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时机手术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后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

2021-03-07黄华生谢永康方钟进陈早庆郁兆存郑哲明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期
关键词:冲击波输尿管碎石

黄华生, 谢永康, 方钟进, 陈早庆, 郁兆存, 郑哲明

(东莞市厚街医院 泌尿外科, 广东 东莞523945)

输尿管结石多发于中年男性, 病情发作时患者会有明显的肾区绞痛及血尿, 相关症状会在劳作或运动后加重[1]。 目前治疗输尿管结石一般首选体外冲击波碎石, 其属于微创手术, 对于一般患者而言效果较好[2]。 每例输尿管结石都有其特点, 在结石部位、 结石数量、 结石硬度等条件的影响下, 部分患者无法通过体外冲击波击碎输尿管结石, 因而需额外手术介入治疗, 逆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就是常用的一种手术方法, 组织穿透力极强, 碎石效果也很好, 但二次手术介入的时机并不明确, 各地开展相关手术的时机都有其依照的评判标准, 临床无法确定手术时机对患者的影响[3]。 基于此, 本研究探讨不同时机手术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后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 年4 月至2020 年6 月我院收治的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后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的60 例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各30 例。 A 组男19 例, 女11 例; 年龄30 ~ 72 岁,平均 (41.32 ± 3.20) 岁。 B 组男20 例, 女10 例; 年龄29 ~72 岁, 平均 (41.33 ± 3.16) 岁。 两组患者均无其他系统合并症。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A 组在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后尽快行逆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 B 组在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后休养两周再行逆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

1.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的结石清除率、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尿白细胞计数和尿红细胞计数、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 患者无绞痛或血尿等症状, 各项统计指标恢复正常; 有效: 患者无绞痛或血尿等症状, 大部分统计指标恢复正常; 无效: 患者术后相关症状仍持续存在, 指标无改善。 总有效率=显效率+ 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行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 组的结石清除率高于B 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 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n)]

2.2 尿常规指标治疗后, A 组的尿白细胞计数和尿红细胞计数低于B 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尿常规指标比较 (±s, 个/HP)

表2 两组的尿常规指标比较 (±s, 个/HP)

组别 n 尿白细胞计数 尿红细胞计数A 组 30 3.86±0.27 6.21±0.41 B 组 30 5.34±0.66 8.59±0.74 t 11.368 15.409 P<0.05 <0.05

2.3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A 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B 组 (P<0.05)。 见表3。

表3 两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s, d)

表3 两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s, d)

组别 n 绞痛 血尿 发热A 组 30 7.21±0.59 6.87±0.50 2.58±0.46 B 组 30 10.22±0.91 9.54±0.68 4.38±0.71 t 15.202 17.327 11.654 P<0.05 <0.05 <0.05

2.4 治疗效果A 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 组 (P<0.05)。 见表4。

表4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 [n (%)]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疾病, 大部分人可以自行排出结石[4], 但当结石体积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在输尿管的天然生理狭窄处发生梗阻, 无法随尿液排出[5], 输尿管会阵发性自

动收缩, 因而输尿管结石患者会感受到剧烈的肾区绞痛症状,疼痛一般难以忍耐, 需及时就医进行处理。 结石梗阻极易引发感染, 如果不能及时解除梗阻并控制感染, 病情就会蔓延, 引发肾炎而导致全身性的脓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6]。 目前首选的治疗方式为体外冲击波碎石, 该术式十分简便, 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可自行排出碎石, 但并不能达到百分百的治疗效果,结石位置异常、 结石硬度过高的情况就需要二次手术介入, 逆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就是一种常用的二次介入方法[7], 其对组织穿透率高, 碎石效果好, 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但二次手术介入的手术时机目前并无明确的标准。

本研究结果显示, A 组的结石清除率高于B 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 组, 表明及时行二次手术介入可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避免病情蔓延, 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A 组治疗后尿白细胞计数和尿红细胞计数低于B 组, 尿路感染会导致患者尿频、 尿急, 影响其日常生活, 尿中红细胞含量上升会使尿液呈现红色, 对患者产生心理冲击, 因而降低尿白细胞和尿红细胞计数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A 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B 组, 症状消失时间缩短可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摆脱输尿管结石对生活造成的影响, 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A 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 组, 肯定了A 组的临床效果, 表明在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后应该尽快进行逆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手术时机可明显影响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后手术介入的临床效果, 且在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后及时进行手术的患者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明显提高,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都可得到明显的改善,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冲击波输尿管碎石
输尿管抱镜救援装置的初步应用
碎石神掌
输尿管硬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分析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
爆炸切割冲击波防护仿真研究
爆炸冲击波隔离防护装置的试验及研究
防护装置粘接强度对爆炸切割冲击波的影响
微输尿管镜治疗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输尿管狭窄一例
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半月板撕裂
悲壮归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