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对脊柱骨折的治疗作用研究

2021-01-29周建波尹刚龙陈振华傅中来

大医生 2020年19期
关键词:成形术椎体脊柱

周建波 尹刚龙 陈振华 傅中来

(兴山县人民医院 湖北宜昌 443700)

脊柱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的疾病,胸腰段脊柱骨折在脊柱骨折中占比最高,大部分都是由于外界因素所导致的,例如高处跌落、跌倒致伤、交通车祸等[1],因此胸腰段脊柱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如果处理和治疗不及时的话,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慢性腰痛等后遗症,严重者甚至出现高位截瘫,从而延长患者卧床治疗时间,也会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临床上胸腰段脊柱骨折一般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主要手段,但随着目前内固定在椎体骨折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出现术后断钉、术后松动等固定失败的患者人数也越来越多[2],根据相关研究调查表明,骨折内固定复位失败情况主要是由于椎体前柱不稳定,因此仍然要选择一个比较良好的治疗方式来稳定患者的椎体[3]。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可有效预防临近椎体间退变,促进椎体高度及患者椎体结构的恢复,重建骨小梁和钙质沉淀,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就主要针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在脊柱骨折当中的治疗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兴山县人民医院2016 年5 月至2019年5 月收治的60 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入组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式分成观察组(接受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和对照组(接受单纯内固定治疗),每组30 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16 例,女性14 例;年龄49 ~53 岁,平均年龄(51.36±1.15)岁;体质量58 ~65 kg,平均体质量(61.05±2.84)kg。对照组中男性17 例,女性13 例;年龄49 ~55 岁,平均年龄(52.45±2.42)岁;体质量58 ~66 kg,平均体质量(62.11±3.82)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经过兴山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内固定治疗,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并且指导其采取俯卧位,随后在受伤椎体处的中心进行后正中切口处理,保证能够将受伤椎体、相邻椎体、关节突、棘突充分暴露,并且在整个手术过程当中始终采用C型臂X 线机进行操作,直到4 枚椎弓根螺钉操作完成之后,再利用体位进行横向提拉,保证内固定物能够将患者的椎体牵拉到正常的高度。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患者在接受内固定术充分恢复椎体之后在患者伤处椎体压缩严重的位置进行钻孔,随后置入椎弓根穿刺套管针,拔出穿刺针内心,然后在机体中注射硫酸钙粉和固化液,在注入的过程当中要保持合适的压力,在注射完成之后等待凝固,最终拔出穿刺针,对切口位置进行负压引流。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下地时间、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Cobb 角、伤椎前高压缩比、脊柱功能评分、术前、术后1 周、术后12 个月、术后24 个月、术后36 个月的前缘和后缘椎体压缩率及椎管侵占率;并对手术引起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0.0 检验相关数据,对治疗效果进行χ2检验,对Cobb 角、伤椎前高压缩比、脊柱功能评分、手术前后椎体压缩率、手术前后椎管侵占率进行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下地时间、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下地时间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Cobb 角、伤椎前高压缩比、脊柱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Cobb 角、伤椎前高压缩比、脊柱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Cobb 角、伤椎前高压缩比、脊柱功能评分比较(x±s)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前缘椎体压缩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1 周、术后12 个月、术后24 个月、术后36个月的前缘椎体压缩率、后缘椎体压缩率及椎管侵占率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发生肺部感染1 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由于大部分脊柱骨折的患者都是由于直接外力或者间接外力所导致的,其中间接外力的发生率比较高,例如高空坠落的时候,患者的臀部和足部先着地,就会导致坠落的冲击性外力直接传到腰胸段部位,直接造成患者脊柱骨折[4]。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前路手术相比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来说效果更好,但是由于前路手术的操作难度比较高,而且对患者的创伤性比较大,所以大部分脊柱骨折患者的适应性都较低[5]。随着临床对于脊柱骨折手术方式的逐渐研究,可以发现通过可注射性骨水泥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体手术的效果,并且在术后13 周左右就能够实现生物降解和新骨长入。根据椎体骨折成形术来治疗脊柱骨折,能够在术中注入硫酸钙粉以及固化液,从而构成相应的骨水泥,不仅能够充分填充空腔,而且也能使椎体高度尽快恢复,另外骨水泥自身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不会对患者的脊髓以及神经造成压迫。但是经过相关研究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脊柱骨折方面具有较高的优势,但是仍然会存在着一些急性并发症,所以针对一些具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对于各种手术方式的适应性较低,所以临床不建议进行单独使用[6]。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下地时间、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x±s)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前缘椎体压缩率比较(x±s)

本次研究在通过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过程当中,主要在椎体缺损部位注入骨水泥,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椎体前中柱的压力[7],而且还能够有效保证内固定物减少长时间的压力和负荷。利用硫酸钙粉进行灌注也能够进一步增强椎体的强度,主要原因是由于硫酸钙粉末具有较强的水溶性,在手术操作过程当中也比较简单,不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较快,因此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8]。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下地时间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Cobb 角、伤椎前高压缩比、脊柱功能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前、术后1 周、术后12个月、术后24 个月、术后36 个月的前缘椎体压缩率、后缘椎体压缩率及椎管侵占率均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发生肺部感染1 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因此,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对脊柱骨折的治疗作用显著,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有利于促进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

猜你喜欢

成形术椎体脊柱
孩子身姿不挺拔 原是脊柱侧弯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肌少症对脊柱疾病的影响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特立帕肽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