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方牵引和舌簧颌垫矫治乳牙期反牙合效果比较

2021-01-27缪世维徐俊杰

交通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上颌骨齿槽矫治器

缪世维,徐俊杰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苏226001)

安氏Ⅲ类错牙合是我国儿童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中华口腔医学会2000年调查结果显示,国人中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发病率乳牙期为14.94%,替牙期为9.65%,恒牙期为14.98%[1],早期矫治十分重要。本文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33例乳牙期前牙反牙合患儿,比较前方牵引与双曲舌簧颌垫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乳牙期前牙反牙合患儿33例,按矫治方法不同分为前方牵引组18例和舌簧颌垫组15例。前方牵引组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4~7岁,平均5.4岁;舌簧颌垫组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4~7岁,平均5.2岁。所有患儿呈凹面型,前牙反牙合,上颌骨发育不足,全身健康状况良好,无口腔正畸治疗病史。

1.2 矫治方法

1.2.1 前方牵引组:采用Delaire面具前方牵引矫治。颌垫高度以解除前牙锁结为准。口外部件为双杆可调式前方牵引器(长沙天美齿科器材有限公司),采用弹性橡皮圈牵引,牵引方向从尖牙近中向前或前下约 30°。每侧牵引力300~500 g,每天牵引12 h以上,疗程2~4个月。

1.2.2 舌簧颌垫组:采用双曲舌簧颌垫矫治器矫治。在上颌所有萌出的后牙上制作解剖式颌垫,厚度以能使前牙反牙合打开为度。在反牙合前牙舌侧使用0.4 mm或0.45 mm不锈钢丝弯制双曲舌簧,舌簧平面与牙长轴垂直。患儿每隔2~3周复诊加力,通过打开舌簧0.5~1 mm,戴入后对上前牙施加矫治力。治疗期间患者全天佩戴矫治器,包括进食时,疗程3~6个月。

1.3 头影测量方法 患儿治疗前后摄头颅侧位片,测量蝶鞍点(S)、鼻根点(N)、前鼻棘点(ANS)、后鼻棘点(PNS)、上齿槽坐点(A)、下齿槽坐点(B)、耳点(P)和眶点(or)。以SN平面为基准平面,采用UCEPH测量软件,测量(1)SNA:蝶鞍点、鼻根点连线(SN)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SA)的夹角;(2)SNB:蝶鞍点、鼻根点连线(SN)与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NB)的夹角;(3)ANB:SNA 角与 SNB 角之差;(4)Wits值:分别从上、下齿槽座点AB向功能性牙合平面做垂线,两垂足分别为Ao点和Bo点,测量Ao点与Bo点间的距离。(5)N-per to A:N点做FH平面垂线,测量上齿槽座点到该垂线垂直距离。(6)上颌体长度(ANS-PNS):测量前鼻棘之尖与硬腭后部骨棘之尖距离。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前方牵引治疗效果 前方牵引组治疗2~4个月,平均3个月。治疗后前牙反牙合得以纠正,磨牙为中性关系,SNA、ANB增大,SNB减小,Wits值及N-per to A增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舌簧颌垫治疗效果 舌簧颌垫组治疗3~6个月,平均4个月。治疗后前牙反牙合得以改善,SNA、ANB增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结果比较

3 讨 论

安氏Ⅲ类错牙合发病率较高,治疗难度大,疗程长,若不及时矫治对患者口腔功能、颜面美观和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是造成乳牙期前牙反牙合的两大因素[2]。乳牙期骨结构有较好的纤维母细胞转换率和生物弹性,为软硬组织改建提供生物基础。乳牙反牙合最佳矫治年龄为3~5岁,此时骨组织可塑性强,骨缝尚未骨性联合,受矫治力后容易发生改变,施力牵引时上颌骨前移量大,而上牙列前移量少,年龄越小牵引效果越佳[3]。乳牙反牙合若不矫正,很可能发展成恒前牙反牙合。本研究结果显示,前方牵引组矫治后SNA角和ANB角分别增至80.4°±1.46°和 3.44°±1.28°,N-per to A 增至 0.30±2.99 m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簧颌垫组矫治后SNA角和ANB角分别增至 80.62°±2.59°和0.89°±2.5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颌长度(ANSPN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方牵引的上颌骨前移量大于舌簧颌垫组。表明舌簧颌垫矫治器和前方牵引矫治器均能改善上前牙的覆盖关系,但前者通过改变上前牙唇倾度实现,但不能改善上下颌骨间的关系。有学者认为,前方牵引器能刺激上颌骨生长发育,改变骨骼生长方向,进而改变患者上下颌骨关系[4-6]。本研究中前方牵引组治疗后Wits值和N-per to A增大,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观点相符。本研究选择4~7岁患儿进行早期矫治,成年后需做双颌手术者可能只需下颌手术,甚至可以避免手术[7]。总之,采用面具式前方牵引器进行乳牙期前牙反牙合矫正,能更有效促进上颌骨生长发育,改变骨骼生长方向,进而改变上下颌骨的关系,从而有效改善患者面中部饱满度。

猜你喜欢

上颌骨齿槽矫治器
Twin-Block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的优化分析
新型上颌垫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的临床应用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比较
瘢痕对唇腭裂上颌骨生长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槽口偏移对永磁电机齿槽转矩抑制的分析*
上颌骨切除术后上颌骨缺损的修复
“上颌骨切除术后上颌骨缺损的修复”点评
固定矫治器佩戴健康宣教方式的持续改进
直驱采油用永磁同步电机削弱齿槽转矩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