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地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影响机理研究

2021-02-21梁金辉,周传斌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冬奥会认知青少年

梁金辉,周传斌

摘要:大型體育赛事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举办地居民的支持,研究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地青少年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及其影响机理,有助于深入探究如何促进青少年积极感受并支持冬奥。引入态度ABC模型,以北京和张家口地区1100名青少年为调查对象,描述举办地青少年的冬奥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基本状况,归纳两地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差异,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考察冬奥认知、情感对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作用路径和影响程度。研究表明:两地青少年对冬奥社会意义的认知度最高,其次是冬奥情感;张家口地区青少年的冬奥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均高于北京;两地青少年对冬奥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的认知对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两地青少年的冬奥情感除对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还在冬奥认知和行为意向间发挥中介作用。建议充分利用新媒体形式,开展冬奥知识竞答等活动,提升举办地青少年对冬奥的认知水平;融合线上线下资源优势,升华青少年冬奥的积极情感强度和体验;建立青少年认知-情感-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闭环系统,持续激发两地青少年对冬奥的积极情感支持。

关键词:冬奥会;青少年;认知;情感;行为意向

中图分类号:G8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21)04-0061-08

Influence mechanism of adolescent’s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participate in the 2022 Beijing Winter Olympic Games in host cities

LIANG Jinhui1,ZHOU Chuanbin2

1. School of Sports Man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Beijing 100191, China; 2.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Daqing 163712, Heilongjiang, China

Abstract:The large sports event cannot get success without the strong support from local residents. Studying the participating behavioral intention and influence mechanism of teenagers in host cities of Beijing 2022 Winter Olympic Games will help to explore how to promote the positive perception of teenagers and make them participate in the Winter Olympics. Based on this, using the attitude model of ABC, which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cludes cognitive-affective and behavioral, the study investigates 1100 teenagers in Beijing and Zhangjiakou of their basic cognition of the basic and the affective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2022 Beijing Winter Olympic Games. Firstly,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wo areas were summarized and their differences were analyzed. Secondly, the affected path and influence extent of cognition and affection on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were further proved through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eenagers in both two areas have the highest level of cognition of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followed by the affection. The cognition, affection and behavior intention of teenagers in Zhangjiakou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Beijing. The cognition of the economic value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In addition to having th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participate in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the teenagers’ affection also plays a mediating role between the cogni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It is suggested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form of new media and carry out the knowledge competition module of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so as to improve the cognition level of young people in the host area.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online and offline resources, we will sublimate the positive emotional intensity and experience of the youth for the Winter Olympics. Establish a closed-loop system based on teenagers’ cognition-affection-participation behavior intention for the Winter Olympics, and continue to stimulate teenagers’ positive emotional support for the Winter Olympics.

Key words:Winter Olympic Games; teenagers; cognition; affection; behavior intention

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举办地居民的支持。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日益临近,研究举办地青少年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及其影响机理,有助于深入研究如何促进青少年积极感受并支持冬奥。作为冬奥会的联合举办城市,北京和张家口地区青少年支持2022年冬奥会的行为意向是青少年了解冬奥、宣传冬奥、走进冬奥的行为倾向性,对其积极的支持行为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同时,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青少年对冬奥的正向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也是“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关键所在。关于青少年行为或行为意向方面,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不少研究,与体育行为有关的主要聚焦于青少年身体活动意向、青少年行为意向影响因素、行为的中介因素等方面。而关于青少年支持大型体育赛事的行为意向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尚不深入,从个体内生驱动层面对于举办地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产生的原因及过程加以探究,有助于为科学合理的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促进举办地居民产生支持冬奥的积极行为。

