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平原河网地区农村河道治理对策

2021-01-18尚钊仪

水利技术监督 2021年5期
关键词:河网水系河湖

王 震,尚钊仪

(1.靖江市水利局孤山水利管理站,江苏 靖江 214522;2.太湖流域管理局水利发展研究中心,上海 200241)

农村河道是指分布或者流经广大农村地区,为农村、农业生产、生活服务的小型河、塘、沟、渠[1]。农村河道是河网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量、长度、功能等方面,对农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均有着显著的影响[2]。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作高度重视,明确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水利工作来抓。2019年起,水利部启动了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建设,打造水美乡村[3]。随着近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完善,农村河道治理水平有所提高,河道面貌和水环境、水生态状况有所改善。但在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河道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

1 平原河网农村河道的功能及特点

长江下游平原河网区域内的天然水系及纵横交错的人工河渠,使其成为全国河网最稠密的地区,河网密度达到0.5km/km2,同时淡水湖泊众多,湖荡星罗棋布,有“水乡泽国”之称。因其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之后,发展成为我国人口集聚程度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农村经济相对中西部和北方地区也较为发达。

在城市化进程中,低等级河道在城镇地区多已被占用填埋,目前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虽然农村河道控制面积较小,但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具有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农田排水、景观生态等多种功能,是平原河网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沿江城市靖江为例,共有一级、二级、三级河道4533条,其中三级村级河道均为村前埭后沟或腰沟,大都为自然河道,河线弯曲、宽窄多变,数量占全市河道总数量的97%以上,长度占河道总长度的78%以上。平原河网地区农村河道数量多、长度长、分布广、功能强的特点,使其与农村居民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是农村地区最关键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载体。

2 农村河道治理主要政策及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河道治理工作历来高度重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强,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有所阐释。2013—2020年,陆续提出了农村河塘综合整治、农村宜居水环境建设、农村清洁河道行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河湖水系连通整治、严格乡村河湖水域岸线水生态空间管理、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等关键词。

水利部也持续加大农村河道治理力度,2013年与财政部联合印发《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规划》(水规计〔2013〕307号),开展农村河道试点治理工作,至2016年基本完成试点建设。2019年又与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水规计〔2019〕277号),对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作进行部署,目前试点工作仍在建设中[4]。除中央相关政策外,各省、市也在大力推进农村河道治理工作,如靖江市2018年印发了《靖江市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靖江市生态河湖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2020年批复《靖江市“十四五”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规划》。

以往农村河道治理措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系连通。各地普遍通过编制镇级水系规划,充分协调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规划,提出农村河道水系连通工程措施,通过打通断头河浜,连通临近河道,恢复平原河网地区农村河道的网状结构,提高水系物理结构的连通性和水流功能的连通性,从而提高防洪排涝能力,改善水质和水生态环境[5]。

(2)清淤疏浚。农村河道淤泥的主要来源是堤岸水土流失、入河污染沉积、河道水生植物残体积累等,含有大量有机物和氮磷营养盐等污染成分[6]。由于平原河网地区农村河道流速缓慢,淤积速度较快。各地普遍编制了轮浚规划,对中小河道逐年开展清淤疏浚工作,恢复河道断面,提高行洪排涝能力,清除河道底泥,降低内源污染负荷。

(3)岸坡整治。各地因地制宜,通过堤防加固、护岸整治、景观绿化,不断改善护岸护坡状况。在护岸整治方面因地制宜,在水流冲刷严重和居民居住河段采用硬质砌护和防洪堤,在农田区域等采用土质护坡。同时加强生态护岸建设,如采用生态石笼、加筋麦克垫、生态砖、生态袋、植被型生态混凝土等代替传统钢筋混凝土、浆砌石块[7-9],以恢复河道护岸的生态功能。

3 平原河网区农村河道治理现存问题

3.1 规划管护相对无序,遗留问题仍待解决

2016年中央作出全面推行河长制重大决策部署后,本着“管好盛水的盆,护好盆中的水”的基本原则,各地积极探索,多措并举,不少地区将河长体系延伸到小微水体,建立省、市、县、乡、村5级河长体系,并引入多种形式的民间河长,创新网格化管理,实现了“见河长、见行动、见成效”,河湖长制全面建立,河湖面貌显著改善。但是,以往基础设施建设等导致的农村河道填埋阻塞难以恢复,不少地区断头河依然存在,水系的自然连通难以恢复;同时,现阶段农村河道治理的规划设计仍然存在设计管理相对无序、设计标准不一、生态治理理念存在误区等问题[11];现阶段农村河道管护受重视程度仍然不够,由于经费和人手不足,河道管理范围内水域、岸线空间管护不到位,普遍存在乱占、乱堆、乱建、乱垦、乱种等问题。

