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种量对郑稻19和信旱优26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021-03-01石守设王付华郭利伟黄涛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播种量产量

石守设 王付华 郭利伟 黄涛

摘要 以常规稻郑稻19和杂交稻信旱优2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直播播种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总结了豫南稻区直播稻生产适宜密度品种差异性一般规律。结果显示,在豫南稻区主推麦茬直播品种中,常规粳稻郑稻19最佳播种量为59.6 kg/hm2,杂交粳稻信旱优26最佳播种量为46.2 kg/hm2,经济播种量区间为37.8~46.2 kg/hm2。杂交稻适宜种植密度较低,常规稻适宜种植密度较高,同属性品种栽培要素不同时产量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郑稻19;信旱优26;播种量;产量;产量构成因素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03-0040-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3.011

Abstract With Zhengdao 19 and Xinhanyou 26 as the test materials,we researched the effects of sowing amount on the yield and its component factors,and summarized the general rule of variety difference of proper sowing amount in direct rice production of southern Henan.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direct sowing of southern Henan rice area,the proper sowing amounts of Zhengdao 19 and Xinhanyou 26 were 59.6 and 46.2 kg/hm2,respectively,and the economic sowing amount zone was 37.8-46.2 kg/hm2.The proper planting density of hybrid rice was relatively low,and that of conventional rice was relatively high.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yield of the same variety under different cultivation conditions.

Key words Zhengdao 19;Xinhanyou 26;Sowing amount;Yield;Yield component factors

水稻直播因省工、省力、节本增效被普遍认可[1],然而全苗、倒伏、草害一直是制约直播稻迅速发展的瓶颈要素,其中全苗、倒伏与播种量直接相关,基本苗数是影响直播稻生产与最终产量形成的关键要素,因而直播稻基本苗数(播种量)相关研究一直较多,不同的学者得出的直播稻适宜用种量也多有不同,有的甚至差距很大[2],这对直播稻生产者用种量选择造成困惑。鉴于此,为探求不同品种适宜播种量,笔者选取了豫南稻区主推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育成常规粳稻郑稻19和信阳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杂交粳稻信旱优2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种量对常规郑稻19和杂交稻信旱优26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筛选出2个品种在豫南直播生产时的最佳播种量与基本苗数,旨在探寻直播稻生产用种量和不同品种差异性的一般规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7年在信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园进行,试验地前茬小麦,肥力中上等水平、均匀。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郑稻19和信旱优26。

1.3 试验设计 裂区设计,主区直播密度,共设5个处理。10行区,行距0.3 m,条直播,行长9.0 m,面积27 m2。副区品种,为常规郑稻19和杂交稻信旱优26,面积13.3 m2,主区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

1.4 田间管理 6月1日麦收后,施复合肥 600 kg/hm2作底肥,翻地炕茬,干耙、带水旋耕,6月5日排水,6日芽谷湿润播种。①为保证各处理基本苗数要求,信旱优26种子发芽率95%、千粒重24 g、芽后成苗率90%。设A、B、C、D、E共 5个处理,播种量依次为21.0、29.4、37.8、46.2、54.6 kg/hm2,对应的基本苗数依次为75万、105万、135万、165万、195万/hm2。②郑稻19的种子发芽率96%、千粒重26 g、芽后成苗率90%。设a、b、c、d、e共 5个处理,播种量依次为23.0、32.2、41.3、50.5、59.6 kg/hm2,对应的基本苗数依次为75万、105万、135万、165万、195万/hm2。依次分袋标记,对应主副区播种,立针至三叶一心断乳期,湿润管理,确保成苗。3次重复每副区选取粒苗标准2 m2为调查对象,定为处理“标准区”,不同时期观察记载、取样、考种并获得数据。5叶期后,按照大田生产习惯进行病虫、草害及水浆管理,追施苗肥2次,分蘖肥1次,施穗肥1次,足蘖晒田,干湿交替至成熟。施用肥料史丹利复合肥(N∶P2O5∶K2O=15∶15∶15)、尿素。