态度ABC模型可以部分解释个体行为意向形成的过程,这一模型是1960年由ROSENBERG和HOVALAND在研究消费者行为过程中提出的。这一模型认为态度分为认知(Cognition)、情感(Affection)和行为倾向(Behavior Tendency)三个维度,即知、情、意三方面,同时模型强调了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层级效应的概念来解释这三种元素的相对影响。在不同的层级,三个维度的重要性程度不一样,因此三个维度间的作用关系也不一样。在标准学习层级,认知是行为意向的基础,行为意向是认知的结果变量,认知通过影响情感进而影响行为意向。Sears等学者对态度成分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分别做了如下解释:认知是个人对态度对象的知识与信念,情感是个人对态度对象的感觉,行为则是个人对态度对象的行动或行为倾向。态度ABC模型很好地阐释了个体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为本研究的理论模型构建提供重要参考。

根据态度ABC模型,举办地青少年对冬奥的态度可以划分为对冬奥的认知、对冬奥的情感和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三个维度。本研究采用态度ABC模型,通过建立认知对行为意向、情感对行为意向以及情感在认知与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来探究京张地区青少年的认知和情感如何影响其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所谓冬奥认知主要是指京张地区青少年对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基本知识、经济价值、个人意义、社会意义和负面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和信念;冬奥情感主要是京张地区青少年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感知,比如喜欢或厌恶、支持或反对;而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的则是京张地区青少年产生了哪些支持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行为准备等。

已有的研究表明:认知是影响个体使用行为意向的一个重要因素。认知是行为的基础,行为意向是行为主体从个人主观倾向出发,做出某种特定行为的可能性。有的学者采用认知-行为模型证实了认知对使用行为意向的影响。有的学者通过研究得出大众对冬奥文化的认知,可有效地激发大众的积极态度。本研究依据《北京冬奥会举办地居民冬奥认知与行为意向研究》中经过因子分子验证过得维度和指标,将冬奥认知分为冬奥基本知识认知、冬奥经济价值认知、冬奥社会意义认知、冬奥个人意义认知和冬奥负面影响认知等5个维度,并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a:冬奥基本知识认知对支持冬奥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1b:冬奥经济价值认知对支持冬奥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1c:冬奥社会意义认知对支持冬奥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1d:冬奥个人意义认知对支持冬奥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1e:冬奥负面影响认知对支持冬奥行为意向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行为意向主要从积极行为意向、消极行为意向两个方面进行考量:积极行为意向主要表现为接纳、趋近客体的行为;消极行为意向表现为疏远、排斥客体的行为。行为意向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依据个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只有当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者协调一致时,个体才可能表现出稳定的心理状态。已有的研究显示:从情感态度对行为倾向的作用来看,感知价值和感知风险对居家运动意愿分别产生正向和负向影响,相对于感知价值,感知风险对居家运动意愿的影响程度更高。因此,在冬奥会情感中,积极正面的情感也可能是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的影响因素,正面的情感态度能使青少年提高关于冬奥的关注度,进而推动青少年支持冬奥的行为;反之,负面的情感则会降低青少年关于冬奥的关注度和支持行为。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2:冬奥情感对支持冬奥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认知除了对行为意向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還可以通过情感来间接影响行为意向。情感以认知为基础,情感在认知和行为意向之间起中介作用。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所获得的积极情感态度,可以改善青少年体育运动中的认知和行为能力,进而改变原有体育认知,形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京张地区青少年对于2022年冬奥会的认知将通过积极的情感传递转化为青少年支持冬奥会的行为意向。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3:冬奥情感在冬奥认知和支持冬奥行为意向之间起中介作用。

综上,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冬奥认知,形成积极的冬奥情感并产生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并实质性地产生宣传冬奥、支持冰雪运动项目等行为,进而真正成为三亿人支持冰雪运动和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的主力军,是当前需要认真审视和推进的问题。鉴与此,本研究引入态度ABC理论,在分析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青少年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举办地青少年冬奥认知和情感对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促进青少年“关注冬奥、助力冬奥、奉献冬奥,在支持和奉献中体会奥运精神”的对策建议。

1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1.1变量选择

将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地青少年的冬奥态度分为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个部分,并依据《北京冬奥会举办地居民冬奥认知与行为意向研究》中经过因子分子验证过的维度和指标,将冬奥认知分为冬奥基本知识认知、冬奥经济价值认知、冬奥社会意义认知、冬奥个人意义认知和冬奥负面影响认知等5个维度,与冬奥情感和行为意向共同构成7个维度,共计31个评价指标,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变量。

