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塑上海教师的灵魂,做未来教师的灯塔

2021-02-13朱连云

上海教师 2021年1期
关键词:上海教育教师

朱连云

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今天很高兴能出席《上海教师》的首发式,作为一名上海的教师,我看到《上海教师》自然有一份亲切感,同时也真切地希望她能真正地代言上海教师、宣传上海教师,成为上海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家园。

刚才聆听到各位大咖的真知灼见,很受启发。我想谈一下个人对上海教师的想法。

上海教师的内涵是什么?我认为,就是“海派”两字!海纳百川,上海教师不封闭,善于向他人学习,世界有的教育方式,在上海都能找到印记;上海教师又很能扎根,有强烈的民族自强精神,家国情怀很深厚,具有中国气派。“海派”的文化内涵具体体现在以下这几个词上。

一是“全球眼”。无任是近代还是当代,上海的教师一直是开眼看世界的,勇于、善于吸收全世界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前沿教育理论。2018年OECD开展的“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再次印证上海教师是具有前瞻性眼光和全球眼的。在“教师认同建构主义教育理念(思维过程比内容更重要)”一项调查中,OECD教师的认同率是84%,而上海教师的认同率是96%;同样在“教师认同建构主义教育理念(思考是学习的好方法)”一项调查中,OECD教师的认同率是82%,而上海教师的认同率是93%。

二是“中国心”。上海教师很有家国情怀,很会将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转化为本土行动,强调“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陶行知是,陈鹤琴是,当代的人民教育家于漪更是,爱国、爱家渗透到骨髓里。现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上海教师的印记,如果没有家国情怀、中国心的话,就不会有舍小家为大家的持续奉献。

三是“专业脑”。改革开放后,上海涌现出了很多在全国有名望的教师,吕型伟、段力佩、于漪、袁瑢、顾泠沅、刘京海、倪谷音、张思中、钱梦龙、冯恩洪……2017年由中国教育学会等八家单位联合推选中国当代教育名家,评选的上海教师最多。同样2018年TALIS调查结果显示,上海教师的“学科认知”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愿望”的能力和专业水平远高于OECD教师的水平。

四是“创新手”。地区和历史孕育了上海教师有主动求变的改革创新精神,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宝山实验到段力佩“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茶馆式教学再到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后茶馆式”教学,从上海走向全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果不计其数,仅改革开放后,向全国推广的就有四个:顾泠沅青浦数改经验、成功教育、愉快教育、张思中英语教学法。2012年以来上海学生的学业成就连续在PISA测试中名列第一,其主要的经验是上海连贯一致的课程教学改革。

上海教师值得宣传,让全世界能听到上海教师的声音,《上海教师》承担着这份使命。

同时,在成绩面前我们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对标国际、面向未来,上海教师促进21世纪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能力不足,2018年TALIS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布置一周以上的长作业或项目学习)”和“我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完成作业”两项调查中,上海教师明显落后于OECD教师的均值。对标长三角、面向全国,当前上海中青年教师的人文学术底蕴、影响力恐怕不如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是我们太功利了;二是很多优秀的教师走上了领导岗位,优秀教师遭遇“夭折”;三是优秀教师缺乏独立自主的成长空间。这正是需要《上海教师》加以鞭挞和警示的,《上海教师》有这份职责。

最后说说我内心对《上海教师》的期盼,套用一句——重塑上海教师的灵魂,做未来教师的灯塔!

猜你喜欢

上海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上海电力大学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