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策略和实践探析

2021-03-06潘建萍何春明邱艳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双能双师师资队伍

潘建萍,何春明,邱艳梅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在国家职教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高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队伍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技术人才的培养、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推动我国高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

1 高职院校“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的内涵和要求

关于“双师双能”教师的内涵,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1],提出通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实践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来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新高地。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7年12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明确提出高校要“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是一种办学模式,要求在学校教育中,将教学与产业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在育人过程中体现出生产服务的过程,为学生提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平台[2]。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3],指出“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从以上宏观教育政策解读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高质量发展是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和先决条件,而“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是对“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双师素质”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炼[4],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更高、更全面。

2 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严重缺乏,结构不够均衡

一是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其中应届硕士毕业生或紧缺专业本科毕业生占主流,短板是缺少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二是近年来随着高职扩招,招生规模扩大,师资短缺问题更加突显,因此,高职院校教师作为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需要不断充电,实践培训需求较强。三是教师的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不够均衡,青年教师占多数,但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较小,具有博士学位和行业背景职业技能的专任教师比例更小,很多院校“双师双能”教师平均比例远远达不到要求。

2.2 教师对“双师双能”素质培养心有余而力不足

首先,从高职扩招实际来看,教师普遍存在工作负荷较重的问题,教学任务繁重,外加各种项目申报、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课程教学、专业建设等已经占据了教师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年轻教师往往还需额外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在这种满负荷的工作状况下,教师即使有培训的想法也难以抽出时间和精力去企业锻炼。其次,教师培训学习的激励机制还不完善,绩效待遇、日后的发展和晋级等方面缺乏配套激励机制,于是教师主动参与此类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内在动力。

2.3 企业参与培养积极性不高

目前“工学结合、校企(院)合作、产教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教师培养方面尚未形成有效机制和规模[5]。众所周知,企业是以资本效益为主要目的,从自身利益考虑,教师培训本身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相关效益,而且从保护商业机密方面考虑,不能让太多人真正接触企业核心内容,所以企业参与培养积极性不高,这也让“双师双能”教师的企业培训学习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2.4 学校评价体系缺失,激励机制不健全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双师双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对教师缺乏明确的培训学习要求,也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学校往往注重学生、同行和院系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没有将教师实践能力、竞赛成绩与教师的学术成果对等,没有将“双师双能”素质与职称评聘和绩效工资挂钩,所以建立完善、有效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是目前高职院校需要内部明确的程序和环节。

2.5 缺乏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双师双能”教师需要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仍以传统的入职培训和教学技能提升讲座为主,培训内容和形式单一,缺少跨专业交流,缺少在行业企业挂职顶岗从事本专业实践工作的机会。教师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次数少、程度浅,缺乏职业实践平台,有些实践活动仅仅是去企事业单位参观和走访,流于形式。由于实践与理论脱节,导致教师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学术视野不够开阔,学术创新能力不够突出。

3 高职院校“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策略和路径

3.1 做好建设规划,完善激励机制

3.1.1 做好“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规划 明确建设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并根据专业学科定位、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职称比例,确定各专业所需“双师双能”教师数量。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需求,研究师资队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结构,制定“双师双能”教师质量评价标准,建设一支数量适宜、结构合理、专业多元的高水平“双师双能”师资队伍。

3.1.2 构建“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体制和激励机制(1)保证学校的政策倾斜,将企业实践作为教师优先职务聘任、岗位聘任和晋级等的重要考核指标。通过一线临床工作的实践,助力专业教师了解企业最新工艺和技术,以及医疗行业发展动向等,还可以让教师进一步掌握医疗行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岗位能力要求、操作规范、管理制度和医院、企业用工条件等。依据一线培训调研时间,并结合专业理论开发出紧跟时代的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资源,从而保证教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同步提升,实现优质教育。(2)制定科学合理的“双师双能”教师激励政策,鼓励高职院校制定与“双师双能”教师评审制度相适应的奖励管理办法,并结合自身院校条件设定适宜的津补贴待遇。