相关变量解释如下:举办地青少年冬奥基本认知是指青少年对于举办冬奥会所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认知,主要包括基本知识认知(S1)、经济价值认知(S2)、社会意义认知(S3)、个人意义认知(S4)和负面影响认知(S5);举办地青少年冬奥情感(S6)是指青少年对于申办冬奥会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如支持或反对等。举办地青少年冬奥行为意向(Y)是指青少年对于冬奥会表现出积极或疏远的反应。控制变量为性别、地区、年均参加冰雪运动次数以及运动习惯等青少年基本特征(Z)。测量变量的选取及相关定义详见表1。

1.2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中首先运用SPSS 22.0对京张地区青少年的冬奥认知、冬奥情感和冬奥行为意向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并探究认知、情感对京张地区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影响程度。同时,运用AMOS24.0再检验冬奥情感在冬奥认知和支持冬奥行为意向间的中介作用。

1.3数据来源

根据表1中的变量,进行问卷设计,调查问卷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人口学特征,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学历、地区、年均参加冰雪运动次数和运动习惯;第二部分是举办地青少年的冬奥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调查,共有31个评价指标,指标设计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感知对各指标进行评价,1分代表非常不符合,2分代表较为不符合,3分代表一般符合,4分代表较为符合,5分代表非常符合。

为使样本具有充分的代表性,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混合抽样法,将调查地点分为北京延庆、张家口和北京其他地区,在各区域按相同比例选取青少年进行调查。2006年WHO全球官网发布的《关于青少年健康管理手册》中,将“青少年”年龄界定为10~19岁。因此本研究调查对象年龄也界定在10~19岁之间,在三个地区以纸质问卷的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 120份(其中延庆145份,张家口490份,北京其他地区485份),回收问卷1 114份,其中将存在极端值的14份无效问卷进行剔除,获得有效问卷1100份,有效率为98.74。

信度检验能够客观地反映问卷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信度越大,表明可信度越高,通过对调查问卷的题项进行信度检验可知Cronbachα系数为0.894,表明本数据的一致性较好,具有良好的可靠性。通过对调查问卷的题项进行效度检验可知取样足够度的KMO度量系数为0.892,当取样足够度的KMO度量系数大于0.8时,表明本调查问卷的效度较好。

从样本的基本构成来看,被调查者的性别比例比较得当,男性占56.6,女性占43.4,男性略高于女性,北京地区的青少年占被调查者的比例为54.5,张家口地区的青少年45.5,青少年年均参加冰雪运动的次数1次以上的青少年达到60.9,并且大部分的青少年具有较好的运动习惯。

2研究结果与假设验证

2.1举办地青少年的冬奥认知、情感与行为意向分析

2.1.1举办地青少年的冬奥认知状况

数据统计结果表明,京张地区青少年对冬奥的整体认知得分均值为3.61(图1),5个维度的均值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意义、经济价值、个人意义、负面影响、基本知识。具体从地区来看,张家口地区各维度认知排序与京张地区青少年对各维度认知一致;北京地区相较于张家口地区而言,在基本知识、负面影响的排序存在差异外,其他维度排序均保持一致。京张地区青少年对于冬奥社会意义的认知最高,均值为4.17;对于冬奥经济意义的认知处于比较了解的阶段,但是对于冬奥基本知识的认知度偏低,处于一般了解甚至不太了解的阶段,均值仅为3,表明青少年对冬奥的一些基本相关知识了解较为肤浅,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普及冬奥相关知识,丰富举办地青少年的相关知识内容体系。青少年在冬奥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即对大型体育赛事的负外部性认知上,均值略高于3,说明举办冬奥会这样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除具有拉动当地餐饮、交通等产业发展以及改善空气质量等正外部效应外,还在举办冬奥会过程中也会带来一些诸如破坏生态环境等潜在的负外部效应,但举办地的大多数青少年更加认可冬奥会的积极意义,因此其对冬奥会负面影响的认知得分是最低的。

