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QFD理论的方剂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及反馈

2018-02-09端勇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方剂学方剂教学质量

, ,,端勇

(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4)

作为以用户需求驱动产品质量转换和产品设计生产为主要特征的质量功能展开(QFD),可广泛运用于各类课堂教学质量评估[1]。基于QFD理论的方剂学课堂设计,是将方剂学作为一项产品,以学生满意为中心,通过将学生需求和课程需求转成教学质量特征,并最终转换成教学环节,从而指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再设计,并最终提高方剂学课堂教学质量[2]。

一、学生需求的反馈情况

就学生对方剂学的需求,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对方剂学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两个方面开展,90.2%的学生认为方剂学重要程度达到一级,8.7%的学生认为达到二级,对方剂学内容需求关注程度依次是临床应用、组成、配伍、用法等教学内容。提示教师课堂教学的引导下,学生充分意识到疗效是检验中医科学性的惟一标准,因此学生更多关注方剂的临床应用和配伍。而对教学质量需求则在肯定教师理论讲授清晰外,主要偏重临床病案使用、教学互动需求,而对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表现关注不积极。考评方式则青睐于合理布置作业、增加互动评分。对方剂学教学质量需求调查表明,一定程度上与课程需求调查相一致,同时希望增加互动环节,表现出对启发性思维培育的需求。提示教师在方剂学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重视临床案例式教学的运用,同时应该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方剂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课程需求到课堂教学质量特征转换的反馈情况

教学质量的调查,主要集中于内容安排、实验、启发思维、教学方式、互动及考核方式等11项教学质量特征。经过问卷调查,学生主要反馈的问题在于方剂学教学内容紧凑,讲授清晰,导入性知识点及时到位,实验简单到位,多媒体课件精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核方式妥当,但也存在启发性思维介入过少,创新创业实例不足、考核分数过于集中理论部分,形成性评价过少、缺乏创新学分等方面的不足,这提示我们应该将培育创新思维和启发性思维引入方剂学的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形成性评价,增加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对方剂学的课堂需求积极向课堂教学质量特征进行转换,而这一转换主要体现于在维持原来的方剂学课堂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以创新创业和启发性思维培育为主要内容的形成性评价课堂设计。

三、课堂教学质量特征向教学环节转换的反馈情况

教学环节是教学质量特征的承载体,其涉及教学准备与条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考核与教学评价等三个方面。学生对教学质量特征向教学环节转换反馈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和教学评价过程中,其主要问题表现为尽量增加方剂的临床使用及病案分析和现代研究情况;教学内容适当减轻,增加师生互动与互动环节;作业量尽量减轻等方面的内容,提示在方剂学教学质量特征向教学环节转换过程中,需要注意充分以学生为本,增加学生关注的方剂临床运用,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方剂学的教学质量。

四、采用QFD理论后的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实证资料

为了适时提高方剂学课堂教学质量,在QFD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适时调整方剂学课堂设计,首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选择了四种教学模式,分别是“以问题为导向”方剂学自主课堂及讨论课堂模式、案例式课堂教学模式、情景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剂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并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改革,突出教学过程中的平时成绩,其主要由学生的参与、团队成绩、平时作业、课堂笔记、学生互评、中期考核等组成等共同组成形成性评价考核模式。

五、基于QFD理论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对方剂学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教学需求方面的启示。

1.坚持学生为本是方剂学教学需求的最大动力。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自觉地意识到方剂学的重要性,这得益于前期中医基础理论教育,方剂学重要性意义的导入式教学以及后期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体会。根据学生需求和方剂学课程的需求,在前沿和导入阶段,应充分增加经典名方的经典使用案例,让名方的巨大社会效应激发学生学习方剂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不断更新是创新方剂学教学需求的源动力。方剂学中的病案不能总是一成不变,除了经典病案的使用外,必须增加当代方剂的临床使用情况,甚至通过循证医学等方法引入大数据说明方剂的主治范围和功效以及方剂的现代药理、药效、毒理、化学成份、药物代谢、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从而更新方剂学方剂的解释信息。其次方剂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应不断更新,引进慕课、云课堂等新媒体技术,同时也可借鉴翻转课堂、PBL等的方法丰富方剂学的教学形式。

(二)教学设计方面的启示。

1.传统的方剂学教学方法并不过时。方剂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体,是基于方剂学课程本身具有浓厚的理论特性,必须通过理论讲授的方式进行全面的阐述,同时必须通过以教师为主体以抽丝剥茧的方式进行诠释。而学生也反馈学生参与讲授不宜份额过重,否则方剂理论不完整,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因此方剂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未过时。

2.传统的方剂学教学方法需要融入新的教学方法。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枯燥局面,在以传统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可以融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翻转课堂等,增加学生互动,采用竞答、猜谜、情景模拟、PBL等模式,有针对性地运用主动式和体验式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学内容方面突出或增加临床运用。中医的生命在疗效,而验证方剂疗效主要依赖临床,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选用古代经典方剂的经典使用案例,同时充分选用这些方剂在当今临床病案进行分析,充分满足方剂学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热爱方剂学需求。

(三)教学质量评价方面的启示。

1.开展形成性评价提高学习方剂的过程质量。在方剂学形成性评价过程中,我们采用小组讨论、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精神与物质奖励、课后作业、小组论文等方式形成方剂学的形成性评价机制。实践表明,通过形成性评价,丰富了方剂学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方剂学的教学质量。当然形成性评价也存在工作量大,统计麻烦等方面的不足,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2.多种形式评价落脚点应该方剂配伍运用思维的培育。方剂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育学生掌握方剂配伍规律,学会方剂使用和制方能力,必须贯穿落实到方剂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过程和方式来实现,无论是形成性评价,还是诊断性评价,抑或终极性评价,其实施过程、教学过程、考察过程和评估过程,都应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设计和实施。

六、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QFD理论在方剂学课堂教学评估过程中,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师个人能力与水平的原因,也存在少数的问题和不足,首先是调查样本数控制100余人左右,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数据分布受限。其次是调查样本范围方面,绝大部分的调查样本来自学生,临床医生、医药企业代表及社会其他人士相对较少。再者是调查问卷的设计,虽经多位方剂学教师咨询和顾问,但毕竟未经专业委员会论证等问题,或将使得其效应未必全部展现。尽管如此,仍然可从上述评价过程中不难发现,QFD理论在方剂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的实施,为方剂学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全新的参考思路,使方剂学课堂教学设计有了新的调整依据和内容来源,其势必为传统中医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注入新的活力和气息。

猜你喜欢

方剂学方剂教学质量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论民国时期中医方剂学教材的成绩及问题
如何提高学生方剂学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