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和炎症指标的影响

2021-01-29

大医生 2020年19期
关键词:肠梗阻结肠癌切口

张 恒 肖 明

(昆山宗仁卿纪念医院,江苏昆山 215300)

结肠癌指发生在胃肠道中结肠部位的恶性肿瘤,尤其是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部位,其为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发生率占在胃肠道肿瘤的第3 位,45 ~55 岁人群为该疾病的高发人群[1]。肠梗阻是结肠癌常见并发症,受疾病影响,患者肠腔狭窄,肠道内粪便湿润度不够,导致粪便干硬,肠内容物通过困难[2]。急性肠梗阻早期发病隐匿,不易被发现,而疾病发生后发展迅速,易导致死亡。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临床多采用手术方式治疗,但以往传统的开腹手术创口大,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恢复进度[3]。腹腔镜手术是微创手术的代表,其具有创口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的优点,成为当今主流的手术方式,被临床广泛用于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患者中。关于开腹手术及腹腔镜两种手术的比较,多为手术指标及长期生存率的对比,临床较少研究其对患者创伤应激反应和炎症指标的影响[4]。而创伤应激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免疫功能产生抑制。另外,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临床不仅追求手术效果,也越来越重视手术对患者微观因子指标的影响,如炎性因子,而是否对患者造成更小的创伤应激以及术后达到更低的炎症因子水平,正在成为客观评价一种术式使用价值高低的标准[5]。鉴于此,本研究选取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50 例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4 月至2020 年4 月昆山宗仁卿纪念医院收治的50 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分配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 例。对照组男性13 例,女性12 例;年龄44 ~78 岁,平均年龄(53.01±6.12)岁;TNM 分期:Ⅰ期4 例,Ⅱ期16 例,Ⅲ期5 例;观察组男性11 例,女性14 例;年龄45 ~79 岁,平均年龄(53.08±6.10)岁;TNM 分期:Ⅰ期5 例,Ⅱ期16 例,Ⅲ期4 例,两组患者以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细胞学及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结肠癌合并肠梗阻诊断标准;②肿瘤分期(TNM)分期Ⅰ~Ⅲ期;③肿瘤直径5 cm 以下;④预计生存期超过6 个月。排除标准:①合并腹水及盆腔转移的情况;②合并肠穿孔;③预计生存期不足6 个月;④精神障碍者;⑤不配合研究,无法坚持完成研究,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在麻醉起效后,根据患者病灶位置,选取合适的手术体位,在其下腹正中行手术切口,观察腹腔内部情况,将皮下组织逐层分离,明确肿瘤位置及大小,选择合适的切除方式,切除病变肠及淋巴结组织,检查患者出血情况,及时止血并清洗腹腔,逐层缝合切口,置入引流管,术毕。术后常规补液并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

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麻醉、建立人工气腹,选取患者肚脐下方两侧行1 cm 长度的穿刺,将腹腔镜置入腹腔内部,观察患者肿瘤位置及肠梗阻位置,然后选择患者上腹部左右两侧作为穿刺口,将长度0.5 cm 的Trocar 置入其中,明确肿瘤及肠梗阻位置及大小,切除病变肠及淋巴结组织,采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逐层缝合手术切口,术毕。术后常规补液并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用时、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

②观察两组患者应激反应:于术前和术后3 d,晨起在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其静脉血6 mL,将其置于2 个无菌试管内,3 000 r/min 转速下,一支离心处理10 min 后,取患者上层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的皮质醇和醛固酮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患者的肾上腺素水平。一支离心后,取患者上层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的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试剂盒由北京盛世中方公司提供,检测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针对所得数据进行统一整理,然后借助SPSS 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用时更短,切口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对比

与同组术前应激反应指标比较,术后两组应激反应指标均得以提升,但观察组提升幅度小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炎症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与同组术前炎症指标比较,术后两组炎症指标均得以提升,但观察组提升幅度小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x±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对比(x±s)

3 讨论

结肠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肠梗阻,患者常见腹痛、呕吐及排便困难的症状,其早期不易被发现,发生后快速发展,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威胁,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目前临床治疗的手段以手术为主,其能起到一次性切除的效果,切除肿瘤病灶的同时解除肠梗阻。

以往临床常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该种手术在直视下进行,切除效果好,能有效解除肠梗阻,但该种手术的问题是创口大及术后并发症多,恢复进度慢,临床一直在探寻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既能有较好的切除效果,又能减少对患者的损伤[6]。腹腔镜手术近年来在临床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作为微创手术的代表,其满足了人们损伤小及预后快的需求,该种手术不仅能通过视频探头观察腹腔情况[7],同时能放大术野,使得病灶清晰暴露在视野下;其能多角度探查,显露出开腹手术无法观察到的位置,使得病灶清除更为彻底,疾病的复发率得以降低[8]。除此之外,该种手术操作时间短,切口小,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度[9]。本次研究结果也做出证实,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用时更短,切口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

由于手术创伤,患者体内的应激反应被激活,促使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得以释放,导致其皮质醇、醛固酮及肾上腺素水平得以升高[10]。而患者创伤后应激反应越明显,体内皮质醇水平含量越高[11]。同时,手术创伤还会激活炎性因子,应激反应促使炎性因子分泌,使得TNF-α 及IL-6 水平得以显著升高[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两组患者应激反应及炎症指标均有提升,但观察组提升幅度小于对照组,可见腹腔镜手术可降低对患者腹膜的损伤,抑制腹腔内巨噬细胞的分泌,减少炎性因子分泌,促使炎性指标得以降低。

综上所述,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后,不仅手术用时短、切口短、术中出血少及住院时间短,对机体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影响小,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度。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炎症指标检测结果比较(x±s)

猜你喜欢

肠梗阻结肠癌切口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应激反应及胃肠激素的影响研究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助“癌”为虐的细菌
肠梗阻不手术有何治疗方法
腹腔镜治疗结肠癌27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