1.5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和DPS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郑稻19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1可知,郑稻19在播種量最低的处理A条件下,有效穗最少,为215.8万穗/hm2;在播种量最高的处理E条件下,有效穗最高,达到314.2万穗/hm2,因此随着播种量的增加,郑稻19有效穗稳步增加,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处理E、D与处理B、A有效穗增加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增加播种量是保障郑稻19有效穗数的直接因素。同时可以看出,随着播种量的增加,郑稻19产量增加,而且在最大播种量处理E条件下产量最高,因此推断出发挥品种最佳产量潜力的播种量拐点有可能还未到,但是在处理D→处理E播种量逐渐增加的变化过程中,郑稻19产量的增加幅度较处理C→处理D明显减少:处理D比处理C产量增加920.1 kg/hm2,处理E较处理D产量增加63.6 kg/hm2,说明最佳密度在处理E附近或处理E即为最佳密度。处理E播种量为59.6 kg/hm2,这与黄曦等[3-4]研究得出的常规稻适宜用种量基本一致。

由表1可知,在播种量增加,有效穗随之增加的变化过程中,由于群体不断增加,个体光温水肥竞争逐渐加剧,郑稻19穗头不断变小,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与最低播种量处理A相比,处理E条件下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同时,播种量增加对有效穗、产量增加作用同向正相关,均表现大播种量处理的有效穗和产量较小播种量增加极显著;但穗粒数和千粒重呈负方向变化:随着播种量增加,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这与凌启鸿[5]得出的水稻高产群体质量优化控制,在获得适宜群体有效穗数同时,进而获取穗粒数与千粒重三要素均衡发展的结论相一致。穗粒数和千粒重受群体(有效穗)作用发生变化,该研究未对播种量作用穗粒数与千粒重影响分别陈述。

2.2 不同处理对信旱优26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2可知,随着播种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即随着信旱优26处理a→处理d播种量的逐渐加大,产量稳步增加,在该播种量增加过程中,产量三要素呈如下规律性显著变化:信旱优26有效穗稳步增加,穗粒数显著减少,千粒重逐步降低。稀植时,信旱优26个体光温肥水分配充足,个体得到充分发展,穗大粒多,籽粒充实饱满;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群体数量逐渐加大,个体光温肥水竞争不断加剧,对个体发展影响也不断增强;在处理d→处理e播种量增加过程中,由于播种量加大,杂交稻信旱优26分蘖多,成穗量显著增加,过大的群体,通风透光差,个体争肥争水而得不到充足发展,无效分蘖及小穗增加,籽粒充实度差,每穗实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产量三要素不能协调发展,影响品种潜力的发挥,不能实现高产,同时过大的群体往往伴随着病虫害加重、倒伏现象发生,造成减产并浪费种子,这与黄曦[3]的研究结果一致。吴笛等[6]指出,产量三要素均衡发展,是栽培追求的理想目标:适宜播种量可达到理想的基本苗数和穗数群体,同时个体得到充足光温水肥供应,穗大粒多,籽粒充实饱满,实现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三要素均衡发展,达到高产目的,过大的密度与密度不足同样不能达到高产目的。因此,处理d的播种量(46.2 kg/hm2)为信旱优26产量三要素均衡发展的理想播种量。

3 结论与讨论

3.1 郑稻19与信旱优26直播密度差异 随着播种量的增加,郑稻19和信旱优26的有效穗数均增加,但是相同密度处理条件下,信旱优26有效穗数较郑稻19明显增多,这是由于杂交稻分蘖率较高,而且在光温水肥充足时成穗率较常规稻高;同时在2个供试品种穗粒数、千粒重随着基本苗数的加大而降低过程中,由于分蘖能力较杂交稻信旱优26弱,常规稻郑稻19的群体较小,个体间生长发展竞争亦较小,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趋势更趋向缓慢,因此信旱优26在密度较低处理条件下即可实现产量三要素均衡发展并实现高产,而郑稻19却要在较高密度处理E时才能达到理想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均衡发展,实现试验最高产。在该试验条件下,杂交稻信旱优26适宜基本苗数为135万~165万/hm2,其中处理d(165万/hm2)是其麦茬直播最佳播种量;郑稻19麦茬直播最佳处理为处理E,即最大基本苗数195万/hm2。

