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美画作中的一滴墨渍
—— 一位老班的自我松绑①

2021-02-13陈铁苹

上海教师 2021年1期
关键词:小王画作班级

陈铁苹

(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 北京 100020)

在教师生涯中,如果没有做过班主任,也许不是一个完美的老师。如今我做了31年的班主任,成长为市、区优秀班主任,有了自己的区级名班主任工作室,还出版了自己的专著……应该说是完美的。但因没教过一、二年级,总觉得还有点缺憾。就在五年前,我终于接了第一个一年级班,可以带一个完整的六年,真是梦寐以求。做最完美的教师,为教师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 憧憬——创作一幅最完美的画作

2015年9月1日,看着40个天真无邪的“小豆包”,我欣喜若狂,眼前仿佛铺着一块洁白的画纸,憧憬着六年中,我精心描绘着孩子们快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毕业典礼上呈上一幅最完美的画作。

这五年,我从“六年为学生一生奠基”的视角出发,凝聚家校共育的合力,让每个学生快乐、自信、健康地成长。我们秉承着学校的“云鹤精神”,创建了“云鹤班”,通过云鹤精神,文化育人。我使出积累了20余年的教育经验,想出各种策略,培养坚持做事的好习惯:坚持阅读,现在孩子们年平均阅读量近千万字;坚持星级评价,将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学生的愿望、家长的期望结合,制定了一套好玩又有趣的动态星级评价标准,在争星中学生良好习惯得到了培养;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课程实践探究,漫步在天坛公园、国子监、东岳庙,游走北京中轴线,探究北京小吃、老字号,研究中国龙文化、传统服饰文化等,把生活引入课堂,再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使学生学会学习,提升责任感,做一个有担当的社会人;坚持“明星学生”展播活动,美食小达人、二战知识小达人、钢琴小王子、美丽小主播……人人都是班中不可或缺的一颗星。我憧憬着小云鹤们起飞的羽翼更加坚实。

明年就毕业了,我希望到时候,快乐的小鹤们羽翼丰满,携手并肩,迎着喷薄欲出的朝阳,展翅飞翔。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一幅画卷啊!

二、 破坏——完美画作中的一滴墨渍

就在我每时每刻为画作完美而倾心构图、凝神运笔时,班中的小王同学却像一滴突兀滴落的墨渍在画纸上显得那么扎眼。①本文运用了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这个理论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本文从小王的个体发展中涉及的小环境、中环境、外环境和大环境四个系统进行了分析。

小王同学胆子大、敢想敢做,好逞强、不愿受约束、好反抗,越到高年级逆反心理越严重。一年级时,就在厕所小便池里踏尿溅到别人身上,搞得小朋友过来告状,他满不在乎地说一句:“我没有。”操场上用粉笔写骂人的话,给老师起难听的外号。体育课上,老师让体育委员收垫子,他不想跟大家站队,自行跑去跟体育委员争抢收垫子,结果两个人吵了起来。小王连喊带嚷,拳打脚踢,一脚踹到体育委员的下身关键部位,口中还振振有词:“谁让他跟我抢的?”他上课无拘无束,各种接茬的话随口就说。老师提醒制止他,他就发出怪声音,成心气人,有时脾气一上来,张嘴就骂老师。

他很好面子,出了问题,同学告状,老师追问,他总能找到理由来遮掩。一天中午,我在给孩子们分午饭,其他班的同学告诉我,小王去厕所撕了很多卫生纸,团成团,沾上水,往天花板上扔。我马上跑过去一看,天花板上粘着一块块“膏药”,地面上全是水,一片狼藉,保洁阿姨正犯愁呢。还没等我开口,他马上说:“不是我,我没扔。”同学们都证明他扔了。他立马又说:“不是我一个人扔的,我只扔了一个。”看他那蛮横的样子,我压住满腔怒火告诉他:“现在不是扔几个的问题,是扔没扔?”“扔啦!”他小脖子一扭,浑身还乱颤,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我严厉地批评了他几句,让他向保洁阿姨道歉,他满不在乎,含糊其辞地说“对不起”,毫无真诚之意,明显是口服心不服。这分明就是在挑战我的心理底线,我气愤地说:“让你家长看看你的状态!”心想“你别着急,我还收拾不了你?”……

每天不是孩子们向我告状,就是任课老师找我反映小王上课违反纪律。我越是用心描绘心中的完美画作,小王就越像画纸上一滴突兀的墨渍那么刺眼,挥之不去,困扰着我,让我痛心。

