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

2021-01-29袁文全

大医生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丁苯缺血性炎性

袁文全

(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泰兴 225411)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流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引起的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综合征,以偏瘫、失语以及感觉障碍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也会同时伴有呕吐、昏迷等症状[1]。处于急性发作期的缺血性脑卒,若未能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不仅会造成瘫痪、语言及吞咽功能障碍等后果,严重者病情还会呈进行性加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目前,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目标在于尽快恢复脑供血、供氧,维持足够脑灌注,预防相关并发症。降压、调脂、供氧等常规治疗措施虽然有助缓解症状,但对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不大,因此,临床需加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保护治疗[3]。本研究选取70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析丁苯酞治疗效果与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收治的70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电脑Excel 表格按照1 ∶1 比例将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n=35,常规治疗)和研究组(n=35,加用丁苯酞治疗)。对照组中,男性18 例,女性17 例;年龄40 ~81 岁,平均年龄(60.5±11.4)岁。研究组中,男性19 例,女性16 例;年龄41 ~81 岁,平均年龄(60.8±1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指南与标准[4];②临床病历资料完整、真实;③配合良好;④对研究用药无既往过敏史、禁忌症;⑤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既往存在脑卒中病史者;②近期内接受过手术治疗者;③合并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者;④伴有语言、听力以及精神等功能障碍者;⑤中途脱落或者退出观察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当患者入院,根据其病情程度及时给予降压、调脂、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措施,共治疗1 个月。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取25 mg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规格:100 mL(含丁苯酞25 mg+氯化钠0.9 g)]进行静脉滴注,滴注时间控制在50 min 以上,2 次/d,且2 次用药时间间隔大于6 h,当患者病情恢复至稳定状态可以出院,更改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为空腹状态下口服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规格:0.1 g×24 粒),0.2 g/次,3 次/d,共治疗1 个月。

为确保治疗效果,两组于治疗期间需给予患者必要护理干预,包括加强病情监测、指导合理用药和饮食、在合理时机尽早指导康复锻炼,以此来促进康复进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炎性因子、不良反应。

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为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超过90%;有效为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在50%~89%;无效为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在小于50%或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评分0 ~42 分,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炎性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超敏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不良反应发生包括头晕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转氨酶升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77.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0 d、20 d、30 d 两组NIHSS 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降幅更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均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86%,与对照组20.00%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类型,病因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其病理生理过程的实质为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局部脑组织坏死[5]。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出现大幅提升,已经成为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数据调查发现[6],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死率在5%~15%,而存活患者中仍有50%的致残率,且复发率也较高,约为40%。该病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存在严重的危害性,因此,一旦被确诊,需尽早展开积极治疗,以期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残率,改善预后结局。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x±s,分)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x±s)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现阶段,降压、调脂、供氧、抗血小板聚集等是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措施,虽然可以获得一定治疗效果,但整体效果不佳,无法及时疏通梗塞血管恢复血流,因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有效辅助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7]。丁苯酞是消旋-3-正丁基苯酞,其可以有效降低钙离子浓度,对谷氨酸释放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同时,还能清除楚氧自由基,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改善脑缺血区微循环和血流量,另外,丁苯酞在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方面也具有明显作用,可保护和提升神经功能[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效果的重要参考指标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NIHSS 量表较为客观和可靠,患者发病后,其脑血流灌注会明显降低,导致血流动力学发生较大变化,因此,神经功能缺损、血流动力学指标等皆可作为评价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指标。本研究结果表明,加用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确切,分析原因在于丁苯酞可作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多个病理环节,并同时发挥多种药理作用,包括:缓解与减少缺氧坏死情况、促进血管再生、促使脑血流能够尽快恢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现象等,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辅以丁苯酞,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有效性,更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炎症反应情况,且并不会较大程度增加治疗不良反应。故此,丁苯酞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效治疗方法,在患者中推广使用,以期提高患者临床受益。

猜你喜欢

丁苯缺血性炎性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环保低成本型高分子复合材料 人造草坪足球场地开发与实现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