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方剂学教学方法的思考与探讨

2021-03-06李秀娟陈少珍郑姗姗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方剂学主治方剂

李秀娟,陈少珍,谢 琳,郑姗姗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较强职业性和应用性的一种特殊教育类型,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使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方剂学是研究治法、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是在综合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人体解剖与生理学、医用微生物学等技术,明晰疾病病因、病机,确定病种证型及其治法后,依君臣佐使、相反成制、方证相宜的组方原则,选药组方或择方加减,合理煎服,有效防治疾病的中医药各专业必备技能。方剂学有基础和临床双重属性,具有承前启后、融会贯通的作用。合适的方剂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同理,不适应病情的方剂会影响患者康复、耽误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学好方剂学尤为重要。

1 方剂学课程特点

1.1 内容繁多,教学任务重

教学大纲要求高职学生掌握的方剂有四十余首[1],包括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及其主要加减变化,以及药物的配伍意义;熟悉的方剂二十余首,包括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配伍意义;了解的方剂二十余首,包括主要组成、功用及主治病证。

1.2 要点明确,课时少

方剂学讲授八十余首方剂,涉及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及其加减变化,但只有四十多个学时,课时相对较少。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要点,针对经典方剂及实用性较强的时方进行重点讲解,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

1.3 前后联系,实践性强

方剂间联系紧密,同一章节甚至不同章节间的内容往往有一定联系,抓住共同点,区分不同点,课堂上边教新知识、边复习旧知识,既加深了印象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学内容与方剂应用紧密结合,使学生更快掌握新知识并运用于实践。

2 高职方剂学教学目标

方剂学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方剂基本知识原理的基础上,学会临床组方用方。通过阐述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及其加减变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特征和内涵,为后续课程如中药制剂技术、常见病药膳食疗等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并把掌握的方剂学基本知识技能应用于实践,为日后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对方剂学教学的思考

方剂学是中医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2],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将所学方剂应用到临床实践当中。因此,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中医药学专业特点,做好该课程教学工作十分重要。笔者对高职方剂学教学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提出以下几点思路。

3.1 重点突出记得牢

教学大纲要求高职学生重点掌握的方剂有四十余首,熟悉了解的方剂有四十余首。授课过程中,对需要掌握的经典方剂和实用性较强的方剂进行重点讲解,抓住方剂特点和主要内容具体分析,突出方剂的主治功用及方解。虽然教材中的方剂都是按照组成、功效、主治、方解、用法等顺序进行描述,但方解之所以能够作为方剂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因为制方原理、组方分析涉及方剂的诸多要素,是关于病机病因及功效的详细阐述,而且实现了方剂的主治功效、药物配伍、剂型用法等诸多要素的有机统一。故讲解时应突出重点,着重分析重点方剂的方解,让学生熟悉并掌握组方原理及配伍规律,以便在今后工作中正确遣方用药。

3.2 方歌记忆不混淆

方剂的学习以记忆为基础,教学时可以利用方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歌大多以组成、功效、主治等要点编制,以七言诗形式表现,诗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清晰易懂,便于背诵,不同方剂的组成及功效作用不易混淆。讲完一首方剂后给出方歌,让学生做好笔记,下次上课前10分钟进行上一节课的方歌总结和背诵,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背诵方歌是记忆方剂组成、功效和应用的有效方法。如讲完麻黄汤后,给出麻黄汤的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服之宜”。整个方歌包括方剂的组成、主治症状等,学生背诵方歌后,就不会与其他方剂混淆。这种轻松愉快的方歌记忆学习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方剂知识[3],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

3.3 病例导入印象深

病例导入是通过选取特定的临床真实案例或者热点案例引导学生讨论的教学方法。病例导入以病例为先导、问题为基础,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主动学习,通过对病例的反思也可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病例导入在教学中具有极大的优势[4],很多真实的临床病例就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热点病例值得学生讨论和深思。如讲解桑菊饮时,可先导入一个风热犯肺咳嗽证的病例,引起学生兴趣。咳嗽证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学生都有过咳嗽的经历,当听到与自身情况相似的病例,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进而对相关方剂进行系统学习。

3.4 角色扮演兴致高

角色扮演是指根据相关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表演,把游戏互动引入课堂,增加教学情趣,能有效抓住学生心理,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使学生在融洽、平等的环境中学习[5]。如在讲解方剂麻黄汤时,让学生以“外感风寒”为主题进行表演。一名学生因天气变化受风寒去医院看病,医生开了麻黄汤这个处方。随即4名学生分别扮演麻黄、桂枝、杏仁、甘草,麻黄、桂枝、杏仁扮演者争着说自己的功效,觉得自己最重要,这时“甘草”充分发挥调和诸药的作用,成功劝说,4味药顺次入锅煎煮,共同消灭风寒。角色扮演可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趣、与时俱进。角色扮演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重点更加突出。学生在情景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成长的快乐。

3.5 问病荐药实用强

问病荐药是指具有一定医药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药学技术人员,凭患者主诉病症和简单诊断后推荐对症的中成药,并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的技能[6]。问病荐药情景训练是一种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教学方法,课上让学生针对感冒、咳嗽、便秘、胃痛、腹泻、失眠等常见病证进行模拟训练。学生分别扮演药店销售人员和患者,“药店销售人员”向“患者”了解病情,推荐用药。通过问病荐药训练,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系统掌握相关方剂,深入了解方剂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7],综合技能得到提高。

3.6 小组讨论分层次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可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由于学生层次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常会出现怕思考、懒得探索、想依赖别人的思想。课堂上,根据具体情况给各小组分配不同层次的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不同的挑战。如讲解大承气汤时,给各组分配不同的任务,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任务。分组讨论是实现合作、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必由之路,可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总之,教学方法是教学质量的保障,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除了以上方法外,还可以采用问题导向、任务驱动、头脑风暴等方法,结合网络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8],提升教学效果。随着方剂学教学内容的不断完善,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提升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回归经典,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方剂学主治方剂
《中药学》与《方剂学》教材课程体系比较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佛医方剂的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基于QFD理论的方剂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及反馈
从“肺主治节”论治COPD肺血管重构
主治医的中国梦
如何提高学生方剂学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