三、 维护——试图刮掉画中的墨渍

做了三十来年班主任,“我要优秀”的心态早已内化成一种习惯。我对工作要求的标准越来越高,班中有一点点瑕疵我都很在意,都想尽快弥补和纠正,尽力维护优秀的形象,试图刮掉画中的墨渍,保证画作的完美。

(一) 十八般武艺,屡试屡败

无论小王怎么折腾,我都会使出十八般武艺来解决问题。从开始的苦口婆心讲道理,到后来的严厉批评;从私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到召开班会,试图集体带动;从各种评价激励,到与家长沟通。但小王仿佛就是“油盐不进”,一切都无所谓。他的行为经常让很多同学受连累、受欺负,而且同学们对他屡教不改的行为也比较厌烦,渐渐地都开始远离他,能跟他一起玩的伙伴越来越少。

2019年11月,还有两周就轮到我们班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做班级文化展示了。我想利用小王会跳街舞的特长,由他组建一个街舞社团,跟几个小伙伴一起进行表演。一方面让他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能改善他与同学们的关系。于是,我组织全班一起欣赏他的街舞视频,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但也只有四名同学勉强报名参加。前两次训练,我跟他们一起练,关键是不能让他离开我的视线,我担心他会欺负同学,又弄出乱子。为了鼓励他和街舞团的团员,我也参与其中当起了学生,跟他一起学跳舞。但他只顾显摆自己会跳,而忽视其他人。我尽力告诉他应该怎么教其他同学跳。总之,能让他做一些事情,让他从中感受到跟同学友好交往的快乐,我心里还是有一丝安慰。

然而好景只维持了两天。第三天中午,因为他没有完成数学课堂作业,老师要找他补课,加之我还要组织下午的全年级家长讲堂活动不能陪他们训练,当天的排练只能暂停。尽管我答应他,一定会找时间把这次排练补回来,但是小王一百个不行,非要去训练不可,无论怎么讲、怎么哄都不行,就得依着他才行,一口一个“不行,我就得现在去练街舞”。正在我试图和他继续沟通的时候,他突然跑上讲台,小手一挥,大喊一声:“街舞队排练去!”我当时气得肺都要炸了,也随之大喝一声:“不许练!”一个中午,他就这样折腾得我心情低落到谷底。下午全年级学生在会议厅听家长讲堂的课,我安排他坐在后面,坐在我身边,他又是一百个不乐意,说啊,笑啊,在椅子上乱颤……非得引起别人的注意,授课老师也因此不得不几次暂停讲课。他就是在向我示威:“我就是不服,你能把我怎么样?”最后为了保证会场秩序,杨主任把他带离了会场。我的脸火辣辣的,气愤、委屈、无奈,一股脑儿涌上心头,眼泪在眼圈里打转,无计可施。身心俱疲的我多么希望有什么惩罚措施能让他畏惧,能助我一臂之力;可是,一无所有。

(二) 家校携手,频繁遇冷

这五年,我也曾多次与小王的家长联系,力求家校携手帮助小王成长,但每一次都让我心灰意冷。

小王的爸爸是我们区一所学校的德育副校长,每天很早就去学校,经常很晚才回家,他回到家时孩子早已睡觉。自从教小王以来,邀请家长来学校面谈非常困难,电话的那一头总说工作忙,来不了。就算在电话里交流,家长也表现得很不耐烦。小王的爸爸很强势,又好面子,听不进老师说孩子不好,如果听说老师请家长,对孩子就是一顿痛骂暴打。小王的妈妈是幼儿园老师,有时能勉强到学校,但也是面无表情地听着,淡淡地说:“老师,我回去教育他。”

曾经有一次,我把小王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告诉给了来接他的舅舅,当天晚上,小王父亲在电话中一连串地质问我:“我的孩子怎么啦?是你不让他上学了吗?”家长劈头盖脸地冲我这么一通,气得我浑身发抖。等他说完后,我慢慢地跟他聊了半个多小时。虽然沟通最后以表面上相互理解的状态结束,但我心里极其痛苦,眼泪扑簌簌地落下来。我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在小王身上下这么大功夫,煞费苦心,不但得不到家长的任何肯定,而且还要遭受如此待遇。回想自己以前遇到的学生家长,不管孩子再有问题,家长跟老师交流都是积极配合的,是跟老师站在一起的,从没有遇到站在老师对立面的家长。我甚至觉得我的言行如若有一点闪失,小王的家长就会投诉到学校,给我一票否决。我每天面对小王就像在走钢丝:管他,我已无能为力;不管他,全班上课受到干扰,班级荣誉受到损失。挫败、憋屈、苦闷……我每天好累好累,身心俱疲。

