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导管外血栓的发生情况、溶栓效果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2021-01-29陈康彪叶妍妍

大医生 2020年19期
关键词:利伐沙班华法林导管

陈康彪 黄 潞 叶妍妍 谢 馨 李 明 劳 逸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广东湛江 524001)

肿瘤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肿瘤的诊断水平也随之提高,治疗方式更加多样化[1]。目前大部分肿瘤患者仍需要进行化疗,虽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可以减少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所造成的损伤,但是PICC 导管置入会破坏血管壁的完整性,对于处于高凝状态的肿瘤患者来说,可导致发生PICC 相关性血栓的风险增加,而且临床上对于无症状的PICC 相关性导管外血栓的及时发现和治疗尚没有相关的措施[2]。因此,本研究选取行PICC 置入导管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相关性导管外血栓的发生情况、溶栓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医护人员对PICC 相关性血栓的早期筛查及早期治疗提供临床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2019 年1 月至12 月收治的112 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8 例,女性54 例;年龄33 ~69 岁,平均年龄(52.4±11.2)岁;肿瘤类型:肺癌13 例,头颈部肿瘤4 例,乳腺肿瘤11 例,妇科肿瘤10 例,消化系统肿瘤63 例,淋巴瘤4 例,其他部位肿瘤7 例;PICC 置管型号:巴德38 例,舒贝康74 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有明确的恶性肿瘤病史;②符合PICC 导管置入适应证者;③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非肿瘤患者;②华法林过敏者;③利伐沙班过敏者;④有其他凝血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研究内容:①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治疗后的PS 评分、原发肿瘤、导管型号等。PS 评分(体力状况评分),用于评价肿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根据日常生活能力好坏分为5 级:肿瘤患者能够正常活动,评0 分;症状比较轻,生活能够自理,能够从事轻体力活动的话,评1分;具有明显的症状,但生活还能自理,白天卧床时间不超过50%,评2 分;具有明显的症状,白天卧床时间超过了50%,但还是能够起床站立,生活能够部分自理,评3 分;症状比较重,卧床不起,评4 分;如果肿瘤患者死亡,评5 分。 ②PICC 相关性导管外血栓发生情况,包括是否发生PICC相关性导管外血栓(以彩超确诊为准),是否有症状,PICC留置时间,血栓发生部位等。针对确诊PICC 相关性导管外血栓患者在拔除PICC 导管后收集信息,包括治疗方案、血栓消失情况和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

华法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①华法林(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314,规格:2.5 mg×20 片)起始剂量为 2.5 ~3.0 mg/d。每日调整华法林的用量(增加或减少1/4 片),以使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保持在 2.0 ~3.0 。②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深圳市天道医药有限公司(国产),国药准字H20056846,规格:0.2 mL ∶20 mg]100μg/ kg,第1 ~3 天12 h/次,4 ~15天/次。

利伐沙班治疗:①利伐沙班(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75,规格:10 mg×5 片),10 ~15 mg/次,2 次/d,第1~21天给药;第22天开始改为10~15 mg/ 次,1 次/d(至3 个月或拔管)。②在治疗期间,若无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则不需要调整用药剂量及监测凝血功能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患者经化疗后,血栓者中PS 评分为1 ~2 分者占比高于非血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例(%)]

2.2 患者PICC 相关性导管外血栓的发生情况

本研究的112 例患者中,在置管到拔管期间共有15例发生PICC 相关性导管外血栓,发生率为13.39%。其中血栓最早发生在患者置管后第9 天,最迟发生在第123 天,以置管后2 个月内的血栓发生率最高,达7.22%,而2 ~4个月内的血栓发生率为6.18%,6 个月内的血栓发生率为2.06%。血栓主要发生在PICC 导管壁的占80.0%,其次是贵要静脉(13.33%)、腋静脉(6.67%)。其中以无症状血栓多见,占86.67%,有症状血栓占13.33%,主要表现为置管侧的上肢肿胀、疼痛。

2.3 PICC 相关性导管外血栓的溶栓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情况

15 例发生PICC 相关性导管外血栓的患者均接受抗凝治疗,其中接受利伐沙班治疗者11 例,2 例失联,9 例血栓完全消失;血栓缓解时间为5 ~46 d,平均时间(17.33±13.32)d;1 例出现凝血酶原时间(PT)时间明显延长而调整用量,无出血反应。接受华法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者4 例,血栓均消失;血栓缓解时间为5 ~20 d,平均时间(9.25±6.38)d;其中1 例出现轻度肉眼血便,3 例出现大便潜血试验阳性,4 例出现中度PT 时间延长,均给予多次调整用量。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均可获得良好的溶栓效果(P >0.05),但安全性方面比较,华法林治疗的4 例患者均出现了轻度的消化道出血,说明华法林出血风险更大,与利伐沙班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肿瘤患者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易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 PICC 导管的置入可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及局部血流减缓,同时增加血栓发生的风险。本研究中有15 例患者发生PICC 相关性导管外血栓,发生率为15.46%,以置管后2 个月内的血栓发生率最高,达7.22%。因PICC 相关性导管外血栓通常难以通过症状来进行诊断,只能通过血管彩超检查加以确诊,所以建议有条件者可在置管后每次化疗前进行PICC 侧上肢静脉彩超的血栓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栓者中PS 评分为1 ~2 分者占比高于非血栓者,约占86.67%,说明患者出现明显的化疗反应,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食欲及消耗体能,增加卧床时间,导致患者自主活动及置管侧手臂的自由活动量减少,使置管侧手臂血流速度减慢,进一步促使血液集聚,引起血栓形成[3]。

肿瘤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会增加治疗难度及风险,可导致治疗的中断,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其生存时间[4]。利伐沙班是一种Xa 因子抑制剂,能选择性地阻断人体内Xa 因子的活性,减少活化FXa 的数量,从而起到抗凝的作用。而华法林是一种香豆素类抗凝药,能在人体内的产生抗维生素 K 的作用,抑制维生素 K 的凝血特性,起到抗凝的效果。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无论是使用利伐沙班或是华法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均能够使患者的血栓消失,达到顺利拔除PICC 导管的目的[5]。从安全性方面来看,本研究使用华法林治疗的4 例患者均出现了轻度的消化道出血,说明使用华法林发生出血的风险更大。在调整用药频率方面,华法林的安全窗较窄,医生需要多次调整用药剂量及复查凝血分析,使INR 值维持在2 ~3,以保证服药者的用药安全性[6],这也导致患者的依从性差及增加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在症状缓解方面,结果显示使用华法林的患者血栓缓解时间明显优于使用利伐沙班者,但是由于本研究两组例数相差过大,对比结果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PICC 相关性血栓大多为无症状的附壁血栓,使用利伐沙班或华法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PICC 相关性血栓的临床效果均十分理想,但从患者治疗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及服药剂量的调整频率来看,使用利伐沙班治疗PICC 相关性血栓的安全性更高[7-8]。本研究中有1 例患者使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出现明显的PT 时间延长,通过减少用药剂量,使血栓最终消失。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无症状的PICC 导管外血栓均比较小,如果给予常规深静脉血栓的用量,是否存在使用更小的用药剂量亦可达到常规剂量相同的效果,还需要更多的大型临床研究进行分析。

猜你喜欢

利伐沙班华法林导管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对房颤合并冠心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的疗效观察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PICC导管体内头端打结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与华法林联用7大错误案例分析
利伐沙班治疗肺栓塞20例临床疗效观察
活络骨康丸联合利伐沙班对髋关节置换术后35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研究
导管人生
华法林抗凝:警惕不当的中西药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