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体育训练模式创新研究

2021-03-06曹先成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特长生体育训练体育教师

曹先成

(山东省嘉祥县第一中学(萌山校区)山东 济宁 272400)

高中阶段体育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高中生从业余训练向体育专业训练转变,从而使得具有体育特长的高中生借助体育高考、单招或高水平测试等形式进入高等院校就读。但是也不排除对体育训练感兴趣或在个别单项上具有天赋的学生无升学目的地参与到高中体育训练中。新课改后,在实践中体育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但是在开展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不能仅以功利目的为导向,要从训练目标和训练内容等方面加大创新,从而达到高中体育训练效果多元化的目的。作者将从当前我国高中体育训练的现状、问题,训练模式的创新性策略和体育特长生在训练中相关问题对高中体育训练进行探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高中体育训练模式创新。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平台以“高中体育”、“训练模式”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中文文献,使用并集方式,检索到多篇文献可为本研究的基础框架、理论支撑等提供有益的参考。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前人扎实的研究基础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本研究的完成提供了很多的参考点。

(2)访谈法。

本研究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对体育训练专家、高中体育研究相关学者和博士生等进行访谈,所有的访谈均采用半结构化提纲。每名访谈对象的访谈时间在30-40分钟不等,线上访谈使用腾讯会议、钉钉、微信等移动办公平台进行。访谈结果结合文献基础,为本研究的完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2、高中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现状和问题

2.1、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动机过于功利化

学生参与高中体育训练的动机大多与升学相关联。从目前对部分高中的调研结果来看,参与体育训练的高中生中,以升学为目的的占到了近8成,仅有不到1成是为了锻炼身体,其他目的的学生占剩下比例。通过访谈发现,高中生当前参与高中体育训练的目的还是以提升竞技水平和运动表现进而达到进入心仪的高校就读的目的,而提高身体素质和培养自己终身体育的意识并不是这些学生的训练动机所在。

2.2、体育训练的组织方式和手段方法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我国在上世纪末形成了自发的一门体育学科即运动训练学,但在近些年,体能、体育素养和体质健康等概念的引入,逐渐将运动训练中“大运动量”、“超负荷”等理念进行了革新。而在高中体育训练中,很多体育教师的观念还停留在过去,这主要表现在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和手段方法上。首先,训练方法单一,过于强调高强度和大运动量;其次,训练过于笼统,缺乏阶段性,在各个训练阶段和面对不同项目的训练时都采用同样的方法;第三,训练缺乏计划性和科学性,很多训练都是以教练或体育教师的经验为主,在制定训练计划时,缺乏系统的逻辑顺序,对训练中的各种要素的先后关系缺乏最基本的把控。

2.3、体育训练的项目较为单一和内卷化

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高中在进行体育训练时,主要的训练项目都集中在田径、篮球、排球和足球等大众项目上。开展这些项目有以下因素:一方面是这些项目的场地较为充足,便于开展;其次是这些项目的体育教师师资充足,有足够的人力用于这些项目的训练;最后是这些项目的训练工作实际操作性较强,也就是说,这些项目在训练的准备、实施和后期的评价上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是高中体育训练项目的种类绝不应该只限于这几种,这对学生的发展和高中体育训练的项目多元化也是不利的。

2.4、家长、学校和社会三方的态度不佳

高中体育训练中,家长、学校和社会各方都过分重视学生的训练成绩和比赛成绩,这也是功利主义的一种表现。就家长和学校来讲,普遍认为学生参与体育训练会影响到文化课学习,但是也清楚学生在体育训练的帮助下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到心仪的大学就读。所以,学生家长,学校甚至是社会对学生通过体育训练进入高校就读抱有较高的期待,过分看重高中体育训练的升学率。这种错误的思想让各方只看到了体育训练的表象,而没有关注到其本质所在,即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进而发展健全人格。

3、高中体育训练的模式创新路径

3.1、提高体育教师的训练组织水平,采用多元化的训练手段

体育教师是高中体育训练的主导者和领导者,也是体育训练内容的制定、组织形式的制定者。因此,要想提高高中体育训练的模式,提升学生的体育训练水平和成绩,进而达到创新训练模式的效果,就要对高中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以提升整体的训练水准。学校在进行教师招聘的时候,要吸纳参与体育训练的学生的意见,同时要在众多的竞选者中选择综合素质较高,专业素养较好的体育教师。同时要侧重于观察体育教师在训练手段和训练组织形式上的运动能力,这是高中体育训练能够进行创新和改善的源动力。除此之外,学校在统筹开展体育训练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的利用一定的机制来制约指导教师设计体育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使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将训练变得更为合理和系统。