(三) 优秀老班,如困兽斗

不抛弃、不放弃,优秀的老班怎能畏缩?一定还有办法。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在班中又开展“写赞美日记”活动,鼓励同学们每天细心观察班中的小事,来夸夸身边的小伙伴,每天午餐休息时请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为此,我还召开了班委干部会,让他们有意识地多观察小王细小的优点进行表扬。同时我又担心这会让小王觉得不自在,于是我尽力引导全班互相点赞,让小王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全班同学和老师对他的关爱、温暖。但对于小王,中午受夸赞时挺高兴,下午就又回归原样,该闹还闹。这让我有一种被耍弄的感觉,心里不住地抱怨怎么会这么倒霉碰上这样的孩子。

为了创作出最完美的画作,小王每次出现问题,我都会尽快去纠正,就想把画作上的这滴墨渍,用小刀轻轻地、快速地刮掉,不留一点印痕,维护我心里的完美。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小王愈加反抗,不想被教育,不想被约束。音乐课上他把大家公用的音乐书撕碎扔到柜顶上;数学老师让他改错后再去操场活动,他就使劲踢班级书架以示抗议;体育课上没有安排篮球运动,他随意玩篮球,老师制止,他就踢篮球,还故意攀爬校园围栏……他想做什么就要做什么,否则就是各种控制不住情绪的反抗。而我的班级又怎能允许任课老师说存在纪律问题?一个工作三十来年的优秀老班,连一个小淘气都驯服不了,我怎么给年轻老师树立榜样?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我曾经将小王的情况跟学校做了交流,想借助学校的力量教育他。学校领导找到了他,与他谈心,沟通,提希望、定目标。当着校领导的面,小王表现得尤为乖顺,保证遵守纪律,不再损坏集体荣誉。校领导摸着他的头,给予他极大的鼓励,临别时他还跟领导合影,高兴地回到班里。看着他的表现,我松了一口气,心想:“上级的干预还真有效果啊!”可是兴奋的心情还没来得及回味,小王就又在厕所弄了一裤子水,把卫生纸一圈一圈缠在头上、脖子上、大腿上,像个战场上的重伤员在班中哗众取宠。去了两次校区主管那里,每次回来却变本加厉,他认为是我给他告状了,他要求:“不许跟我爸爸联系!”问及为什么,他说因为爸爸会打他。听他这样说,我又觉得这孩子也确实可怜。

可是,多次求助校领导,最终教育效果依然寥寥。此时,我觉得不但给领导添了麻烦,也在领导和同事面前丢人,没面子。何况小王的父亲是德育副校长,与我在同一个区工作。这些都让我想要证明自己优秀的渴望更为迫切。我要做到最好,才对得起一个个奖章、证书,才对得起“优秀老班”的称号。荣誉的光环如同紧箍咒束缚着我,内心压抑极了。我一心想快速刮掉墨渍,尽快解决小王的纪律问题。于是我找他谈话,从轻言细语到忍无可忍的大发雷霆。在班中开展集体活动,其他同学都受教了,而他却无动于衷。每一次都费尽心力,想与家长配合,但都碰了壁。到头来,还是苦口婆心地说教。刀刮墨渍的力度越来越大,我的执着似乎伤害了小王的心,我跟他说话,他眼睛根本不看着我,小脑袋左摇右晃,两手插兜,两腿乱颤,一副不满的样子。我愈发感觉画纸刮到了只剩薄薄的一层,但还有痕迹,我真的不敢再刮了,特别害怕失去整张画作。失落、无奈、痛苦、委屈……各种消极情绪把我包裹在一个茧里,内心呐喊着:“一定要完美,我要最完美的画作!”

四、 迷茫——寻觅画作上的留渍人

教了小王五年,仍旧转变不了,我每天挣扎在不解、苦闷和焦虑中,度日如年,想逃避但又不甘心。一个“优秀”的老班,不能对“混世魔王”坐视不管,我望着画作上那扎眼的“墨滴”陷入沉思,我还能怎么办?