虽然根据排序,北京地区和张家口地区仅在最后两个维度的顺序上略有差异,但就具体得分而言,张家口地区青少年对于冬奥的负面影响认知得分(3.34)远高于北京地区(2.73),而在冬奥基本知识认知方面,张家口地区青少年的认知得分(3.17)也明显高于北京地区(2.86)。对北京和张家口地区青少年的冬奥认知得分均值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初次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张家口地区不但在整体认知的得分上明显高于北京,且5个认知维度的均值也均高于北京地区。这与北京曾经举办过2008年夏奥会关系密切,由于北京已经有过举办国际顶尖赛事的经历,因此对于2022年冬奥会可能带来的经济价值、社会意义乃至对于个人的意义的认知相对更加理性,这也符合经济学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虽然张家口地区青少年对于冬奥基本知识的认知明显高于北京,但是得分也仅为3.17,说明两地青少年对于冬奧规则等基本知识认知都处于较低水平,这将直接影响到对于冬奥以及冰雪运动项目的积极性。

2.1.2举办地青少年的冬奥情感状况

就冬奥基本情感而言,张家口地区青少年的冬奥情感整体均值高于北京地区。通过对青少年的访谈得知,这与张家口地区首次承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有关,青少年对于张家口能举办冬奥会这一级别的国际大型赛事具有较强的冬奥获得感和幸福感,因此其情感上的支持度较高。京张地区青少年对于关心冬奥会筹办的情感态度各项指标的得分均值大于3.70,体现了青少年对冬奥会的持续关注,在支持冬奥会筹办的评价指标中,两地青少年均值均在4.20以上,表现出强烈的支持态度,进一步肯定了“双奥城市”的奥运情怀以及张家口青少年作为“东道主”对举办冬奥会的肯定与支持;根据情感各指标均值的数值大小进行判定,得分最高的均为“支持冬奥筹办”这一指标,这也是对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申委的民意调查所显示的“北京申办冬奥会的支持率超过90”结果的再次印证。同时,张家口地区青少年在“贡献冬奥力量”指标的得分也相对较高,表明青少年很愿意为冬奥的举办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定程度上也预示了其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也相对更加积极(见表2)。

2.1.3举办地青少年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

整体而言,京张地区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得分均值最高的为践行冬奥精神(4.22),其次为传播冬奥知识(4.10),再次为观看冬奥比赛(3.98),最低的是支持冰雪运动(3.89)。可以看出,青少年对于观看比赛和支持冰雪运动等实质性支持意愿相对不高。分别考察两个地区的数据,北京地区和张家口地区青少年对于支持冬奥的整体行为意向均值得分完全一致;但4个观测指标的得分排序略有差异,主要表现为张家口地区青少年对于支持冰雪运动的意向得分高于观看冬奥比赛的得分,而北京地区正好与之相反。通过对部分青少年的访谈得知,这主要与张家口地区的冰雪资源高度聚集有关,而北京地区除延庆之外其冰雪资源的分布较为分散,影响了部分青少年的支持意愿。但值得注意的是,两地青少年对于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冬奥情感得分,这也表明将青少年对冬奥的情感支持转化为行为意向是较为乐观的(见表2)。

2.2研究假设的检验

2.2.1回归方程的建立

本研究拟选择构建回归方程模型的方式进一步探究举办地青少年的冬奥认知、情感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及冬奥认知和情感对于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影响程度。根据各测量变量的类型,首先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举办地青少年冬奥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进行相关性分析。从冬奥整体认知各维度的内部相关来看,冬奥社会意义认知(S3)与冬奥基本知识认知(S1)、冬奥经济价值认知(S2)、冬奥个人意义认知(S4)和冬奥负面影响认知(S5)之间的系数分别为0.123、0.426、0.336和0.067,并且均在置信区间中存在非常显著相关(P<0.01),对于冬奥基本认知和情感等其他认知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他变量间亦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各认知维度与冬奥情感以及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相关性来看,冬奥各认知维度和情感(S1...S6)与支持冬奥行为意向(Y)之间均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上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举办地青少年的冬奥认知维度与冬奥情感和支持冬奥行为意向间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数据适合运用回归方程模型挖掘其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之间的关联性。

