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膜联蛋白A1 在高级别与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

2021-03-07吴晓莉廖秋林韩丽芳庄洁娜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期
关键词:阳性细胞高级别孵育

吴晓莉, 廖秋林, 韩丽芳, 庄洁娜

(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 病理科, 广东 广州511495)

胶质瘤又称为神经胶质细胞肿瘤, 是一种顽固的恶性肿瘤, 是指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胶质细胞发生癌变形成的肿瘤, 目前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 一般认为与个人免疫状态、 生活方式、 生活环境、 遗传等因素相关[1-2]。 根据肿瘤恶性程度, 可将胶质瘤分为Ⅰ、 Ⅱ、 Ⅲ、 Ⅳ级, 其中Ⅲ、 Ⅳ级为高级别胶质瘤, Ⅰ、 Ⅱ级为低级别胶质瘤, 绝大多数情况下胶质瘤不可治愈。 胶质瘤所在部位不同会引起不同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恶心、 失读症、 呕吐、 癫痫、 运动语言中枢损害、 感觉麻木疼痛等[3-4]。 本研究选取2017 年1 月 至2020 年6 月我院收治的100 例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膜联蛋白A1 在高级别与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情况,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我院收治的100 例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所有患者均符合胶质瘤诊断标准, 精神正常, 可正常沟通, 临床资料完整且自愿参与本研究, 术前未接受过放化疗治疗。 其中男性72 例, 女性28 例; 年龄31 ~ 46 岁, 平均年龄 (39.26± 3.72) 岁; 高级别胶质瘤40 例, 低级别胶质瘤60 例。

1.2 方法①免疫组化: 将患者胶质瘤组织切片置于二甲苯Ⅰ中20 min, 后置于二甲苯Ⅱ中20 min, 后置于无水乙醇Ⅰ中5 min, 置于无水乙醇Ⅱ5 min, 置于75%酒精5 min 梯度脱蜡,进行水洗, 完成常规脱蜡至水步骤, 后使用磷酸缓冲盐溶液(PBS) 进行冲洗, 3 min/次, 冲洗3 次, 后滴加聚合物增强剂, 在常温下水育30 min。 用枸橼酸缓冲液处理胶质瘤组织,修复抗原, 同时在组织切片中加入H2O2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 在组织切片在中滴加鼠抗人膜联蛋白A1 抗体 (Cloud-Clone 公司), 低温下过夜。 滴加羊抗鼠抗体, 常温下孵育30 min。 滴加显色液 (Abcam 公司), 等待5 min, 后使用PBS 溶液进行冲洗, 使用苏木精完成复染步骤, 最后进行脱水及封片。 ②血清膜联蛋白A1 浓度检测: 采集所有患者的血液样本,使用离心机3 000 r/min 离心, 取血清置于冷冻冰箱冷冻备用;取出冷冻的血清标本, 室温下复温并混匀; 将血清样本加入96孔反应板 (规格100 μL/孔) 中, 孵育1 h; 甩掉反应板中的液体, 加入反应试剂A, 继续孵育1 h; 甩掉反应板中的液体,清洗反应板, 2 min/次, 清洗3 次; 向反应板中加入反应试剂B, 孵育0.5 h; 清洗反应板, 2 min/次, 清洗5 次; 加入反应底物, 孵育15 min, 后加入适量终止液, 于450 nm 处读取光密度 (OD), 计算血清样品浓度。

1.3 观察指标在高倍镜下随机观察10 个视野, 观察组织切片染色程度, 其中3 分为棕褐色, 2 分为棕黄色, 1 分为淡黄色,0 分为无显色; 观察阳性细胞百分比, 其中阳性细胞>75%为4分, 50%<阳性细胞≤75%为3 分, 25%≤阳性细胞≤50%为2分, 阳性细胞<25%为1 分, 无阳性细胞为0 分。 阳性标准:染色程度评分× 阳性细胞百分比评分≥2。 通过比较膜联蛋白A1 在不同性别、 年龄、 级别胶质瘤患者中的含量及膜联蛋白A1 在不同组织及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阳性率来分析膜联蛋白A1 在高级别与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行t 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膜联蛋白A1 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膜联蛋白A1 在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瘤周组织 (P<0.05)。 见表1。

表1 膜联蛋白A1 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 [n (%)]

2.2 膜联蛋白A1 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2。

表2 膜联蛋白A1 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 [n (%)]

2.3 膜联蛋白A1 在不同性别、 年龄、 级别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胶质瘤患者的血清膜联蛋白A1 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血清膜联蛋白A1 含量高于低级别胶质瘤患者 (P<0.05)。 见表3。

表3 膜联蛋白A1 在不同性别、 年龄、 级别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s)

表3 膜联蛋白A1 在不同性别、 年龄、 级别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s)

因素 n 血清膜联蛋白A1 t P性别 男 72 7.68±0.72 1.651 0.102女 28 7.95±0.77年龄 <40 岁 64 7.88±0.79 1.485 0.141≥40 岁 36 7.63±0.84级别 高级别 40 8.83±0.71 23.787 0.000低级别 60 5.80±0.56

3 讨论

膜联蛋白A1 参与调节细胞的凋亡与增殖, 是一类Ca2+依耐性的磷脂结合蛋白, 其与胶质瘤的转移及增殖存在着密切联系[5-6]。 胶质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但病理学检查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 患者接纳度较低; MRI、 CT 等影像学检测主要用于辅助诊断, 其本身诊断的特异性不高; 循环肿瘤细胞、 循环肿瘤DNA 等与胶质瘤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检测较为复杂, 且效果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临床常见肿瘤标志物CEA等有效性较差, 作为诊断胶质瘤的诊断标准并不合适[7-8]。 寻找更为合适的循环标志物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获得更好的治疗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 100 例患者中, 膜联蛋白A1 在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瘤周组织 (P<0.05); 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1 含量高于低级别患者 (P<0.05)。 膜联蛋白A1 主要定位于细胞间质、 细胞质和细胞膜, 在瘤周组织不表达或低表达, 在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9]。 膜联蛋白A1 作为膜联蛋白家族中的一员, 在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率更高, 表明其与胶质瘤的形成、 转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同时, 膜联蛋白A1 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 表明其能够通过调节甲酰肽受体 (FPRs) 的活化促进病情恶化, 具有评估胶质瘤恶性程度的潜质, 与胶质瘤恶性繁殖存在一定的联系。 另外, 为了排除性别、 年龄对膜联蛋白A1 可能造成的影响, 本研究分析了不同性别及年龄的胶质瘤患者的膜联蛋白A1 含量,结果表明, 膜联蛋白A1 的表达不受性别及年龄的影响。

综上所述, 膜联蛋白A1 与胶质瘤患者病情的发展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其参与调节胶质瘤的形成与转移, 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 可作为评估胶质瘤恶性程度的指标, 为临床治疗胶质瘤提供有效指导。

猜你喜欢

阳性细胞高级别孵育
依达拉奉右莰醇对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
扳机日血清雌激素不同水平时授精前后卵母细胞孵育时间对短时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大鼠永久性脑缺血后脑内Nestin 的表达变化
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用课程“孵育”会“发光”的教室
FOXO4和nNOS在星型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军事电子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孵育与拓展
应用快速孵育法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过程探讨——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为例
高级别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策略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