(一) 惊天逆转——小王父子“变了”

“终于放假啦!”我长呼一口气,一想到一个寒假都不用跟小王交锋,真是太幸福了!甚至内心深处隐隐地在幻想,如果他下学期能转学,那该多好啊……但这种逃避的背后,还有一种不甘心:不把他教育好,怎么证明我是个货真价实的优秀班主任?当初接班时憧憬的最完美作品呢?完美画作上的这滴墨渍,成了我心中的结。

没想到寒假刚过一周多,席卷全球的疫情暴发了,大部分人都自我在家隔离。为了让孩子们居家的生活和学习能丰富多彩些,班里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每次活动小王都认真参与,家长拍来的套被罩、洗衣服的小模样特别可爱。看着他的照片,我想,这个孩子开学我还得面对啊,得趁着假期加强一下联络,让他知道老师还惦记着他。于是我拨通了小王妈妈的电话,让她把电话开免提,跟孩子一起听电话。长胖了没有?都看了什么书?每日三餐要按时吃饭,生活要有规律……半个多小时里,嘘寒问暖,亲切交流,孩子和妈妈都表现得很轻松愉快。后来,我跟小王商量,让他为班级的活动宣传做一个美篇,他特别痛快地答应了。他们母子俩都是第一次做,反复切磋,第二天呈现出了特别精致的美篇。我转发到班级群里,还发了朋友圈,特意对此进行了表扬,家长们也给了小王特别的鼓励。这一次友好的交流,像一团小火苗在我的心中燃烧起来,我对他每天的作业也更加细致地点评,小王对班级群里的活动也表现得越来越积极。

更让我惊喜的是在2020年2月17日“停课不停学”的第一天。线上的课非常拥堵,大家观课的效果非常差。我突然接到小王爸爸的短信,他告诉我区内线上课直接点击链接地址,不用登录就能观看。我转发到班级群里,一下解决了大家的燃眉之急。我当时为小王爸爸的举动惊喜得从床上蹦了起来,惊呼:“哇,这是怎么了?小王爸爸竟然主动跟我交流了!”瞬间我的心就像密不透风的房间里打开了一条缝,透过一股清风,我兴奋极了。

(二) 不是他的错,难道真的都是我的错

线下“混世魔王”一样的小王,疫情期间怎么会突然有这么大的变化?这个困惑扰乱了我的心。一次交谈、几次鼓励就能使父子两人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这分明是讲不通的。我陷入深深的彷徨与迷茫,我不愿相信又不由得偷偷揣度:难道这都是我的错?正当我彷徨时,叙事探究工作坊团队的老师看到了我写的故事,陈教授和老师们与我一起展开线上的交流讨论。在工作坊的云课堂上,任老师用我的故事做了“无往不胜者的自我松绑”的系统分析,建议我在故事中与自我对话,澄清情绪,探寻内心的成长。安老师帮我对“小王事件”进行再理解:为什么优秀的光环成了紧箍咒?我需要先找到松动紧箍咒的契机。在我试图为小王的成长护航的同时,实际上小王也是在帮助我成长。陈教授耐心地告诉我要回溯自己的成长经历:怎么成长为优秀的,又是怎么一步步被优秀捆绑的?学习合作小组的老师们展开头脑风暴,帮我挖掘故事背后的成因。渐渐地,我仿佛看到了“这滴墨渍”对于我的意义。

五、 接纳——系统思考与珍爱“这滴墨渍”

三十来年班主任的成长历程,我从稚嫩的小老师成长为“优秀的老班”,其中的酸甜苦辣咸,唯有自己知道。工作中遇到困境如何去化解?在工作坊的学习中,我学会了运用生态系统的思维方式,只有脱去“必须优秀”的坚硬外壳,在懂得发挥优势的同时还要挖掘真实的自己,尊重、接纳自己和学生,理解完美画作中的这滴墨的真正价值,让自己变得更加真实而柔软,才能回归教育的初心,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成长。

(一)“优秀”变成了“紧箍咒”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是多么励志的一句话,可在我身上,优秀却成了包袱。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看着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苦劳作,自己下定决心要靠知识改变命运,逃出那片黄土地。我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全优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师范学校。1989年毕业时,我是屈指可数的择优分配生,从农村来到了北京市中心的一所小学教书。为此,爸爸奖励了我一辆“飞鸽”自行车,自己能够在邻里乡亲间给父母争光,觉得特别自豪。

