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身体观视域下太极拳的哲学意蕴分析

2021-03-06叶向东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体悟道家身心

叶向东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海南 海口 571100)

前言

身体哲学是相对于西方意识哲学提出的哲学观点,身体哲学非常关注身体性,这也是我国哲学的重要文化属性,这种身体性表现我国古人一切哲学意味的思考都与身体息息相关,非常重视身心合一,也表现了我国古人从身体出发而非从意识出发思考问题,这与西方意识哲学有非常大的区别。太极拳是我国传统体育的代表项目之一,其也是介绍东方文化的重要名片,是一种身体文化的象征,在身体关系下的太极拳发展有利于人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有利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要重视身体观视域下太极拳的哲学意蕴的研究分析,让人们在练太极拳的同时能够领略我国传统身体哲学。

1、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身体哲学思想

1.1、儒家身体观

中国传统文化身体观文化发展离不开儒家思想,儒家非常重视身体,认为离开了身体的自然接触、自然关联以及与此相关的自然情感,则儒家思想不能具体实践。儒家非常重视人格的教育问题,认为人体是社会的,将“修身、养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格教育非常重要的目标。孔子主张要谨慎呵护身体,提出做人要小心谨慎,在注重人的道德素质及修养的培养时,还要尽可能的避免身体受到损伤。孟子认为对人身体的爱惜是一种本能的举动,从孟子开始,儒家的身体观理论逐步发展成熟,他认为虽然人身体的各个部分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贵贱之分及大小之别。荀子也认为要爱惜身体、珍惜生命,荀子把身体及情绪通过感觉及体验的方法来将充分了解其具体的联系及区别。

1.2、道家身体观

较之儒家学派认为身体是社会之身,道家学派认为身体是自然之身。道家认为身体一开始是从属于自然的,在生命的最终也会回归到自然中去。道家的脑子身体观哲学中非常强调存身、保身以及贵身,身体作为生命存在的载体,其是生命存在非常重要的表现,如果没有了身体,则生命就不会存在了。老子所主张的身体思想是保身、贵身以及爱身,要求要像重视荣辱一样珍惜及爱惜自己的生命。道家最主要的哲学思想认为,身体从最初到结束都是存在于自然化的场域之中,老子提出致虚守静的自然论观点,这一定程度上也会为道家的身体观指明自然化的发展方向。庄子的自然人思想,让身体在回归“道”的道路上有了更具个体的超越性,这让道家自然化身体观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2、太极拳的身体观分析

2.1、太极拳对身体的理解分析

太极拳的内容十分丰富,而且风格比较独特,练习太极拳具有高度成熟的技巧以及迷人的神韵,太极拳受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影响很深,其非常注重修身养性、行神兼备,强调要尚武崇德、内外兼修。较之西方身体观的身心二元以及身心分裂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我国武术发展并不像奥林匹克体育项目那样追求身体技术的无限超越,更加注重健康养生。就哲学的观点而言,太极拳是通过身体来对世界有一个认知,即通过身体来适应世界的发展。这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是一种通过身体出发去感知世界以及践行人生的身体学问,极大的体现了身心合一,不仅可以通过身体进行思考,而且本身也在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把身心一统作为练习者的目标追求,表现练习太极拳认识自然以及接触社会的一切思维,太极拳的身体更是一种自然存在、社会存在、价值存在以及意识存在,离开身体的太极拳并不能称为拳,有了身体的支持,太极拳才具备无限的活力以及生命力,借助身体的反复体悟及体知来实现身体上的自我超越,一定程度上能够彰显人的意义及价值。

2.2、重视身体主体性以及客体性的联通

人在接收外面的信息时,会在主我与客我之间进行信息的沟通及交流,而且还会进行信息的升华,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信息系统,身在中国人的思维中,不仅具备主体性而且具备客体性,身体是与世界进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也是自我思维的桥梁,是主体与客体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完成主我与客我的交流与互动,进而让身体从单纯的生物意义上的肉体升华为哲学层面的智慧角色。可以说人体是一个非常统一的有机体,其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有意识的系统,身体并不是这个世界上的一个物体,与之相反,世界的存在通过身体这一中介,中国人的身体包容生活、生命以及人生的系统,同时也是人认识事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身体可以是人自我理解的开始,也是人和社会以及自然界进行沟通交流的存在的支点。西方有观点认为身体是由能够分割的小部分构成的,比如,组织、细胞以及器官等,通过心理、生理以及解剖为重要的基础和条件,而中国哲学则认为身体内充盈着气血,身体被看作是精气神运作的重要的系统,身体在这种气血的流动下会进行生命的运行,而且以精、气、神为外在表现。西方哲学认为身体和思维是相分离的,思维与身体相背离,但在中国哲学中非常注重身心合一,认为身体不仅是认识的主体,还是认识的客体,通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能够将身体与世界万物都联系在一起,而且万物也是身体认知的重要对象。身体性是人类生存的最为基本的事实,但在同一个事实中中西文化表现出非常不一样的观点及想法,这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不同民族对自己存在的不同看法及重要体验。

