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背景、内涵与策略

2021-02-13

上海教师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高质量质量

南 钢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上海 200032)

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和质量直接关系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和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结合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变化,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把“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作为未来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方向和目标。2019年2月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又进一步强调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教育强国的长远目标。应该指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根基是打造一支高质量教师队伍,那么,与以往相比,为何要在新时代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它有着何种特殊内涵,又该如何推进新时代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就是亟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 新时代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基本背景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论断,并提出要建设教育强国。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教育强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了保证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具体而言,新时代之所以要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主要出于以下方面的需要:

(一)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

“十三五”期间,我国始终将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坚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的基础工作,有力支撑起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源源不断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有力保障了脱贫攻坚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稳步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1]今天,脱贫攻坚胜利在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将如期完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在“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国家强。要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好局、起好头、铺好路,根基在教育,关键在教师。面向未来,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二) 传承优秀教师文化、弘扬优质教师传统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教师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很多关于教师的论述,其中一个核心要义,就是对教师在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和教学艺术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如《学记》提出“知类通达”,要求教师做一名“达师”,既要有“仁之方”的高尚品德,又要有“博学之”的丰厚学识,更要有“能博喻”的教学方法,还要懂“知其心”的学习心理,足见对教师质量要求之高,也说明我国有着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优良传统和丰厚土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依然十分重视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和阶段目标,我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不同要求,其中所内含的质量诉求也有一定差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在教育中,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教育生活需要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如何破解这一矛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需要传承我国的优秀教师文化传统去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

(三)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教育公平写进党的报告中,之后,开启了基于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改革。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教育公平问题得到很大缓解,教育质量问题开始逐步浮出水面。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九大又提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发展思路,之后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努力,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明确指出,未来我国要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并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那么,如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进而建设教育强国呢?《建议》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部分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这就是说,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关键在教师,唯有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能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奠定基础,进而确保在2035年全面建成教育现代化,最终为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四) 应对国际形势、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大国关系微妙复杂,地区冲突仍在不断上演,人类和平进程曲折多变,整个世界进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了提升综合国力,应对国际变化,在世界格局中保持优势地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教育改革,特别是把培养高质量教师队伍作为提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科技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如美国在2002年初实行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中就设立了“高质量教师”计划[2],之后,奥巴马政府又于2011年颁布了《我们的未来,我们的教师》,2015年签署了《让每一个孩子成功法案》,并辅之以教师质量伙伴计划、教师激励基金计划、农村教育成就计划等[3],促进了全美高质量教师队伍发展。再如欧盟教育部长理事会于2009年通过了《欧洲教育与培训合作2020战略框架》,目标之一就是“提高教育和培训的质量与效益”,把高质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视作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4]。与此同时,英国在2011年颁布了《培养下一代卓越教师:实施计划》,德国于2012年和2013年分别提出了“卓越教师计划”和“教师教育质量攻势”计划,澳大利亚、法国、芬兰、日本、新西兰等国都采取了相应措施,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师培养质量。可见,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世界各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普遍做法。在此背景下,我国要在变局中开新局,也应把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未来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为赢取先机奠定基础。

二、 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内涵

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是教育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今天在新时代背景下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首先需要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诉求,方能有计划、有步骤、可持续地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早日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与以往更多强调目标、理想与追求的高质量教师相比,新时代的高质量更加突出中国特色,更加强调全球经验,更加彰显可达成性。换言之,新时代的高质量是指向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它更强调任务的达成,而非仅仅是对理想的追求。具体来说,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重点体现在质量主体、质量目标、质量内涵、质量标准和质量文化五个维度,是这五个维度的内在统一。

(一) 在质量主体上,坚持人民中心的诉求和期盼

要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有一个前提性的问题,即高质量是谁的高质量,也就是质量主体是谁,或者说,质量是为谁服务的、谁最有权对教师质量进行评价。今天,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但这一教育体系建得如何,关键看其是否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是说,教育体系是否健全、教育改革是否成功、教育质量是否有保障,关键看人民。《建议》在谈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时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是说,人民群众关于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评判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今天,“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生活的向往,就是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特色、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这对教师队伍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保障”[5]。一名教师能否获得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爱戴,整个教师队伍建设能否赢来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关键看教师心中是否有学生,看教师队伍是否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精神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看教师队伍建设是否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生活的诉求。这说明,新时代教师质量的话语体系开始发生重要转变,即话语主体开始逐步回归到以人民为中心。