3.2、创造多元的训练环境,为训练模式的创新铺设土壤

在进行学习和训练的时候,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体育训练也是如此。学校的运动场是训练的主要场地,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科技工具可以被用于高中体育训练中,以创新训练的新模式和新方法。首先,训练的器材和场地的多元化,可以帮助提高学生对训练的兴趣和关注度,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训练水平和学习兴趣,最后提高学生的训练成绩和比赛成绩;其次,一些软件的应用,比如AR,人工智能技术在训练中的应用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训练水平和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和提升,这是以往训练中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最后,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应用各种环境的复杂性实现应对训练和比赛的从容感,这有助于提高学生面对不确定性和偶发事件的应对水平,是提升其运动水平的重要手段。

3.3、转变体育训练的认知方式,建立文化课与训练兼顾的新模式

高中生在进行体育训练的同时,文化课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其对学生考核、升学等有具有重要影响。学生自身也需要合理的平衡好文化课和训练之间的关系,做好统筹兼顾,在提高体育训练的成绩的同时也不能松懈文化课的学习,力争做到文化课和训练双丰收是高中体育训练的目标所在;从另一方面来看,作为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来讲,要转变对体育训练的认知方式,具体来讲,要转变对体育特长生的歧视心理,树立正确的认知是帮助学校和学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从而形成健康科学的培养新模式。

3.4、加大多方投入,加强对学生训练的心理关怀

从社会、学校和家长这三方面考虑,需要加大对学生体育训练的支持。社会和学校要加大对体育训练的资金投入,给学生创造更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以供其踏实地投入到艰苦的训练中,免除经济上的后顾之忧。需要强调的是,在设备方面,学校可以主动引进一些科技感较强和较为成熟的现代信息技术以用于学生的体育训练中,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训练体验感,也能够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从而达到提升运动表现的作用。与此同时,各方也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能一味的注重运动成绩和文化课成绩,也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防止学生因训练和学业压力导致一些不必要的事故发生。除此之外,科学的人文和心理关怀还有助于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建立强大的心理防线,从而在比赛和考核中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

4、高中体育特长生在训练时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

高中体育特长生是高中体育训练的主力军,其在训练的时候有诸多注意事项需要强调,结合高中体育训练的模式和路径,可以发现在高中体育训练过程中,针对体育特长生需要特别注意提高其训练的趣味性、安全性、科学性和方法性,这些特性是高中体育训练模式和特长生训练模式的中需要考虑的重要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4.1、提高体育训练的趣味性

增强体育训练的趣味性是体育特长生训练的首要任务。俗话说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学生只有对一件事物产生了良好的、持续性的兴趣,才能够将所从事的事情中坚持下去。传统高中体育训练内容十分的枯燥乏味,特别是田径训练,长期围绕着静止的田径场跑数十公里。一圈又一圈的跑步练习消磨了体育特长生对体育训练的热情,很多学生很有可能会选择中途放弃。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育教练在日常的训练中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小活动和小游戏,激发学生训练的热度,进而提升特长生的训练效果。体育教师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多种辅助手段来提升训练的乐趣,让学生能够切实的感受的训练的意义所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够更好的激发其运动潜力。

4.2、保证体育训练的安全性

体育训练虽然大多都是自发的,且所在环境相对封闭,但仍旧有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如,在力量练习时,使用大型器械时,如果没有教练或同伴的帮扶,独自练习很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还有一些训练的器械比如跨栏架等的老化问题容易造成运动损伤。除此之外,教练对生理机能知识了解程度不够,对学生在热身、训练后放松以及气温变化过程中的保暖措施等方面认识不足,很容易让学生受伤,如,肌肉拉伤是最容易出现在体育特长生的训练中的。

4.3、加强体育训练的科学性

每个个体都存在异质性,每个体育特长生也是如此。体育生在身体素质和性格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教练在开展训练工作时,应该充分考虑并尊重这种差异。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训练中因材施教,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和方案,定制化的训练计划和手段能够更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运动成绩。与此同时,考核机制也应该区别化,不能使用同一套标准去衡量不同的体育特长生,当然也只是在平时的考核和训练之中,最终的升学考试(比赛)并不是如此。但是设置这种科学化的评价方式目的在提高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努力做到激活每一个学生的潜力。

4.4、明确体育训练的方法性

采用多种训练手段以提高训练的方法性。由于高中体育教师除了承担训练任务,一般都还承担较多的教学工作,如何兼顾好教学和训练就如同学生如何兼顾好学业和训练,这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所以体育教师在训练中提高训练方法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体育教师还可以使用小组合作的模式,与其他的体育教师一同开展训练工作,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5、结语

随着我国高中体育训练的逐渐转型,高中体育教师逐渐开始重视了对学生的体育训练工作,使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但是高中体育训练中存在学生训练动机功利化,教师组织训练手段和项目单一化,社会、学校和家长态度不佳等问题。丰富训练组织形式和手段,创造多元训练环境,统筹训练和学业关系及加强人文关怀等对策以形成新的训练模式是重要的应对方式。

猜你喜欢

特长生体育训练体育教师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
谁是体育特长生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严格规范招生行为 小升初特长生比例降至5%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刍议体育特长生辅导教师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消除体育特长生考前过度心理焦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