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 年至2018 年上海地区男性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

2021-01-26娟,李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6期
关键词:尖锐湿疣危型年龄组

王 娟,李 佳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检验医学中心,上海 200080)

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我国常见的性传播病原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内HPV 疫苗的上市,女性HPV 感染与宫颈癌间的关系以及女性HPV 感染的防治已得到高度关注。据统计,2015 年中国有98 900 例宫颈癌新增病例和30 500 例死亡病例[1]。然而,作为涉及性伴侣双方的性传播疾病,与女性HPV 感染数据相比,男性HPV 感染的疫苗免疫情况及流行病学数据报道较少。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所有21 岁以下的男性接种HPV 疫苗,而对于女性的建议则为26 岁以下。

男性生殖道HPV 感染可表现为从隐性感染到鳞状上皮癌的各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为尖锐湿疣,且常为性伴侣双方共同发病,因此带来了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2-4]。本研究深入分析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的HPV 感染特征,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通过群体效应降低女性HPV 感染风险[5]。

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选取2017 年3 月至2018 年3 月期间,本院皮肤科门诊确诊为尖锐湿疣的男性患者共2 202 例,年龄为13~89 岁,平均年龄为(34±12)岁。

二、方法

1.标本采集:由临床医师用无菌棉拭子采集男性患者尖锐湿疣皮损部位的脱落细胞,采集后将拭子放入HPV 基因分型(23 型)专用采集管中[亚能生物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在4 ℃下保存,并于48 h 内完成检测。

2.试剂及仪器:HPV 基因分型(23 型)检测试剂盒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反向点杂交法)由亚能生物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提供,用于检测23 种HPV 基因型,包括HPV 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2 型,共17 种高危型,以及HPV 6、11、42、43、81、83 型,共6 种低危型。所用仪器有FRESCO 21 高速冷冻离心机(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Hema 9600 PCR 扩增仪(珠海黑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YN-H18核酸分子杂交仪[亚能生物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3.标本处理:充分振荡洗脱拭子,转移洗脱液至1.5 mL 离心管中,16 200 g 离心10 min;弃去上清液,保留管底沉淀,加入50 μL 裂解液,充分振荡混匀,100 ℃金属浴加热10 min,16 200 g 离心10 min,留上清液待用。

4.PCR 及全自动核酸分子杂交检测HPV 亚型:取出PCR 反应管,室温解冻后行低速离心数秒,分别加入已提取的待测样本DNA 5 μL,同时每次实验设置一个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每次实验使用不同型别对照)作为质控品。同时,每个样本检测膜条上设置内参对照点,以监测标本质量,防止因采集细胞量不足引起的假阴性。反应条件为,50 ℃15 min;95 ℃10 min;94 ℃10 s,42 ℃90 s,72 ℃30 s,共10 个循环;94 ℃10 min;46 ℃60 s,72 ℃20 s,共30 个循环;95 ℃10 min 变性。用冰盒将变性产物转移至核酸分子杂交仪上,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杂交、孵育、显色和结果判读。

四、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6.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HPV 总体检出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2 202 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的皮损脱落细胞样本,其中HPV DNA 阳性者1 136 例,阴性1 066 例,阳性率达51.59%。

二、HPV 亚型分布

1 136 例患者的HPV DNA 阳性标本中,共检出23 种HPV 基因型,所有基因型共检出2 013 次(存在多重感染模式),其中低危型1 075 次,高危型938 次。低危型HPV 中以6 型和11 型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42.78%(486 例/1 136 例)和27.02%(307 例/1 136 例);高危型HPV 中以16 型、52 型和51 型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2.06%(137 例/1 136 例)、10.83%(123 例/1 136 例)和7.22%(82 例/1 136 例)。各亚型分布见图1。

图1 1 136 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的HPV DNA感染型别分布

三、单一与多重感染模式分布

为进一步分析阳性感染者的感染模式,本研究将1 136 例HPV DNA 阳性标本按照单一感染至八重感染(含八重以上)感染分为8 组,每组划分单纯低危型、单纯高危型和高低危混合型。结果显示,男性尖锐湿疣患者HPV 感染以单一感染为主,占所有阳性患者的56.78%(645/1 136),其中以单纯低危型感染为主(40.14%,456/1 136)。其次,在多重感染模式中,以二重感染为主,占所有阳性患者的25.62%(291/1 136),其中以高低危混合型感染为主(17.96%,204/1 136),其他多重感染模式中,也均以高低危混合型感染为主(见表1)。所有HPV DNA 阳性标本中,以单纯低危型感染为主,占44.45%(505/1 136),其中最高可达三重感染;其次为高低危混合型感染,占34.07%(387/1 136),其中最高可达十重感染;单纯高危型感染百分比最低,占21.48%(244/1 136),最高可达六重感染。

四、不同年龄段感染情况

将2 202 例患者按照年龄分组,由表2 可见,1 136 例HPV DNA 阳性患者主要为21~40 岁组的青壮年,占总人数的37.19%(819/2 202);其次为41~60 岁组,占总人数的9.40%(207/2 202)。各年龄组内HPV DNA 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6.67,P<0.05),其中41~60 岁年龄组的阳性率最高(60.35%,207/343),与≤20 岁组(49%,49/100)及21~40 岁组(49.43%,819/1657)比较,χ2值分别为4.09 和13.57,P 值均<0.05。