为了进一步分析冬奥基本认知与情感对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影响,通过SPSS22.0采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Y=α1S1+α2S2+α3S3+α4S4+α5S5+α6S6

其中,Y表示举办地青少年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S1…S6代表举办地青少年冬奥基本认知及情感等6个自变量,α1…α6分别代表S1…S6变量的回归系数。

以性别、地区、年均参加冰雪运动次数和运动习惯4个人口学变量,即Z1...Z4為控制变量,以冬奥基本知识认知、经济意义认知、社会意义认知、个人意义认知、负面影响认知以及冬奥情感6个变量的均值得分为自变量,以举办地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均值得分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模型。

通过最优尺度回归分析,回归模型的总体显著性小于0.001,说明模型在99.9的置信水平上通过了检验;所有自变量的容差均大于0.711,说明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回归模型调整后的R2是0.554,说明模型中关于青少年冬奥认知和情感的6个自变量可以解释青少年支持行为意向55.4的变异,将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为:

Y=0.079S2+0.067S3-0.068S5+0.668S6

2.2.2回归方程的结果

由表4回归方程结果可知,冬奥经济价值、社会意义、负面影响和冬奥情感对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标准化β系数分别为0.079、0.067、-0.068、0.668,P值均通过显著性检验(P<0.05),表明冬奥经济价值、社会意义、负面影响和冬奥情感对其行为支持均具有显著影响,假设H1b、H1c、H1e、H2得到验证。冬奥基本知识和个人意义未通过显著性检验(P>0.05),表明冬奥基本知识和个人意义对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不具有显著影响,假设H1a和H1d不通过。

2.2.3冬奥情感的中介效应检验

本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假设H3,即冬奥情感在举办地青少年基本认知和冬奥情感之间起中介作用。通过在AMOS24.0软件中选择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对结构方程模型的潜变量路径分析,探究观测变量对潜变量的作用。通常来讲,CFI>0.9,SRMR小于0.05即认为设计模型与数据的拟合度较好,而在本研究的结构模型中,CFI>0.8,SRMR小于0.05,说明构建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

以冬奥情感为中介变量的举办地青少年冬奥认知和行为意向间的结构方程模型(见图2)显示:举办地青少年冬奥认知对冬奥情感的路径系数为0.326(P<0.05),而对冬奥行为意向的直接效应为0.278(P<0.01),中介效应为0.283。由此可以看出,假设H3通过验证。

3讨论

本研究通过探究冬奥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部分阐释了京张地区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

3.1冬奥认知对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影响效应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举办地青少年的冬奥基本知识、个人意义认知对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无显著影响,这与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集中在学校,其所了解的冬奥基本知识和举办冬奥会所带来的个人意义绝大部分是学校的奥林匹克教育对学生施加的外在影响有关。举办地青少年对冬奥经济和社会意义的认知对行为意向有非常显著的积极影响。冬奥经济价值(S2)、社会意义(S3)的P值均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通过提高举办地青少年冬奥认知可以非常显著提高举办地青少年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举办地青少年对冬奥负面影响的认知对行为意向有显著负向影响,即青少年对于举办冬奥会给举办地带来的负面影响认知越低,青少年支持冬奥会的行为意向越积极。

另外,根据本研究的统计结果,成长在北京和张家口的青少年,对于在家门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感到非常骄傲,但他们对于冬奥的认知得分均值却只有3.61,究其原因,虽然主要受到对冬奥口号、规则等知之甚少的影响,但由于它构成了青少年冬奥态度中的基础成分,因此不容忽视。根据对打分在3分以上的样本进行统计显示,95.4的青少年认为举办2022年冬奥会提升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自豪感,92.5的青少年认为冬奥会的举办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95.3的青少年认为冬奥会的举办带动了周边基础设施的改善。这说明引导京张地区青少年对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形成更加全面的认知,是有良好基础的。