3.1.3 健全“双师双能”师资队伍评价体系“双师双能”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可以从专门机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生这三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价。一是由教务处等专门机构制定“双师双能”教师的教学评价细则,分级分类评价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评价体系大致分为初、中、高级职称三档和“德、能、专、服”四维度,“德”指师德师风评价指标,“能”指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专”指专业建设能力指标,“服”指社会服务能力指标。二是高职院校在各专业、行业内部遴选出部分优秀教师和专家,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结合专业实践教学标准和要求,开展教学改革,构建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三是建立学生视角的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评教等方式重点考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3.2 产教结合模式推动

3.2.1 医院、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进校园 对企业来说,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其主要动力来源于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战略需求。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通过产教结合模式推动,使医院、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能帮助学校及时更新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帮助教师及时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动向、市场需求、生产流程及就业岗位要求,推动产教研合作,使教学更贴近实际。

3.2.2 高职院校教师入企业 高职院校应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或通过科技咨询与项目合作等方式参与医院、企业实践。使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教学内容和职业操作技能,熟悉行业前沿动态,把握最新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为打造一支具有鲜明特色的“双师双能”师资队伍打下坚实基础。

3.2.3 促进校企利益融合 通过企业与院校间各自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可实现多方位的深度融合和互助共赢。根据企业现状,学校“双师双能”教师可以参与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帮助完成企业咨询等。承担培训任务的企业享有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和实习生的权利,同时协助校方育人成才,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承担教学任务、进行专业和课程开发、课程教学研究等,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合作,实现双方互惠互利。

3.3 名师名匠引领

既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背景、又有一线职业工作经验的名师名匠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保障,充分发挥名师名匠的作用和影响力,无疑是提升教师“双师双能”素质的捷径。

(1)通过名师效益和智力共享机制,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较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惠及更多的教师与学生,形成辐射效应。

(2)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为“双师双能”专业教师的培养起到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不断激励本校教师成长,促进师资队伍优化。尤其是从校企合作单位柔性引进名师名匠,更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和充分利用,对医院、企业而言,也是实践成果与教育成果交流展示的良好渠道。

3.4 建立“双师双能”培养的长效机制

3.4.1 完善人才准入制度,体现“双能”素质要求 高职院校教师的聘用应体现“双能”素质要求,一方面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重新制定聘用标准,考核内容增设职业实践能力测试,优选上得了讲台又能下得了医院和企业,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工作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要拓宽教师来源,放宽学历、职称等的限制,可向医院、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有一定政策倾斜。

3.4.2 建立梯队型“双能”教师培养体系 (1)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平台的基础上,建立教师培养体系,明确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把“双师双能”教师培养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有效结合起来。(2)学校对接岗位标准,按照教师的性别、年龄、专业、经历制订教师“三维度、四阶梯”网格式整体培养规划,通过内培外引提升“双师双能”师资队伍素养。对新进教师实行岗前培训+校内培训+“青蓝结对”培养模式;对工作2~5年的教师实行省级培训+校内培训+医院或企事业单位顶岗实践的培养模式;对骨干教师实行国家级培训+行业、企业专家指导+医院或企事业单位顶岗实践的培养模式;对学科带头人实行国外访学、研修+名师指导+医院或企事业单位顶岗实践的培养模式。(3)对未具备“双师型”的教师要求其每年到企业顶岗实践3个月以上。(4)按照规划制定分类考核细则,定期予以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进行相应的奖惩。

3.4.3 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以教师企业顶岗实践为突破口,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学校定期安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行业培训、交流活动,并根据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职业教育的要求,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科研成果转化、企业兼职、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设资格认证等与社会服务的相关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总的来说,打造“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具有保驾护航的重大意义,是新时代高职教育“双一流”内涵式发展的必然条件。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背景下,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教育和管理具有双向性、连续性、协同性的特点,通过校企合作育人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在“双师双能”教师培养上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和工作要求,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素养,使在企业实践真正成为职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保证教师拥有开展职业教育的原动力,对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双能双师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双能X线吸收法在肌少症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河南省本科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研究
高职机械类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第二代双源CT双能扫描模式对胰腺癌的影像诊断价值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