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03-06郑丽莉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内化重难点融合

郑丽莉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9)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种具有原创意义、本土化的新型教学模式,着重强调对重难点和知识结构的讲解,让学生在课下学习内化,隔堂分析讨论[1],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具有资源丰富、学习便利等优势。药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内容多、知识点零碎、原理复杂、逻辑性强的特点,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效果差,会严重影响其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本研究拟将对分课堂与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机融合,应用于药理学教学中,探讨该教学模式的优势、不足、可行性和实现途径,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思路和参考。

1 对分课堂与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主张分配一半的课堂时间让教师讲授,另一半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把讲授和讨论的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自主学习时间,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把教学在时间上分为3个过程,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 讨 论(Discussion),又称为PAD课堂。讲授和讨论分开是关键创新点,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讨论,进行内化吸收。对分课堂不是简单的一分为二,其核心理念是鼓励思辨,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2]。对分课堂综合了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势,最终以学习和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3],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同学、师生间的交流,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教学和线上教学优势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既要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4]。前期教学研究显示,一方面,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了线上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便利性;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活动提升了知识应用能力。但同时也存在教师监管不足,学生线上学习仅凭兴趣,专注度不够等问题[5]。

本研究将对分课堂与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机融合,运用于药理学教学中,既能让学生有效利用线上资源进行预习、复习巩固,又能让教师利用线下课堂讲解重难点,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以期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2 对分课堂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2.1 课前准备

(1)教师提前了解学情,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岗位需求,制定教学标准,优化整合教学内容,设计与对分课堂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活动、方法、资源、考核评价方案等。

(2)给学生讲解对分课堂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念、实施目的、实施流程、考核要求等内容。

(3)让学生加入网络学习平台,讲解平台的使用方法。

(4)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式进行分组。具体分组方法:由学习委员对两学期期末成绩进行排序,分为高、中、低3组。从高、中、低组分别随机选择1人、3人、1人,构成一个小组,进行课堂讨论。

(5)引导学生积极转变角色,从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者、从独学者转变为合作者、从探究者转变为建构者[6]。

2.2 课堂讲授

教师根据教学标准,凝练教学内容,主要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重难点,理清知识框架。简单或者重复的知识点,留给学生课下学习。教师布置作业或任务等,介绍查阅医学文献等资料的中英文网站及App,讲解学习方法。药理学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前瞻性,采用对分课堂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断进行前沿性学习。除教授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外,还要引导学生了解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避免教师照本宣科,提升学生学习注意力。

2.3 课下内化

第一,教师根据线上教学的要求,制作一批适应专业目标和课程目标的优质教学资源,包括慕课、微课、微视频、课件、动画、实验操作、考试资源等,设计相应的测验并赋分,纳入平时成绩考核,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和便利,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学生在业余时间,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利用线上资源,查缺补漏,对课上内容进行认真总结分析,书写读书笔记,并上传至学习平台。读书笔记包括“亮考帮”3方面内容:“亮”即“亮闪闪”,记录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重要的内容,或者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与内容相关的总结摘要等,以供讨论时分享。“考”即“考考你”,至少列举一个自己弄懂了,别人可能存在困惑的知识点,或自行设计问题,在讨论时提出。帮即“帮帮我”,记录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不懂,需要请教别人的问题。读书笔记计入平时成绩,督促学生有效利用课下时间,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的现象。学生在内化吸收环节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亮点等方式完成读书笔记,激发其对知识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第三,学生根据教师线上发布的问题、案例、新闻报道或学科前沿信息等,进行分析讨论,完成课后任务,按照要求上传成果,准备下节课讨论。

第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利用线上平台的拓展资源或者教师推荐的学习资源,进行知识和能力拓展。或对下节课的内容及相关知识等进行预习或复习等,为下次上课做好准备。

第五,教师及时查阅学生作业和自测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便因材施教、针对性辅导答疑、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2.4 隔堂讨论

包括小组讨论、班级讨论、教师点评总结3个环节。小组讨论环节约20 min,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首先分享“亮考帮”内容,通过组内的互考互帮,讨论并凝练出“亮考帮”内容和一个小组问题,参与班级讨论。同时对其他课后任务包括案例、问题等进行讨论,总结记录小组讨论结果。班级讨论环节约20 min,各小组主动或者由教师随机抽取部分小组进行分享和提问,其他小组共同讨论和解答。教师点评总结环节大约10 min,教师点评出彩的“亮考帮”内容,梳理知识结构和重难点;总结问题、案例讨论结果并进行答疑解惑。对分课堂提供了轻松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方式,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

课堂讨论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迁移应用,因此在任务和活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其可行性、趣味性和综合性。教师根据学情和教学大纲选择难易适度、多元化的讨论主题,以问题、案例、情景模拟等形式为主;作业可以采用书面总结、视频图像、汇报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从基本知识着手,逐步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课堂讨论时,教师作为参与者与掌控者,注意观察小组和班级讨论情况,适当控制有效讨论时间,对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解,在讨论主题明显偏离时及时引导和纠正,保证效率最大化。同时,制订全过程性、多元化综合考核评价方案,督促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和讨论。

3 教学效果

3.1 促进角色有效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以预习、听课、复习为主线,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完成信息传递,但学生的复习巩固在课下,教师不能有效监控和引导,学习效果欠佳。对分课堂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课后运用线上和其他资源,对知识归纳、总结,进行自主内化吸收后,才能参与隔堂讨论。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求者,从单一主体学习转变为团体协作学习,提高了其学习主动性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师通过重难点讲解、结构梳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课堂讨论进行指导、监控、点评和总结,通过师生互动、协作和交流,对学生学习进行个性化指导。教师从单一的信息传递者转变为互动性的学习指导者。与传统教学相比,对分课堂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代替知识传授,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中心型教学向能力中心型教育转变[3]。

3.2 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只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安排1~2次案例分析讨论,或者随堂分析,由于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准备不充分,或者紧张、自我不重视,缺乏有效考评措施,导致参与度不高,讨论质量低,效果非常不理想。对分课堂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通过讨论课、进行师生互动和小组讨论等方法,使学生的课后复习效果更好,课上讨论热情更高,学习兴趣和成就感明显增加。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传统教学模式下授课班级期末考试不及格率为8%,良好率为16%,优秀率为16%,而实行对分课堂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班级,及格率为100%,良好率为48%,优秀率为26%,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同时,线上问卷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表示满意,并希望继续使用。

3.3 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对分课堂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线上和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只用一半课堂时间精讲知识重难点和框架,另一半时间留给学生进行交互式学习。一方面,授课时间缩减,学生更关注对核心知识的学习,课堂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线上自主复习、预习和拓展,灵活掌握学习时间,总结“亮考帮”内容,完成任务,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对分课堂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总结“亮考帮”内容,分析课后任务,实现了对理论知识的复习梳理、内化吸收、综合分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透彻,能有效促进知识迁移。通过分组讨论、倾听他人观点、不断学习反思,有助于建立发散性思维,完善已有知识体系,培养多角度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临床各科用药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有助于提升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能力,活跃班级学习氛围。

4 结语

教学实践表明,对分课堂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监督和引导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对分格局和“亮考帮”内容应用的弹性化[7],对分格局不能简单地进行一比一划分,“亮考帮”部分和课后任务也需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情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权衡,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的便利性,在教学改革中不断进行探索和修正,以期达到最佳效果。同时,对于个别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低的问题,教师要制订合理有效的考评方案,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及时给予学生帮助,解决其学习困难。对分课堂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尚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通过进一步的实践和创新,不断予以完善。

猜你喜欢

内化重难点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融合》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