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急强化护理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2021-01-29路佳丽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34期
关键词:监护室心内科重症

路佳丽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实验室,辽宁沈阳 110002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风险亦随之增高,积极做好风险防控,以提高风险防控效率十分必要。鉴于此,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实施应急强化护理有十分必要的应用前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主要疾病类型,其有起病急骤,病死率、致残率高等特点[1],即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亦有极高死亡率,被认为是导致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死亡的最重要原因[2]。研究提示心内科重症患者中AMI 占比超过60%,发病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显著较低[3],故对心内科重症尤其是AMI 急性期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监护,是确保患者顺利度过疾病危重期,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4]。本研究主要探讨应急强化护理用于心内科重症患者对其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4月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AMI 重症监护室患者为研究对象,与患者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诊断以心电图结合临床表现拟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入组前精神状况正常。排除标准:入组前3个月行胸腹盆腔重大手术者、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严重感染、心肌疾病、炎症肝肾功能障碍、精神异常等。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0~65岁,平均(55.8±1.9)岁;合并内科疾病:高血压30例,高脂血症18例,2型糖尿病20例;住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时间8~48 h,平均(19.8±2.5)h。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0~64岁,平均(55.7±1.8)岁;合并内科疾病:高血压29例,高脂血症17例,2型糖尿病19例;住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时间8~48 h,平均(19.9±2.6) h。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如生命体征监护、饮食干预、药物使用指导、健康教育等;观察组联合应急强化护理。①成立应急强化护理小组: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与理论考核,提高组员对AMI 的应急处理意识与能力,积极有效的为患者救治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护理相关风险。②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对负面情绪及时评估并进行有效心理疏导。③用药指导:常规遵医嘱药物治疗,做好患者用药指导,并结合患者个体化病情,在其使用药物治疗进行动态监护,及时有效的监督患者定时定量规律用药,并注意用药后的不良反应。④仪器的管理与维护:尤其是除颤仪、抢救车等重要设备,确保其处于备用状态,从而提高抢救效率,减少和避免风险事件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两组均连续干预7 d,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肌钙蛋白I(Tn-I)水平情况;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情况。Tn-I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成人正常参考值0~0.034 ng/mL);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包括5项,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受试者对所患疾病自我管理能力越强;生活质量通过Barthel 生活指数实施评估,包括10 项,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说明受检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Tn-I 水平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Tn-I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Tn-I 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Tn-I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Tn-I 水平的比较(ng/mL,±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Tn-I 水平的比较(ng/mL,±s)

组别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7 d t值 P值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40 40 5.21±0.01 5.23±0.01 0.000 1.000 0.03±0.01 0.24±0.01 84.971 0.000 2303.150 2218.179 0.000 0.000

2.2 两组住院期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住院期间观察组发生心力衰竭、室壁瘤、危及生命心律失常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n)

2.3 两组干预后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干预后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表3 两组干预后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例数 疾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40 40 63.52±3.82 55.73±2.73 10.583 0.000 71.23±3.41 53.54±2.80 25.416 0.000

3 讨论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为救治心内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区域,具有技术力量雄厚,救治经验丰富等特点,是提高心内科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部门[5-6]。且心内科重症监护室仪器设备繁多,患者病情危重且复杂,故进一步对心内科重症监护室的临床护理提出更高要求[7-8]。

针对心内科重症监护室的AMI患者,本研究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应急强化护理,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的Tn-I 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Tn-I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AMI患者能有效降低Tn-I 水平,减少心肌损伤。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生心力衰竭、室壁瘤、危及生命心律失常的总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AMI患者能有效的减少因心肌梗死导致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9]。最后比较两组干预后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内AMI患者,在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10]。

应急强化护理提高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对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应急强化护理,结合患者个体化病情,全方位多角度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好且全面掌控患者病情,对AMI可能出现突发状况,实施预见性干预,并将除颤仪,抢救车等时刻处于备用状态[11-12]。业务能力切实落实护理核心制度,确保护理相关常用仪器操作对急危重症的抢救护理技能要求护理人员按计划在规定时间完成理论与技能培训,护士长做好督查与定期考核[13-16]。在日常护理中,有效结合患者个体化病情,提高患者对疾病主观认知度,从而提高其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和发病后生活质量,对促进早期康复有积极意义[17-18]。

综上所述,对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应急强化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心功能损伤,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主观认知,而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监护室心内科重症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重症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