3.2冬奥情感对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中介效应

举办地青少年的冬奥情感对其支持冬奥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冬奥情感(S6)的P值均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β系数达到0.668,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明显大于认知层面。这说明京张地区青少年的情感态度对于其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起主导作用,行为意向又与青少年对于冬奥会本身的偏好程度成正相关。根据数据结果,在情感层面,93.2的举办地青少年支持冬奥筹办,91.4的青少年愿意为冬奥贡献自己的力量,主动关心冬奥筹办的青少年比例为89.3。

3.3冬奥情感中介影响效应分析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冬奥情感在冬奥基本认知和冬奥行为意向之间起中介作用这一假设通过,说明冬奥情感是举办地青少年冬奥基本认知对冬奥行为意向间接作用的重要中介因素,举办地青少年积极的冬奥情感可以引导青少年更好领会冬奥基本认知,提高青少年冬奥支持行为意向。北京和张家口地区的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虽然整体较为积极,但更多地停留在宣传冬奥精神和观看冬奥比赛等意愿上,实质性支持冰雪运动的意向亟需提升,这样才能助力“三亿人支持冰雪运动”宏伟目标的实现,也才能使冬奥圣火点燃青少年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4结语

举办地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的形成是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从了解到触动,再到思考与行动阶段,情感态度的形成是以认知层面为基础升华到行为意向的过程。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青少年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整体较为积极,但支持冰雪运动行为意向不高。张家口地区青少年的冬奥认知、情感及行为意向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北京地区青少年,承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给张家口地区青少年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但在支持冰雪运动意向上,张家口和北京地区得分较低,实质性促进两地青少年支持冰雪运动仍任重而道远。本研究同时表明,随着冬奥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认知的增强,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更加积极,而随着冬奥负面影响认知的降低,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相应地更加积极。举办地青少年对冬奥意义的正面认知能够为他们更好地支持冬奥并改善运动习惯起到促进作用,是青少年从内心关注冬奥并升华到主动支持冬奥会行为意向的前提。在新的媒体形式不断涌现的新时代,除了基于冬奥知識读本一类纸质出版物提高青少年对冰雪运动以及冬奥会的认知外,还可以引入微信公众号、抖音以及直播等新的媒体形式,甚至可以在学习强国APP中增加青少年冬奥知识学习视频和冬奥知识竞答等专门模块,通过积分打卡奖励等方式调动青少年主动了解冬奥知识、冬奥项目、冬奥相关理念和冰雪运动项目规则等,并重点熟悉2022年冬奥会的中国经验,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北京联合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并理性看待冬奥会所可能产生的正外部效应,显著提升举办地青少年对冬奥的认知水平,为形成可持续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奠定坚实的基础。

青少年的冬奥认知直接正面影响了其对冬奥的支持行为,而情感因素又是形成行为意向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可以在宣传冬奥、普及和推广冰雪运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青少年的认知-情感-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闭环系统,并积极推动青少年的冬奥教育、宣传和引领工作实现常态机制。在讲座、冬奥进校园等传统宣传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符合青少年偏好、能够调动青少年主动了解冬奥、探寻冰雪乐趣等多种形式,持续激发两地青少年对冬奥的积极情感支持。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支持改变态度理论”认为,个体态度的改变取决于他支持群体活动的方式;个体在群体中的活动方式,既能决定他的态度,也会改变他的态度。根据这一理论,在冬奥宣传过程中,无论是作为青少年主阵地的学校还是相关社会组织,更应该通过组织灵活多样的冰雪活动、冬奥系列活动以及冰雪赛事志愿服务活动等吸引青少年的主动支持,并使青少年在支持中感受并强化他们对冰雪运动的积极情感,乃至改变他们对支持冰雪运动的不正确认知,即通过提升认知和情感体验达到促进青少年行为意向的目的。

