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腹部带蒂皮瓣在手部外伤组织缺损患者修复中的应用比较

2021-01-3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450000蒋建召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供区手部外伤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450000)蒋建召

各类事故均可导致手外伤发生,发生手外伤时可造成组织缺损,累及血管、神经等,需及时修复,浅表性损伤植皮修复即可,但对于伴有组织缺损者损伤创面较大时,需行皮瓣修复,加之手部结构较为精细,增加治疗难度,若治疗不当可致残,因此恢复手部外形、保留手部功能是皮瓣修复的重点[1]。临床皮瓣类型较多,如腹部带蒂皮瓣、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等,各具优缺点,而目前关于采用何种皮瓣修复,临床尚未统一。本研究对手部外伤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探讨两者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手部外伤组织缺损患者83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A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21~65岁,平均(41.89±10.05)岁;缺损面积45~140cm2,平均(92.10±23.04)cm2。B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23~65岁,平均(43.71±10.16)岁;缺损面积40~140cm2,平均(89.65±24.06)cm2。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选取标准 ①纳入标准:患者因机械性损害(刀切、绞伤等)致使手部外伤组织缺损,需行组织缺损修复;未出现其他部位组织缺损,且肢体功能正常;患者意识清楚,病情稳定。②排除标准:伴有凝血功能与免疫系统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全身多处损伤且危及生命者;认知功能障碍者;肢体或关节有病理性病变者;伴有其他创伤性感染者。

附表 两组手术前后炎症反应比较(±s)

附表 两组手术前后炎症反应比较(±s)

组别 例数 IL-6(ng/L) CRP(mg/L)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前 术后1个月A组 42 340.45±30.26168.41±28.95 7.58±1.41 3.40±1.01 B组 41 337.52±31.41201.12±30.25 7.25±1.69 6.13±1.57 t 0.433 5.034 0.967 9.444 P 0.666 <0.001 0.337 <0.001

1.3 方法 均接受臂丛麻醉,常规清理创面,清除坏死污染组织,并游离创面血管,严格止血并使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之后根据创面大小、形态进行供区皮瓣设计。

1.3.1 A组 接受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术前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患者股前外侧穿支血管位置,进行标记,依据患者手部外伤组织缺损面积与形状设计所用供区皮瓣(皮瓣各径线>受区0.3~0.5cm,切取层次包括皮肤、软组织,在深筋膜下进行供区皮瓣游离);切开皮瓣前内侧至阔筋膜表面,游离掀起皮瓣,准确定位皮瓣穿支,选取1~2支穿支(粗大)作为皮瓣供血血管,确定切取范围;游离股前外侧动脉主干,保证血管蒂长度满意,切开皮瓣外侧,将除血管蒂外的皮瓣全部游离,保留其周围3cm筋膜,并检查皮瓣远端血运,剪除周边筋膜、深层脂肪组织,修薄皮瓣;皮瓣血运良好,将其移至受区,与相应动脉、静脉、神经等吻合,对皮瓣与周围皮肤进行缝合。

1.3.2 B组 予以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依据患者手部外伤软组织缺损程度进行腹部带蒂皮瓣设计,在患者深筋膜浅层撕起皮瓣,适当修剪皮下组织,但要保留部分蒂部皮下组织;依据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在患者腹部设计皮瓣,保证皮瓣面积需较手部缺损扩大10%,切开皮肤与皮下组织,进行皮瓣剥离,保留皮瓣血管穿出点周围软组织,修剪皮下组织,检查血运;修复时保证皮瓣组织面向上,然后坡形修剪皮瓣边缘,保证与受区吻合,术后固定患肢,进行包扎。

术后常规进行制动、止痛、抗感染、保温、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皮瓣血液循环,定期更换敷料。

1.4 观察指标 ①修复优良率。优:皮瓣全部成活,能适应周围皮肤,手部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炎症反应[拆线后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正常];良:移植皮瓣与周围皮肤存在小差异,手部外形及功能可及时好转,皮瓣发生轻微炎症反应(拆线后CRP等炎性因子偏高),对症处理后Ⅰ期能愈合;可:移植皮瓣与周围皮肤明显存在差异,手部外形及功能有所恢复,但皮瓣部分坏死(拆线后CRP等炎性因子明显偏高);差:皮瓣坏死,手部外形及功能无改变,炎症反应明显,统计两者修复优良率。②炎症反应,采集术前、术后1个月两组外周静脉血,常规离心取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CRP水平。③恢复进程,统计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长。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修复优良率 A组修复效果:优18例,良20例,可3例,差1例;B组修复效果:优10例,良17例,可8例,差6例。A组修复优良率为90.48%(38/42)高于B组的65.85%(2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6,P=0.007)。

2.2 炎症反应 术后1个月,A组血清IL-6、CRP水平低于B组(P<0.05),见附表。

2.3 恢复进程 A组创面愈合时间为(6.87±2.02)d、住院时长为(19.53±3.01)d;B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3.26±3.11)d、住院时长为(24.89±4.12)d。A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长均短于B组(t1=11.127,P1<0.001;t2=6.780,P2<0.001)。

3 讨论

手部外伤组织缺损严重影响手部活动与外观,目前临床多采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修复方式不一,若治疗不当,极易发生创面感染,加重病情,因此依据手部缺损范围、皮质、血管分布等选择合适皮瓣移植对患者恢复至关重要。

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外伤组织缺损,需将手部固定在腹部4周左右,临床技术要求低,取皮瓣简单,供血尚可,但临床应用发现,腹部皮瓣延展性较差,存在色素沉着问题且皮瓣并无感觉,降低患者修复后主观感觉,加之其属于带蒂皮瓣,需行二次手术断蒂,可能导致皮瓣断蒂时部分裂开,增加感染风险,影响治疗效果[2]。有研究发现,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可避免上述二次断蒂,提高治疗效果[3]。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对于手部外伤组织缺损者而言,供区部位隐蔽,颜色相差不大,且皮下组织少,故可制备超薄皮瓣,增加外观满意感,同时可直接关闭供区,减少供区损伤,防止再次植皮带来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且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血管蒂较长,血管直径较大,利于血管吻合,还可选择性携带皮神经,通过神经吻合加速患者感觉功能恢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成活率与恢复进程均有较为明显的优势[4]。因此,本研究中A组修复优良率高于B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长均短于B组(P<0.05),说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效果更佳。此外,手部外伤组织缺损患者伴有炎症反应,影响创面愈合,IL-6、CRP等炎性因子可较好地反映机体炎症程度。本研究结果发现,术后1个月,A组血清IL-6、CRP水平低于B组(P<0.05),说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可避免二次断蒂过程,减少感染风险,患者皮瓣成活率更高,同时减轻创面水肿,促进创面愈合,从而明显减轻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外伤组织缺损相比,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效果更佳,能明显缓解机体炎症反应,促进手部外伤恢复。

猜你喜欢

供区手部外伤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游离前臂皮瓣术区闭合方法的研究进展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下腹部浅动脉穿支皮瓣与前臂皮瓣供区远期功能恢复的比较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