太极拳是非常注重内外兼修的运动,内一般是指大脑的思维、心神、意志、气等无形之物的心意活动以及气息活动,而外主要是指肢体各部以及整体外在的形体活动,主要有手、眼、步、身、肩、指、膝、腰等有形之物。首先,需要通过身体来进行动作的演练,要以身体为重要基础,通过身体的各个部分的运动来演示技击、攻防的方法,离开了身体,则所有的技击艺术都无法出现。太极拳的学习对身体的要求非常的高,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姿势正确。随着练习的加强,太极拳的各个动作都非常熟练,这时要求在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进行感觉上的放松,要求在练习过程中精神要非常放松,身心配合要十分协调,以便实现身体的体悟。太极拳非常重视内外兼修,要求身体体悟中华文化的人生、人心、人情以及人事等。

2.3、太极拳追求身心二元合一的习悟

中国人讨论身体观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习”,“习”与“性”以及“行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讨论体知的过程中也要联系到“习”,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也是“习”,就个人的联系而言,身心修行本质上是要养成,而就社会的担当而言,人的修行则很有可能树立或转移整个时代环境的“风”,“习”不仅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的结果,是通过不断的积累以及累加,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习悟,所以先把太极拳的功夫获得称为习练,而并不是体练,自始至终都是身心合为一体,而并不是简单的身体形态以及机能的提升,更是心灵得到升华的重要过程。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身体是一种作为哲学本体的身体,仅能够体现我和非我、灵魂以及肉体、内在世界和外的世界的原始统一,身体并不仅仅是指躯干,更是无我之我,是“形色天性”和无限宇宙整体之间的互相关联。人的身体是由身体和心两个重要元素构成的,对身体关系的有效处理也是太极拳练习的重要目的,要尽最大的努力来提升身体素质,要保证身体与内在意识的和谐、统一发展,并不是身体与心理上的冲突及分裂,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让处于运动状态中的身体通过心理的调节而达成宁静,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动静结合。通过社会伦理、道德来制约着武术的身体运动,通过社会规范来制约武术的范围,这就形成了太极拳身体化的哲学范畴。太极拳的拳谱中有“太极十年不伤身,形意一年打死人”的观点,就是强调练习太极拳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习悟以及领悟的过程,这与西方身体哲学追求外在的张扬有非常大的区别,主要是将人生的智慧借助身体的反复习悟及领会,形成行为习惯,并通过实践。“习悟”与西方体育运动项目的训练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其是中国武术特有的修炼原则,并不是强调大的运动量以及高强度的专门训练,其非常注重内在行为的培养。

3、太极拳的身体哲学意蕴分析

3.1、立足于身体运动的太极拳

我国武术向来有着起于义、成于医、附于兵、扬于艺的说法,特别是太极拳运动利用太极八卦、五行、阴阳的理论来指导太极拳的学习及练习,太极拳的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视把自然界、社会生活中的形态及动作融入到太极拳的技法结构中,太极拳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很多信息,以练精、养神以及运气为基本要求,非常注重动作和呼吸的相互配合,太极拳也非常注重通过内省的练功方式来驱除疾病,有利于强身健体。身体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武术身体哲学的原点,太极拳运动发展离不开身体,练习太极拳不仅能够改善人的体能,还有利于调节感觉,提升灵敏性,太极拳非常注重通过身体的多样化运动形式来感悟社会、体悟人生,太极拳也能够表达内心的思想。就身体的感觉及精神来看,太极拳又非常的抽象,肌肉的放松,以及阴阳的虚实转换,并没有一个非常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太极拳运动的精神及感受,也不能表明太极拳内在感受与外在身体形态动作是一致的,但这更是一种境界,一种体悟的艺术,是一种非常崇高的文化形态。练习太极拳不仅有利于强身健体,更多的是为了修身养性,内练品格,而且能够体悟人生。有关研究表明,太极拳是一种根据道家阴阳学说的理论,借助比较柔和缓慢的形态动作来修身养性,寻求人体自身的协调,重视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3.2、太极拳是用身体思维的文化

民族的思维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该民族的生活态度,太极拳思维是从长期比较直观的思维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一种非常理性的思维,太极拳思维是一种具备理性特征的思维方法,其能够反映我国古代人对事物的态度及方法。太极思维认为阴阳是我国传统哲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我国古代人认识事物的重要观点及方法,其能够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身体是主体,也是客体,通过对身体结构的认识,可以在太极拳攻防的应用上,把攻防的辩证法充分演绎出来,由于太极拳的攻防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在进攻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力量,进攻中的力量以钢为主,而防守中的力量以柔为主,这些变化也能体现刚柔未定时的状态,是太极拳拳法的用力之法,是太极思维在太极拳创拳以及练拳中的应用。

4、结语

总而言之,太极拳的修炼有利于强身健体,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太极拳立足于自身的身体,借助身体进行反复的体悟及习悟,进而能够达到修身养性、珍惜生命的目的,太极拳非常注重精气神的高度统一,其不仅仅是健身,更是修身养性,要重视身体视域下太极拳的哲学应用分析,加强太极拳的练习,发扬太极拳文化。

猜你喜欢

体悟道家身心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给身心降个温
体悟书法
不一样的体悟 2014 RFC国际雨林赛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