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2021-02-22任红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5期
关键词:防范机制区块链金融风险

任红

摘要:传统金融业务里,银行对单一企业授信贷款往往需要综合考量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抵押质押资产等,以此确定其还款来源是否充足并评价其整体风险。由于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中小企业通常都是单独运营的经济主体,抗风险能力弱、信誉值不高、资质不足,银行因而向中小企业放款的意愿较低。同时,为了防范风险,银行设置了过程繁琐的审批流程,金融服务效率较低,与中小企业的经济贡献不相匹配。更加糟糕的是,中小企业的筹资渠道相对于大型集团公司来讲要少很多,在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约束较高的情况下只能转向资金成本较高的民间借贷,结果导致银行丧失了为数众多的客户、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的双输局面。供应链金融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使上述问题有所好转,它以产业链上信用水平较高的核心企业为节点,通过信用传递开展融资业务,实现了多方共赢。不同于传统银企间简单的一次性的债权债务关系,借贷双方构建了长期合作关系。供应链融资业务过程注重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质量,效率高、成本低,提升了供应链效益。

关键词:区块链;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引言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存在各类潜在风险,而金融风险一旦触发将对整个经济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其破坏力强、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经济法的作用就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有效控制,确保经济领域各项法律法规的有效性,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实现对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强化金融市场的风险防范能力。

1供应链金融

中小企业一般向供应链下游提供工业品的粗加工服务,由于规模小、产品服务可替代性强等特点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向下游核心企业供货的款项很难及时收回,而新产品研发、材料采购、员工薪酬等资金支出又无可避免,现金流入流出存在较长的时间差,而银行信贷资金又难以获得,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着较大的财务压力。在此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所谓的供应链金融就是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手段,获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交易、结算、征信、纳税等多维度信息,分析企业的经营特点、经营风险和融资需求,为企业自动匹配合适的金融产品的新型融资方式。

2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与成因分析

2.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剧烈变动而导致的衍生工具价值变动的风险,诸如汇率、股票和利率等行情的变动。商业银行以为企业及其他经济主体提供存贷款为主要业务,是国家开展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执行单位,其业务体系往往受汇率、利率等行情变动的影响更大。与此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行,商业银行逐步实行浮动汇率管理制,利率风险对于其业务的威胁不断扩大,最终导致商业银行面临大的金融危机。

2.2上下游中小企业自身状况风险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治理现状不容乐观,为数众多的中小型企业是从家庭式作坊发展起来的。家族式管理制度环境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职业经理人管理能力的发挥,整个企业上下实际还是所有者的附庸,“健全”的管理体制也是名存实亡。另外,中小企业本身资产规模就小,抗风险能力差,再加上内部中高层管理人员经常流动,缺乏高素质人才和企业文化建设,所以它们的共同点就是管理不够规范、治理结构不健全、财务制度不完善。经营数据透明度差、财务报表缺乏可信度、信用信息缺失造成的融资约束等现状仍然比较严重,为了快速获取资金,有可能铤而走险与同样需要业务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同流合污”,串谋套取银行信贷资金。例如物流企业做为第三方监管抵押物不公开,未尽到核实数字的责任和义务,就会影响银行对融资企业的信用分析、评价以及发放贷款数的预估。

3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对策

3.1强化对金融市场内部监管

建设金融市场内部结构也是强化金融风险监管和有效应用经济法的重要举措。我国金融行业的起步发展时间较早,整体处于上升发展阶段,其面临的问题依旧较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市场监管体系还相对落后,存在诸多的欠缺,主体体现在金融企业内部监管工作难以确保金融企业的安全。所以,政府部门要强化对金融市场内部的监管,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机制并完善实施办法,强化金融企业的监管工作,促进经济法在金融领域内的顺利应用,使各类型金融企业能在安全及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顺利开展各项金融活动。

3.2建立健全上下游企业信用体系

要加快中小企業信用体系的大规模建成至健全,打破企业信用体系来源于财务报表数据的僵硬局面;推进中小企业征信制度的发展,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有效降低银企双方的交易成本;督促政府应充分发挥应有职能,提升社会信用;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方式,与当前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相结合,通过数据足迹,整合分散在不同主体的企业信息,做好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的信用积累工作。

3.3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得到把控的重要保障。鉴于此,银行因针对风险管理设立独立岗位,明确岗位权责分配,以确保风险预警机制的进一步完善。银行应逐步加强对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设立指标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实现对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全方位、多层次评价,以此来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水平,调动各部门的参与热情。银行应为风险防控工作人员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为其提供公平公正的晋升平台,并加强对工作人员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训练,使风险预警系统真正的发挥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金融风险管理的措施的探讨,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供应链金融的主要风险以及当前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的优化措施,加快建立政府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强化金融企业的相关安全技术,树立投资者金融风险识别意识。

参考文献:

[1]周雷,邓雨,张语嫣.区块链赋能小微企业融资研究综述与展望[J].金融经济,2021(4):75-83.

[2]薛洋.区块链技术驱动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创新路径[J].西南金融,2021(2):38-48.

[3]李佳佳,王正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应用模式、风险挑战与政策建议[J].新金融,2021(1):48-55.

猜你喜欢

防范机制区块链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状态扫描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新常态下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与防范研究
试论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
新媒体环境下谣言的传播
试论民间金融风险识别及防范机制的构建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用“区块链”助推中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