青少年冬奥情感对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影响明显高于认知对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影响程度,这也验证了态度ABC理论中情感作为核心成分的重要作用。青少年对冬奥会的情感支持度越高,其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就越强烈,积极的情感态度能够充分带动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产生。同时,冬奥情感不但对举办地青少年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具有直接作用,还在举办地青少年冬奥认知和支持冬奥行为意向间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成为连接认知和行为意向的关键因素,进而形成一个由冬奥科学认知上升为强烈的情感支持进而转化为积极支持行为意向的闭环过程。基于此,政府部门在弘扬奥运精神的同时,应综合全面考虑并制定相关法规政策保证在冬奥会筹办和举办过程中尽可能地给举办地带来较小的负外部性。事实证明,北京冬奥会一直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这一办奥理念即体现了冬奥筹办过程中对于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一贯坚持。

鉴于情感因素除了直接对青少年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产生较大影响外,还能够作为中间变量传递认知对于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积极影响,因此可以在现有的奥林匹克教育进校园或进课堂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和举办奥林匹克主题班会、参观奥运历史馆、开展冬奥进社区等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更多能够走进冬奥、感受冬奥的机会,使青少年在活动中体验冬奥所带来的乐趣;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媒体速度快、覆盖广的优势,借助公众号、微博等大流量平台引导青少年支持线上活动,将线下线上资源充分融合起来,使冬奥走进青少年的生活,与青少年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此基础上,升华青少年对冬奥的积极情感强度和体验,进而形成更加坚定的宣传冬奥、支持冰雪运动等行为意向,助力“冬奥有我,人人支持”的浓厚氛围,为我国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Becker R K Maiman B A.Siciobehaviororal determinants of compliance with health and medical care recommendations .Medical Care,1975,13 (1):10-24.

[2]Sallis J F,Hovel M F.Determinants of exercise behavior .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s Reviews,1990(19):307-330.

[3]王丽娟,郑丹蘅.习惯行为、执行意向与青少年身体活动意向与行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扩展模型.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2):22-32.

[4]严文刚,陈定炫.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验对学生满意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体育研究与教育,2020,35(6):41-46.

[5]张文娟,毛志雄.青少年体育活动意向与行为的关系:行动控制与情绪的中介作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3):81-87.

[6]Preacher K J,Rucker D D,Hayes A F.Addressing Moderated Mediation Hypotheses: Theory,Methods,and Prescriptions.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2007,42(1):185- 227.

[7]Rosenberg M J,Hovland C I. Cognitive,affective,and behavior-al components of attitudes.Rosenberg,M J,Hovland C I(Eds.). Attitude organization and change.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0:56.

[8]Sears,Peplau,Tayliniard, Social Psychology.7th edition.Englewood. liff NJ:Prentice-Hall Inc.,1991: 188-194.

[9]梁金辉,邓丽娜. 基于ABC态度模型的2022冬奥会举办地居民冬奥态度研究.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648-650.

[10]Cooke R , Sheeran P . Moderation of cognition‐intention and cognition‐behaviour relations: A meta‐analysis of properties of variables from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04, 43(2):159-186.

[11]Fishbein M,Ajzen I. Belief,attitude,intention,and behavior: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Contemporary Sociology,1977,6(2).

[12]B. W. Lee,P. R. Leeson. Online Gaming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Anxiety. Psychology of Addictive Behaviors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Psychologists in Addictive Behaviors,2015,29(2):473.

[13]逯明智.北京冬奧会对群众体育发展的影响.体育文化导刊,2016(1):23-27.

[14]王舜,程美超,李姗姗.基于ABC态度模型的新冠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运动意愿研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1,37(2):79-87.

[15]许昭,颜春辉,洪丝语.大学生身体活动意向与行为的关系:计划、情感的中介作用.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8,34(6):64-69.

[16]郭玉江.青少年体育支持的积极情绪扩建理论模型构建.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31(5):72-76.

[17]冯国有,梁金辉.北京冬奥会举办地居民冬奥认知与行为意向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

[18]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Orientation programme on adolescent health for health care providers. Geneva, 2006.

猜你喜欢

冬奥会认知青少年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张家口居民对2022年冬奥会的感知及其参与意向研究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冬奥会中我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建构与传播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