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手术效果比较

2021-01-29吴云江崔鹏举

大医生 2020年19期
关键词:胸腔镜切口肿瘤

吴云江 顾 军 包 阳 吴 健 崔鹏举

(1.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江苏扬州 225012;2.大连医科大学,辽宁大连 116027)

纵隔肿瘤是临床常见的肿瘤,由于肿瘤位于纵隔,发病隐蔽,患者通常没有症状和体征,容易被忽视。纵隔具有特殊的结构,毗邻人体的重要器官。随着肿瘤的不断增大,患者可能会出现气管、食道、心脏受压等症状。纵隔内有胸导管、胸腺、气管、食管、气管、心脏等器官。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肿瘤的性质、部位和大小密切相关[1]。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临床上纵隔肿瘤多为良性,胸腺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和生殖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临床上,此类患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开胸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并发症多。随着微创理念的不断发展,内镜手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胸腔镜手术已成为纵隔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随着医疗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提高,电视胸腔镜手术应运而生。在临床方面,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适应证和禁忌症仍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分析了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手术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7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收治的70 例纵隔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 例。对照组男性23 例,女性12 例;年龄30 ~65 岁,平均年龄(39.21±8.55) 岁;病程2 ~8 个月,平均病程(4.12±1.91)个月;疾病类型:其中22 例是后纵隔肿瘤,7 例是中纵隔肿瘤,6 例是前纵隔肿瘤;瘤体直径在1.63 ~8.43 cm,平均直径(4.81±2.12)cm。观察组男性24 例,女性11 例,年龄30 ~68 岁,平均年龄(39.78±8.21)岁;病程2 ~7 个月,平均病程(4.67±1.98)个月;疾病类型:其中20 例是后纵隔肿瘤,8 例是中纵隔肿瘤,7 例是前纵隔肿瘤;瘤体直径在1.66 ~8.41 cm,平均直径(4.76±2.21)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根据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体征诊断确诊为纵隔肿瘤;研究前家属和患者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手术禁忌症、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严重感染者;肾功能、肝功能障碍者;有精神疾病、沟通障碍、意识缺失者;遵从性差者;临床资料不全者;研究前接受过放疗和化疗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术前常规准备,选择卧位,通过胸部CT 和胸部X 线检查,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前正中、右、左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健侧单肺通气,肿瘤血管阻断或完全切除,部分需行全肺楔形切除和心包楔形切除,手术病灶进行病理检验。

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全身麻醉,摆放体位至健侧卧位,前举固定上肢,头前倾20 ~30°,气管插管后开始实施手术,以患侧6 ~7 肋间做1.5 cm 切口作为观察口,在腋前线第四或者第五肋间做3 ~4 cm 切口为操作孔,术中若有困难在同一肋间取2 cm 切口作为辅助操作孔。术中以超声刀游离间隙,协助使用吸引器,并用钛夹将肿瘤滋养血管夹闭,切除肿瘤后置入标本袋,并粉碎肿瘤分块取出。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中出血、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效果标准:治愈为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病灶全部消失,生命体征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除;显效为病灶减少≥50%,临床症状恢复;有效为病灶切除<50%,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无效为病情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短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临床上纵隔肿瘤种类繁多,一般为良性,但部分仍为恶性。放射治疗是恶性淋巴系统肿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而大多数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在没有其他禁忌症的情况下适合手术治疗[2]。如果恶性纵隔肿瘤已转移或侵犯邻近气管,应根据其病理性质给予放疗或化疗。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和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纵隔肿瘤发病率明显上升。纵隔肿瘤根据部位不同。可分为前纵隔肿瘤、中纵隔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和后纵隔肿瘤,其中以神经源性肿瘤和后纵隔肿瘤最为常见。过去,传统的临床外科方法是开胸手术。传统的手术切口较大,往往需要切断肋骨和肌肉,拉伸肋骨,有些患者还需要劈开胸骨。在严重创伤和严重损伤的患者中,肩关节的运动也会受到损害。术后恢复速度很慢,并发症发生率高,效果不理想,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伤害都很大。因此,寻找一种创伤更小、效果更好的手术方法是广大临床医生和护士共同关心的问题[3-4]。

近年来,电视胸腔镜以其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电视胸腔镜手术具有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等优点。胸腔镜手术几乎不会对患者胸壁肌肉造成损伤,能有效减少过度创伤引起的应激反应,减少对患者的损伤,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器官和免疫功能的影响[5-6]。此外,电视胸腔镜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可以减少伤口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患者疼痛相对较轻,术后各项功能恢复较快,可降低术后感染风险。以往传统开胸耗时长、切口大、术中身体内环境变化明显,容易损伤血管并造成大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较高。电视胸腔镜手术创伤小,对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不易引起术后感染,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另外,电视胸腔镜手术可以更彻底地切除肿瘤,彻底清扫淋巴结,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电视胸腔镜可以详细检测肿瘤及其周围组织,有效保护肿瘤包膜的完整性,相对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扩大了手术视野。还增加了手术视野的清晰度,几乎没有死角,更符合微创的特点,患者易于接受[7-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 <0.05),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可减少手术的创伤,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x±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猜你喜欢

胸腔镜切口肿瘤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致命肿瘤忽然消失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滚蛋吧!肿瘤君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