工作以后,初生牛犊不怕虎。一些教法自己搞不太懂,课上教不明白的,就真诚地跟孩子们一起讨论,站在讲台上的经常是可爱的孩子们,而不是我。我靠着勤奋踏实、虚心好学和真诚热情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他们都挺争气,我带的班级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运动会、卫生评比等都不错,还评上优秀班集体。五年后我就被评为了区级优秀教师。第一次获得这样的殊荣,兴奋之余又增添了自信,我更有干劲了,憧憬着自己将来会更加优秀。

在后来的教学路上,我越来越顺利,在全校教师中我第一个获北京市班主任“紫禁杯”特等奖,第一个在全区做了名师展示,第一个拥有了区级名班主任工作室……面向全国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越来越多,每次交流中我都把自己的成功做法分享给别人,这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充实感和满足感。我回到班中就想做得更好,更有新意,要不断推陈出新。在不断的实践积累中,我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榜样,影响力和受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校内我成了“无所不能”的班主任。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做事完美、追求优秀”不知不觉成了我的事业标准。家校活动有声有色、常规习惯年级优秀、科任课让授课教师省心,等等,这些我觉得是理所应当的,这才能称之为优秀。当学生有了问题,我会条件反射一样地要马上纠正,认为下次不能再出现类似的情况才能证明我优秀,才能迎合老师们心中期待的“无所不能”,才能在工作室中给老师们树立榜样。就这样,不知不觉中“优秀”成了我身上一个重重的包袱。

为了帮助小王,我用尽了十八般武艺,但目标指向是“你要听我的话,我的画卷上不需要这滴墨渍,你要成为我需要的色彩”。由于自己一直优秀,我似乎很难理解学困生真实的心理活动。现在静下来分析小王那天非要闹着去练街舞,可能是想两周时间内练好,要代表班级在全校展示,不抓紧时间练就来不及了。而我,想到的是他不能离开我的视线,不能出乱子,不能给班级抹黑,班级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我去做,他一个人每天太牵扯我的精力了。

每天面对40个孩子,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和教学任务繁杂而琐碎:小到学生穿脱外套、吃饭、喝水、上厕所,大到教学设计、批改作业、关注学习效果,从卫生到纪律,从习惯培养到身心健康,行外人眼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在我们看来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一天,睿睿情绪低落地走进教室,询问后得知因父母吵架,妈妈生气回了姥姥家,自己哭了一宿没睡好觉。放学后,我像居委会大妈一样做夫妻调解工作,直到一家三口开心地和好了,我才走出校门。一天,彤彤不敢交作业,原来是头天晚上妈妈嫌她作业磨蹭,写得不好,一怒之下把本子撕了。我课下先帮助孩子补好作业,又进行心理帮扶,晚上跟家长电话沟通……每天想得到的和想不到的事情如天上的星星那么多。每个孩子都是我心中的宝贝,我愿意倾尽全力,做到完美,不辜负家长的期望,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所以,教这个班五年来,为创作最完美的画作,我连睡觉做梦都在跟小王交锋,总想做到最好。即使科任老师说“班级整体特别好,就小王随便说话”,我听了都会像针刺了一样很不舒服,“不完美”的别扭感立刻涌上心头。在我心里,就算班级整体再好,也都会被这“一滴墨渍”彻底遮掩。我的情绪如波涛汹涌的海浪,不断翻滚,不能自拔,以致我每天被坏情绪左右,带着苦闷和无奈、带着委屈和焦虑上课,我仿佛走入了黑洞,看不到光明和希望。孩子们经常跟家长说:“陈老师今天心情又不好了。”“陈老师不爱笑了,没有以前漂亮了。”我发现,孩子们阳光可爱的笑脸也渐渐少了,心里对孩子们的歉疚油然而生。

多年来,每每获得一个新的荣誉,捧着红彤彤的证书,我内心的喜悦都是短暂的,更多的是马上思考下一步我怎么更优秀才能让“优秀”实至名归。渐渐地,为了维护在他人心中“高、大、全”的形象,我对自己的要求愈发高起来。荣誉如同一道道“紧箍咒”,束缚得我喘不过气来。多年来,我要永葆昂扬的斗志,对得起大家称赞的“火一般的铁苹精神”。教育系统内长期实施的教师队伍评优制度,让我这样的少数人脱颖而出,成为一定范围内被大力宣传的典型人物。在众星捧月的聚光灯下,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同时我也要求自己时刻控制自己的一言一行,以符合标杆该有的形象。久而久之,我自己深感压力之大,内心变得越来越脆弱,外表也变得越来越坚硬。