(二) 在质量目标上,突出立德树人的指向和宗旨

质量目标是事关质量价值的重要维度,对教师质量目标来说,它回答的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教育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方向性,教育目的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从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以来,就成为我国教育的指导思想。那么,如何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呢?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而丰富了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内核和培养路径,同时也明确了新时代教师工作的主要方向,内含着对教师质量目标的客观要求,成为新时代教师质量的重要标识。如何提升立德树人的本领?《意见》明确指出:“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可见,能否养成高质量师德是能否承担立德树人任务的基本前提,而能否立德树人则是检验是否具有高质量师德的重要标准。对此,《建议》要求教师 “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进一步明确了教师质量的基本遵循、指向和宗旨是立德树人,核心是师德师风建设,落点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 在质量内涵上,突显育人素养的品性和意蕴

质量内涵是质量体系的基本构成,对于高质量教师队伍来说,从《意见》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再到《建议》,都作了明确规定。《意见》指出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做了进一步明确,《建议》指出要“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从而把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统一到教书育人的能力素质上来。所谓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包含教书能力素养和育人能力素养两个方面。其中,前者又具体体现为政治素养、道德素养、专业素养等,重在强调教师从教所必备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后者强调入乎脑、发乎情、本乎心、见乎行,重在强调从教的目标和效果。前者是条件、过程和手段,后者是结果、归宿和落点,两者是内在统一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成为“四有好老师”,也要做“四个引路人”,还要做到“四个相统一”,这一从“四有”到“引路”再到“相统一”的内在发展逻辑,说明了新时代教师育人素养的重要性,突显了高质量教师在育人素养方面的独特品性和意蕴。有学者明确指出,新时代的教师观“将育人本领作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标准,引导教师培养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与以往重在强调以“教”为主的教师质量观相比,新时代更加强调以“育”为主,更加突出“育”的内涵和品质,从而实现了教师质量观的重大变革,为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扫除了观念障碍。

(四) 在质量标准上,注重和谐创新的品质和追求

质量建设往往离不开评价指标体系,教师质量也是如此。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保障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我国出台了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校长专业标准等一系列标准,也通过不断提高教师学历等入职标准,严格教师准入,为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实际上,建立高质量教师标准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如美国在高质量教师计划中,就把高质量教师标准分为一般要求和专业要求,指出教师可以选择参加考试的学科或通过本州开发的“更高的、客观的、统一的州评估标准”来证明自己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之后,联邦政府、州政府、学区还规定了专业发展要求,以保证教师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在美国,高质量教师的标准介于一般任课教师和通过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认证的教师之间。[7]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基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场域展开的,是伴随教育改革而持续深化的。因此,教师质量并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有一个动态提升的过程。从这个视角来审视高质量教师,其内含了许多发展性指标,如绿色、开放、和谐、创新。其中,和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传统,也应成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内在品质,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高质量教师队伍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和谐创新集中体现了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也成为新时代高质量教师的重要标准。

(五) 在质量文化上,弘扬扎根基层的精神和情怀

质量文化是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质量文化,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质量意识、质量精神、质量行为、质量价值观、质量形象以及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等的总和。对教师队伍建设来说,质量文化主要是指教师队伍在长期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教育质量的认识、态度、情感、精神乃至行为的总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和教书育人楷模,近年来,我国又开展了正高级教师评选活动和最美教师评选。可以说,这些教师身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扎根基层、扎根一线,他们把自己全身心融入教育事业,漫步在教育的丛林,体验着教育人生的快慰,这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文化。今天,我们在新时代要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实际上就是要弘扬扎根基层这一质量文化和质量传统,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幸福从教、创造性从教。应该指出,近年来,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离职倾向也在不同程度加强,在这一背景下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不仅要提高基层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更要大力营造扎根基层的教师质量文化。只有扎得下根,安得下心,方能潜心钻研教学工作,也才能为大批高质量教师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三、 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策略

