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2021-02-22毛兰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5期
关键词:直观课件多媒体

毛兰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儿童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颇有难度。传统教学媒介表达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情感的调动和知识的理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及数学教学内容,适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将一些过去只通过思维、表象和想象领会的抽象的数学学习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形象化,使学生通过视、听、触、想等方式,获取数学学习信息。同时,弥补了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在直观性、動态性、现实性等方面的不足,优化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课件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有利于情境的创设,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既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可以选择再现学生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活动场景,引领孩子们一起进入他们熟悉的游乐园,通过观察身边事物的分类,发现平移和旋转。随着优美的旋律播放游乐园的课件引领孩子们一起进入游乐园参观,并请孩子们跟随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内容表演出来。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现象,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的见到过,经历过,他们对此有着切身的感受,只是无法用这两个专门的术语去表达而已。教师选择了再现学生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活动场景,带领学生进入游乐园参观,此时学生全身心投入,犹如身临其境。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被调动起来,充分运用多种感知通道,生动直观的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特点,从生活现实迈入数学殿堂。

(二)动态直观演示,突破教学重难点

数学的教学内容比其它学科较为抽象,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恰当应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我们的学生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推导公式时,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依次把圆动态的分割成4份,8份,16份,和32份相同的扇形,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在这里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特点,进行圆形的动态缓慢展开,线条闪烁,图形翻转,定格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伴随着音乐的提示,进行知识的直观展示。学生在这种动态分解组合的形象演示中,能清晰的观察到近似长方形的形成过程,认识到它与圆之间的关系。学生自己观察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相等的。这时再引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这种教学方法大大优于传统教学方法,数学课本上静态圆的插图材料,单靠抽象的语言描述,学生不易理解,会感到单调、枯燥、注意力易分散,难以激发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

(三)利用交互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交互性”是指向用户提供有效的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它可以增强对信息的注意和理解,延长信息保留时间。其最大优点是突出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和学习的主动性,适合个性化学习,适宜培养创造性人才。

如《图形拼组》课件,利用了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先进行图形的判断,再通过移动组块来验证结果。课件中提供了评判,当学生的答案正确时,就会给予掌声和笑脸。同时还伴随一些评价性的画面和语言,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保证学习的热情。一年级学生很关注“好玩,有趣”的事物,因此会兴趣浓厚。而且课件中一环扣一环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难度越深的知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高。老师通过学生自己或学生之间进行的练习进程的结果反馈,能够很快地准确地知道这个知识学生掌握了没有,哪些学生掌握的不够,可以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然后再通过电脑个别辅导学生。体现出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的地位,也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整齐划一的缺陷,照顾到了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

(四)提高教学效率,增加了课堂容量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有利于扩充信息,增加教学的密度,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提高教学效果。决定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借助多媒体课件,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便捷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加快学生知识的理解。

如“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在教学“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时,可将常见的人民币做成影片课件,在“超文本”状态下,只要操作鼠标,就可以让学生一边欣赏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一边听教师的讲解或多媒体播出的声音。还可以利用图形的缩放、对比和移动,颜色的变化等手段,让学生清晰的观察出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区别,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同时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课堂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加快学生掌握知识的进程,缩短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知识能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大了课堂容量。

猜你喜欢

直观课件多媒体
核心素养下“几何直观”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以数解形精入微以形助数达直观
简单直观≠正确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几何直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