各年龄组感染模式比较,21~40 岁组患者以单一感染为主;≤20 岁组和大于61 岁组患者则以多重感染为主,百分比分别为55.10%(27/49)和59.02%(36/61);41~60 岁组内的感染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 岁组及≥61 岁组分别与21~40 岁组两两比较,χ2值为4.19 和8.19,P 值均<0.05。进一步细分单纯低危型感染、单纯高危型感染和高低危混合型感染,发现其在各年龄组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讨 论

HPV 是我国常见的性传播病原之一,目前已发现150 多个HPV 亚型,患者感染后可表现为潜伏感染、临床感染、良性病变、癌前病变甚至恶性病变。根据其是否造成癌前病变或癌变,将HPV 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6-7]。高危型HPV 感染可导致宫颈、外阴、阴道、肛门、口咽和阴茎等部位发生癌前病变,甚至癌变;低危型HPV 感染可导致生殖器、肛门尖锐湿疣和皮肤扁平疣等良性病变[8-9]。

表1 1 136 例男性HPV DNA 感染模式分布[n(%)]

表2 各年龄组的HPV 感染情况

近年来,随着科普、媒体及疫苗等方面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人们对女性HPV 感染与宫颈癌的高度相关性有了深入的了解,但由于性传播疾病涉及性伴侣双方,男性防控HPV 感染意识的落后是HPV 感染防控的短板。更有研究表明,男性HPV 感染与精子活力降低及精子DNA 断裂等男性生殖健康问题密切相关[10]。针对这一问题,国外已采取了相应措施,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所有26 岁以下的女性和21 岁以下的男性接种HPV 疫苗[11]。2007 年澳大利亚开始实施了基于校园范围的女性四价HPV 疫苗免费接种计划,该计划的实施保证了疫苗接种的高完成度[12],并在随后的观察中发现,同期男性接受尖锐湿疣治疗的人数明显下降,表明了群体免疫的作用[13]。因此,掌握男性HPV DNA 流行病学数据对疾病的监测、防治、肿瘤预防和疫苗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地区男性尖锐湿疣患者中HPV DNA 阳性率为51.59%,低于冯莉亚等[14]报道的浙江省阳性率(62.2%),也低于钟阳青等[15]报道的广东东莞地区阳性率(58.33%)及陈光辉等[16]报道的河南省阳性率(71.99%)。上海地区HPV 感染者型别分布中,低危型HPV 以6 型和11 型阳性率较高,高危型HPV 中以16 型、52 型和51 型阳性率较高,这与冯莉亚等[14]报道的浙江省男性尖锐湿疣患者HPV 阳性率居前5 位的亚型依次为6、11、52、51 和16 型的结果相似。钟阳青等[15]报道,广东东莞地区的低危型HPV 以6 型、11 型、43 型为主,高危型HPV 以16 型、52 型和59 型为主;陈光辉等[16]报道,河南省的高危型HPV 以58 型、16 型和18 型为主,表明男性尖锐湿疣患者HPV DNA感染型别分布具有地域差异,提示在下一代疫苗研发中应充分重视型别的地域性和全面性。

本研究对感染模式进行分析后发现,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的HPV 感染以单一亚型感染为主,占所有阳性患者的56.78%,其中以单纯低危型HPV 感染较高(40.14%)。在多重感染模式中,以高低危混合型感染为主,最高可达十重型别同时感染。这与冯莉亚等[14]的报道一致,提示在以尖锐湿疣为临床表现的男性患者中,应重视多重高低危混合型感染,这可能是导致癌变的潜在因素。本研究对不同年龄段HPV 感染情况分析的结果表明,21~40 岁的青壮年为HPV 感染高发人群,这与国内其他研究报道一致[14-16],可能与该年龄段性生活频繁有关。各年龄组内阳性检出率以41~60 岁年龄组最高(60.35%),这可能与该年龄组中反复感染和复发患者比例增多有关。

男性尖锐湿疣患者HPV 感染现状复杂,存在多重感染、反复发病及型别分布地域差异明显的特征。在不同区域广泛展开流行病学分析,揭示不同区域HPV 型别分布情况,对针对性的疫苗研发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显示,上海地区男性尖锐湿疣患者HPV 感染中,低危型HPV 以6 型和11 型为主,高危型HPV 以16型、52 型和51 型为主,感染模式主要为单一亚型感染和低危型感染,21~40 岁青壮年为高发人群,≤20 岁和≥61 岁的人群多重感染比例明显升高。本研究提供的上海地区男性尖锐湿疣患者HPV 感染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为评估我国男性整体的HPV 感染分布特点提供依据,对疾病的治疗、监测、相关肿瘤预防和疫苗研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尖锐湿疣危型年龄组
高危型HPV筛查与TCT联合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CO2激光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分析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尖锐湿疣患者感染HPV亚型的研究及临床分析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我院2017年度HPV数据统计分析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高原地区736例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分析
2005年与2010年黑龙江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