3.2 品种及栽培要素对密度(播种量)差异性影响

孙建权等[7]指出,雜交稻最佳播种量为45~60 kg/hm2,常规稻为105~120 kg/hm2;赵飞等[4]研究显示,一般杂交稻播种量为15.0~25.5 kg/hm2,常规稻播种量为45~60 kg/hm2。杂交稻品种比常规稻品种分蘖率高,生长优势强,因此用量较少即可实现常规稻较大用种量的理想群体,杂交稻与常规稻不同属性品种的直播用种量差距较大为各学者普遍共识,然而同一属性不同品种播用种量差异,不同学者研究结果亦有较大差异。该研究杂交稻信旱优26最佳播种量为46.2 kg/hm2,是赵飞等[4]最低杂交稻适宜播种量15 kg/hm2的3倍多;孙建权等[7] 常规稻最高适宜播种量为120 kg/hm2,比该研究常规稻郑稻19最佳播种量59.6 kg/hm2高出2倍,比赵飞[4]常规稻最低适宜播种量45.0 kg/hm2的结论高出近3倍,因此不同学者同属性品种的适宜基本苗数差异往往对直播稻生产者用种量选择造成困惑,应引起足够重视。此外,同属性品种,甚至同一品种不同地区间的适宜播种量差异也较大[2],同一品种撒播方式、播期、肥水条件、整地质量,甚至播种出苗期天气[8]等外界栽培因素对适宜播种量都可能产生较大影响,这显示了高产高效生产良种良法配套的科学性与必要性。

3.3 豫南稻区粳稻麦后直播播种量和密度

豫南稻区“籼改粳”播期推迟至5月下旬[9],粳稻麦茬直播播期无缝衔接[10]。该试验结果显示,在豫南稻区主推麦茬直播品种中,常规粳稻郑稻19最佳播种量为59.6 kg/hm2,杂交粳稻信旱优26最佳播种量为46.2 kg/hm2,经济播种量区间为37.8~46.2 kg/hm2。

参考文献

[1] 黄廖君,郝雪,颜循辉.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广西农学报,2019,34(1):16-19.

[2] 冯延江,王麒,赵宏亮,等.我国水稻直播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稻米,2020,26(1):23-27.

[3] 黄曦.旱直播稻不同品种最佳播期及播种量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8(5):34-35.

[4] 赵飞,向春阳,杜锦,等.水稻直播高产技术难题分析及技术展望[J].天津农林科技,2018(2):31-32,44.

[5] 凌启鸿.水稻高产群体质量及优化控制探讨[M]//凌启鸿.水稻群体质量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34-44.

[6]吴笛,杨元祥,舒箐.杂交稻新品种“两优8106”直播高产关键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18):34,39.

[7] 孙建权,殷春渊,王书玉,等.浅谈华北水稻直播种植关键技术[J].中国稻米,2019,25(3):125-128.

[8] 石守设,李彩丽,乔利,等.直播密度对杂交粳稻信旱优26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J].杂交水稻,2017,32(4):42-44.

[9] 宋晓华,刘秋员,彭波,等.豫南“籼改粳”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稻米,2017,23(6):32-36.

[10] 周国勤,宋世枝,祁玉良,等.豫南粳稻/小麦两季高产机理分析及配套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5):1035-1037,1041.

猜你喜欢

播种量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不同区域小麦播量优化试验研究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2019—2020 年度固始县优质小麦播种量优化试验总结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世界致密油产量发展趋势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年我国主要水果产量按省(区、市)分布
弱筋小麦“杨麦15”播种量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