前已述及,新时代对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也体现出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因此,在新时代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也必须有相应的配套策略和措施。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塑新时代中国特色师魂

新时代开展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解决师魂的问题。魂是统摄,魂是初心,魂是坚守,魂是追求。这就是说,我们要培养的高质量教师,应是立足中国大地的,应是坚守中华文化的,应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应是体现高尚师德的。唯有以此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能塑造新时代的师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更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决心、信心与行动”[8],“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9]。立足新时代重塑师魂,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就是要把其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养的第一标准,就是要把其放在事关育人和育才质量、事关党的兴衰存亡和国家繁荣富强的高度来认识,持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不断提升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水平,增强育人本领和育才能力。

(二) 聚焦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打造全链条高质量培训体系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教育体系,这就需要构建职前职后全链条的高质量培养培训体系。就职前来说,《意见》要求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并提出重点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提高师范生培养层次、改革招生制度、改革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能力培育、改革培养体系、完善质量保障机制、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等。有学者曾提出高质量职前教师培养的十个条件,分别是大学普通本科及以上院校、专业学院体系及其教师教育的学科专业制度、设计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选拔制度、小班化教学和互动参与的大学课堂模式、以研究为主的专业训练、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属性、鲜明的教学理念、学科课程和专业课程整合、较长时间的独立专业实践、高质量的教师教育者队伍。[10]对于职后教师培养,《意见》除明确指出高素质之外,还针对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分别提出善保教、专业化、双师型、创新型的要求,同时,完善区县教师教育体系,构建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此打造高质量的一体化教师培养体系。

(三) 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教师队伍治理现代化

开展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完善教师管理体制,推进教师队伍治理现代化。《意见》明确提出了教师队伍体制机制改革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其中,近期目标是“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普遍建立”,远期目标是“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上述战略目标,我国将从教师编制改革、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教师工资制度改革、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校长队伍管理改革、现代学校制度改革、教师荣誉制度改革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教师管理制度创新。如在编制改革上,实行教职工编制区域统筹配置和加大跨区域调整力度;在人事制度改革上,将在国家特殊公职人员的基础上深化教育公务员制度改革;在工资制度改革上,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适度向农村偏远学校、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在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上,完善符合中小学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实现职称与教师聘用衔接,建立符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总的来说,就是要明确政府、学校、社会在教师治理体系中的权责边界和相互关系,实现教师队伍管理改革的重心从内部系统治理转向外部合作治理,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队伍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问题。[11]

(四) 补齐教师质量建设短板,夯实高质量教师队伍基石

我国幅员广阔,教育资源的地区差异较为明显,尽管经过十多年以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为指向的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教师队伍仍有很大地域差异,也存在不少教师质量建设的短板。那么,这一短板在哪里呢?无疑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地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对此,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前司长曾指出, “要抓住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环节,定向施策、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机制,提高特岗计划乡村教师招聘比例,鼓励地方大力培养 ‘一专多能’的本乡本土乡村教师”,认为“基层创新的经验是我们未来改革的源头活水”。[12]立足新时代,补齐教师发展短板需要我们创新乡村教师管理体制,完善乡村教师激励制度,特别是要在绩效工资保障、荣誉制度、编制改革、职称评定、乡土资源开发、教师培训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唯有如此,才能最终建成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夯实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基石。

(五) 完善教师质量保障体系,筑牢教师队伍高质量防线

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上述几方面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健全教师队伍的质量保障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内部动态保障指标体系建设,二是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外部保障体系建设。对前者而言,需要在现有教师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指标体系,以体现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诉求,彰显发展性、动态性、生成性,同时,建立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督导反馈机制,将其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后者来说,则体现在政治保障、组织保障、经费保障、技术保障等维度上。在政治保障上,要强化各级党组织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确保教师队伍建设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组织保障上,加强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教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经费保障上,要确保教育经费优先安排、足额发放,完善经费投入结构、比例、领域和地区,并纳入绩效评估;在技术保障上,要着力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领导力,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不断提升教师的数字化素养。通过上述保障体系建设,不断筑起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平台。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高质量质量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质量”知识巩固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