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生劳动教育与劳动习惯培养的研究

2021-02-23陈小平汪忠明

学生之友 2021年9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劳动教育教学资源

陈小平 汪忠明

摘要:當前,一直缺位的劳动教育正被高度重视起来。通过前期调研了解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与建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计了符合小学生特点的五大块的劳动主题包。在具体实施中,学校做好教师培训与劳动教学资源的开发,确保劳动教学与实践的时间,注意劳动与多学科有效融合,家长与学校实现共建。互联网还让劳动教育的评价,更加及时、有效才,促进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生;劳动教育;教学资源;习惯培养

劳动教育仅仅靠理论学习,难以达到劳动这门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良好的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形成,还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的参与。但是,现状就是学校的劳动课程设置偏少,缺少必要的场地、工具和设施,师资力量也很薄弱。为了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新冠疫情期间,我校借助互联网,探索开展线上劳动教育。

一、开展线上劳动教育的初衷

目前,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处于“缺位”的状况,这也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学生对劳动缺少认同感,不爱劳动,不参加日常劳动,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不珍惜他人劳动成果。家长也不重视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不舍得让孩子参加劳动甚至溺爱,导致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高年级学生不会系鞋带的情况时有发生。

当前,劳动教育越来越被受到重视。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可以说,被边缘化、弱化的劳动教育,正在被高度重视起来,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它应有的重要作用。

二、线上居家劳动教育的内容

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学校精心设置劳动教育的内容。

1.前期调研摸清现状与需求

我们通过召教师会,听取一线教师的心声,听取教师对劳动教育和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同时,通过问卷星、钉钉问卷等形式,调查学生、家长的居住环境、劳动工具、劳动材料、家长配合等影响要素,以及家长、学生对劳动教育和劳动内容的意见。

学校通过大数据分析,多次召开线上专题会议,综合考虑学校、教师、资源、劳动工具与材料、家长、学生等各方面因素,制定学校劳动教育的主题内容。

2.精心设计劳动主题内容

由于不能外出,本次劳动内容以居家劳动为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家庭特点,我们设计了五大块的劳动主题包,内容呈梯度化和系列化,便于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1)“自护自理小能手”系列:主要是锻炼学生一些常见的生活小技能和生活必备技能,让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正确佩戴口罩、正确洗手、手部酒精消毒(需家长监督下进行)、刷牙洗脸、系鞋带、剪指甲、洗鞋、洗衣物(简单衣物)、梳理头发(女生)等。

(2)“家庭整理师”系列:该系列主要从家庭角度出发,让学生自觉融入家庭,由简单劳动入手,成为家庭的参与者、维护者与建设者,从而成为家庭的主人,更加热爱家庭、热爱亲人。主要包括整理书包、整理书桌、整理床铺、整理抽屉、叠衣服、整理衣柜、擦桌子、扫地拖地、整理卧室、整理客厅、整理厨房等。

(3)“巧手大王”系列: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双灵巧的手,用手去创造出美好的事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设计的劳动教育内容有易拉罐(矿泉水瓶)的利用、折纸、剪纸、长绳捆扎物品、包装物品、橡皮泥塑等。

(4)“舌尖上的美食”系列:每个学生都要有一定的美食能力,自己能够“喂饱”自己。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厨房煮饭技能、烹饪常识,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制作出食物,体验父母的艰辛,更加珍惜粮食和其它劳动成果。主要有食物搭配、水果拼盘、水果沙拉、择菜、洗菜、电饭煲煮饭、蛋炒饭、煮面条、炒菜(西红柿炒蛋等简单菜肴)、包饺子、洗碗等。

三、线上居家劳动教育的实施

学校十分重视此次劳动教育,学校领导和行政班子多次召开网络会议研究劳动教育的开展。为了实施好线上居家劳动教育,让学生和家长满意,学校精心安排,争取让劳动教育取得最佳效果。

1.做好师资培训与硬件准备

我校依托钉钉软件开展线上教育教学活动,培训中采用教师小组包干过关,务必让每一个教师尤其是年长教师学会线上授课软件的使用,确保正常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还对录屏、视频剪辑、音视频格式转换等软件的使用进行了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2.做好具体劳动教学内容与资源的开发

学校确定了劳动教学内容的五大劳动主题包,但还只是一个粗略的框架,具体的授课内容还需要教师去设计与开发。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在教研组的组织下,通力合作开发课程资源。有的教学资源来自于教材的配套资源,有的来源于网络,有的教学资源则是教师自己制作。

3.实现劳动教育与多学科的融合

当前,学科间的融合已经是一种趋势,STEAM教育已经在各地开花结果。我们的劳动教育,其实也可以和各学科进行有效融合。比如,有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同时教授语文,她就设计了一个“做馒头”的主题教育,亲身直播如果发面、制作、蒸等做馒头的过程,之后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习制作馒头。劳动完成后,紧接着是一堂以“做馒头”为主要内容的习作课,学生通过写过,对劳动过程有了更深刻的反思和理解,更好地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当然,其他老师也各显神通,数学老师从数学角度出发,利用统筹法合理安排时间,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科学学科的“制作豆芽”,美术学科的“易拉罐花篮”,让我们的劳动课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邵春瑾.中小学疫情防控期间居家劳动教育实践研究[J].成才之路,2020(6).

[2]王洪贵.劳动教育:中小学生成长的必修课[J].江苏教育,2019(26).

[3]张荣钢.当前家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D].湖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劳动教育教学资源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