

乳腺良性肿瘤是女性常见疾病, 主要包括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性增生、 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三大类, 其中乳腺纤维腺瘤在青年女性中最为多见。 目前, 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治疗效果良好, 但传统切口术一般在肿块表面进行放射状切开, 易在切口处形成瘢痕, 影响美观, 会给女性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1-2], 故寻找一种能有效治疗乳腺多发良性肿瘤且不影响患者乳房美观的手术方式是临床一直以来研究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 乳晕旁单切口术用于治疗乳腺多发良性肿瘤的报道逐渐增多。 基于此, 本研究分析乳晕旁单切口术治疗乳腺多发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以期为后续治疗该病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我院收治的178 例乳腺多发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 组和B 组各89 例。 A 组年龄18 ~51 岁, 平均年龄(32.18 ± 3.14) 岁; 单侧病变51 例, 双侧病变38 例; 肿瘤直径0.1 ~5.4 cm, 平均直径 (2.14 ± 0.15) cm。 B 组年龄19 ~53 岁, 平均年龄 (33.01 ± 3.09) 岁; 单侧病变53 例, 双侧病变36 例; 肿瘤直径0.2 ~5.1 cm, 平均直径 (2.16 ± 0.14) c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有可比性 (P>0.05)。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①符合 《乳腺疾病诊治》 中乳腺良性肿瘤相关诊断标准[3]; ②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③肿瘤直径≤5.5 cm。 排除标准: ①病理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瘤或乳腺良性肿瘤单发; ②伴有手术禁忌证。

1.3 手术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 经相关检查后选择合适时间实施手术, 由同组医护人员操作。 A 组采用乳晕旁单切口术治疗, 术前经超声定位肿块具体位置, 于肿瘤边缘进行标记, 患者平卧, 麻醉消毒后于乳晕边缘作弧形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表皮组织、 皮下组织和乳腺被膜, 沿乳头方向牵引腺体, 并沿乳管方向纵向切开乳腺组织, 探查各象限腺体组织, 使肿瘤组织充分暴露, 完整切除肿瘤组织和病变组织, 若病变组织不能完整切除, 则允许切除少量周围正常组织, 电凝止血后3-0 缝合切口并加压包扎。 B 组采用传统切口术治疗, 患者平卧, 麻醉消毒后在肿瘤表面作放射状切口, 使肿瘤组织完全显露, 将肿瘤组织完整切除后进行电凝止血, 切口缝合后加压包扎。 两组患者术后均行抗生素抗感染。

1.4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 包括术中出血量、 切口长度、 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②比较两组的术后乳房美观度 (乳头乳晕感觉、 色素沉着、 切口瘢痕、 乳房外形) 评分, 评分标准如下: 乳头乳晕感觉: 0 分为明显异常, 1 分为中度异常, 2 分为轻微异常, 3 分为正常; 色素沉着: 0 分为明显色素沉着, 1 分为中度色素沉着, 2 分为轻微色素沉着, 3 分为无色素沉着; 切口瘢痕: 0 分为明显隆起, 1 分为轻微隆起,2 分为轻度瘢痕, 3 分为无瘢痕; 乳房外形: 0 分为形态明显异常, 1 分为中度异常, 2 分为轻度异常, 3 分为正常。 ③统计两组的并发症 (液化、 皮下血肿、 切口皮肤坏死) 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 表示, 行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术期相关指标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A 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B 组, 切口长度、 住院时间均短于B 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s)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 切口长度(cm)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A 组 89 24.42±2.12 3.32±0.31 40.15±3.96 4.64±0.46 B 组 89 25.74±2.23 5.14±0.48 41.26±4.12 5.16±0.52 t 4.047 30.049 1.833 7.066 P 0.000 0.000 0.069 0.000

2.2 术后乳房美观度评分术后, A 组的乳头乳晕感觉、 色素沉着、 切口瘢痕、 乳房外形评分高于B 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术后乳房美观度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的术后乳房美观度评分比较 (±s, 分)

组别 n 乳头乳晕感觉 色素沉着 切口瘢痕 乳房外形A 组 89 2.84±0.28 2.79±0.27 2.86±0.29 2.87±0.28 B 组 89 2.23±0.22 2.06±0.21 2.08±0.21 2.19±0.22 t 16.161 20.134 20.552 18.015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并发症A 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 明显低于B 组的10.11% (P<0.05)。 见表3。

表3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

3 讨论

乳腺良性肿瘤是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的常见疾病, 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 多认为与遗传、 雌激素水平失衡、 饮食不健康、 长期精神压力大有关。 目前, 关于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手术已有较多研究报道, 且技术较成熟。 传统放射状切口术虽然操作简单, 对乳腺导管损害较小, 但容易在患者乳房表面留下明显瘢痕, 不符合部分女性审美要求, 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5]。 近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 乳晕旁单切口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乳腺良性肿瘤的治疗中, 由于乳晕褶皱多、 肤色深, 切口位于乳晕旁, 位置较隐蔽, 术后瘢痕不易被发现, 对乳房美观破坏程度较小, 患者不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有助于术后恢复[6-8]。 本研究中, A 组采用乳晕旁单切口术治疗, B 组采用传统切口术治疗, 结果显示, A 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 组, 切口长度、 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 组 (P<0.05); 术后, A 组的乳头乳晕感觉、 色素沉着、 切口瘢痕、 乳房外形评分均明显高于B 组 (P<0.05); A 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 明显低于B 组的10.11% (P<0.05), 表明与传统切口术相比, 乳晕旁单切口术治疗乳腺多发性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更好, 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 乳晕旁单切口术治疗乳腺多发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显著, 符合患者对美观微创的需求, 且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乳晕美观色素
汽车轮胎与翼子板视觉美观性分析
食用色素安全吗
炫彩熔岩灯
Maglady遮阳伞
从五种天然色素提取废渣中分离果胶的初步研究
乳晕上长小疙瘩是怎么回事
乳晕又大又黑能改善吗?
乳晕变黑是病吗?
多功能刨刀
二年级上册10月学习能力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