(二) 放下包袱,给自己松绑

叙事探究工作坊的研究,启发、引导着我从多元视角看待小王这滴特殊的墨渍的教育意义,用系统思维揭开我心头的迷雾。向着优秀的目标成长,这毋庸置疑;将荣誉的光环作为迈向更高台阶的基石,这也无可厚非。但是我们需要守住教育的初心,回归教育的本真,理性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所映射出来的自己对教育的认识。

不知多少次,在与小王谈话时,我真诚地说:“老师、家长和同学都在帮助你,我们都在陪伴着你。”看似多么贴心、温暖的话,却招来小王冰冷的一句:“我不需要帮助!”我痛心他的不懂事:这都多少年了,我对他不抛弃不放弃,班级管理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他的身上,就算是块石头也该被焐热了吧。他怎么就感受不到我的真心呢?工作坊任老师和我共同分析“帮助”这个词背后的含义。为什么一听到“我们都在帮助你”这样的话,小王就会抗拒,甚至有时可能“爆炸”呢?“帮助”背后似乎暗含对小王的否定判断:“你不行,你有问题,你有困难……”而且,不管小王接受不接受,我们都要给予他外界干预。而胆大敢为的小王岂能容许他人说自己不行呢?因而就越发抵触、抗拒这些所谓的帮助。作为教师,尽管我还没能破解走进小王内心宝库的密码,但是至少,我也不该在探寻的途中启动他的“防御机关”。思考到这里,我的内心似乎有了一丝丝的光亮,照亮通往宝库的第一个台阶。我应该做的是先理解小王的真实需求,找到能够被他接受的、能够真正影响他的教育方式。

2020年9月1日,终于迎来了疫情后的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我重新安排了座位,采取孩子们自愿组合的办法。我观察了小王半天,他找不到组合有点小沮丧,我用眼神鼓励他,一会儿小王主动找到了几个同学,说了几句,脸上露出了笑容。小王被安排到了教室的中间部分,没有坐回那个多年的“特别关照”座位。他前后左右地看了看,我送给他一个微笑,他也咧嘴冲我笑了笑。现在我明白了,疫情前后变化的不是小王,而是我。

每天他高高兴兴地来到教室,我给他测体温,他会主动说“谢谢”,午餐时,他能主动帮助同学分发水果和酸奶。当然,分发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大声嚷叫的情况,但我会调整情绪,让他冷静一下再发,并为他配备一个助手。如今,虽然小王上各种课时还有接下茬、故意说笑、破坏纪律的情况,虽然体育课上跟同学又闹矛盾了,虽然还有在厕所打闹的情况……但我知道后,能够尽量摆正心态,调整情绪,心平气和地跟他交流,鼓励他自己提出改进要求。最近还让他当上了队长,举着班牌带领同学放学。我在班中还开展了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用班级活动引导小王找到自信,体验成功。

经由小王的故事,目前我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孩子内心真正需要什么?我要引导孩子感受到“班级需要我,我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集体不能没有我”。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渴望成功和肯定。教育者需要秉持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让每一滴墨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让每一种色彩都焕发存在的意义,这才是真正完美的画作。

回顾过去的五年多时间,小王这一滴墨渍,我原认为是它破坏了整幅画作的美感,必须刮掉。现在,放下包袱的我,用轻松平和的心态与他相处,感觉他牵扯我的精力少多了。现在的小王,不再是一滴刺眼的墨渍,而是这幅画作中一只羽翼渐丰、欲飞又止的小鹤。虽然还没有能翱翔于天空,但他正是构成整幅生动又写实画作的点睛之笔,真是非凡的一滴墨迹。

提笔瞬间,我一下子从抱怨转为感恩,心中涌动着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似乎听到了生命拔节的清脆声响。

我的画作还在继续创作中,小王这滴墨让我明白了要多角度看问题,要学会给自己松绑,做能放飞心灵的普通人;一个优秀老班,虽然好似永远在追求完美的路上,但要有正确的自我认知,悦纳自己和他人;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异彩。期待毕业时,我的画作是充满温情和智慧的,墨迹淡淡地晕染开去,化作一条清澈的溪水,一位老者坐在溪边,望着远处天空中一群比翼翱翔的云鹤,向着高远的天边飞翔,飞翔!

猜你喜欢

小王画作班级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减肥
学生画作欣赏
麻辣烫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借钱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