3.2 污染收集处理水平相对较低,河道水质相对较差

城市人口稠密,环境问题出现较早,因此早期的河道治理工作主要以城市河流为主。国务院颁布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逐渐基本消除。同时随着生态环境部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工作的开展,各地均加大了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高等级骨干河道的重要国考、省考、市考等断面水质有了显著改善。但是,由于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垃圾转运处理管理相对落后、普遍存在乱排乱倒现象、农业种植和养殖面源污染排放负荷相对较大、家庭式小作坊工业企业废污水河道滞留或流速慢稀释自净能力较低等问题,综合导致农村河道水质相对较差[11]。虽然水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污染治理、清淤疏浚、活水畅流等工程措施,减缓了农村河道水质恶化的程度,但平原河网地区圩区管理导致的圩内低等级河道水质较差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3.3 水体缺乏有序流动,生态水量难以满足

平原河网地区水体流速普遍较为缓慢,大部分河道断面流速低于不淤流速,且流向顺逆不定,河道容易淤积。近几十年来,为提高洪涝治理能力,各地以小型圩区为管理单元,不断完善水闸、泵站、堤防建设,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但也导致河道水体物理连通性和水力连通性进一步受到阻隔。由于部分工程老化,大部分圩区常年处于关闸状态,且水闸泵站的调度以防洪排涝为主,尚未开展普遍的水环境调度和水资源调度,导致圩内外水体缺乏水体交换,圩内水体缺乏有序流动,生态水位、生态流量得不到满足,容易造成污染物累积,对农村河道水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不利。

4 新时期治理对策建议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农村居民对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农村河道治理的愿望更加迫切。农村河道治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河湖管理成效和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需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河道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化平原河网地区农村河道整治。

4.1 推进河湖长制纵深发展,改善水域岸线面貌

近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已明确提出了要推动河湖管理“清四乱”向农村河湖延伸,加快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建设,修复农村河湖功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当前农村河道违法违规现象普遍存在、河道违法违规现象处理的时效性不足,阻碍了农村河道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推进河湖长制纵深发展。加强基层行政推动,发挥行政领导作用,注重责任落实,通过制度建设和信息化措施规范巡河工作,吸纳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群众监督作用,完善激励考核,强化片区联动,使农村河湖长制落到实处。从而改变农村河道水域岸线脏、乱、差的现象,恢复农村水系格局完整和河道面貌美丽,提升河道岸滩景观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

4.2 推动生态调度管理创新,恢复河湖自然流态

针对平原河网地区圩区河道水体流动性较差、水利工程建设密度较大、人为调控能力较强的现状,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对水流的调节作用,在防洪排涝调度的基础上,健全和创新水环境调度、水资源调度,通过科学实施水流调度管理,恢复农村末端河道的常态流动和有序流动,修复河道的自净功能,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恢复。同时,通过人工湿地、芦苇塘等天然生态湿地,提高河道断面结构的多样性,促进河道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自然流态的形成。

4.3 促进规划建管规范发展,完善管护体系建设

科学规划是农村河道整治的重要前提,建设管理是治理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长效管护是维护河流水环境整治成果并使其长期保持良好状态的重要手段,两者缺一不可。完善农村河道经常性维护管理机制,要从河道管理、河道轮浚、河道保洁、水生植物养护、绿化养护、设施维护、档案管理、管理考核等方面入手,制定完善河道、圩区、堤防、工程管理养护规范,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公众参与承包等方式,通过信息化建设等手段,切实贯彻落实相关管理规范和办法。

4.4 协调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强化水体污染治理

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从降低入河污染、科学规范利用水域岸线资源等方面来看,农村河道整治也必须将水域和陆域结合起来,既需从水里面“治标”,也需从陆地上“治本”。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优美乡镇建设、水美乡村建设等诸多建设活动,农村河道与各种规划、建设活动密不可分,规划、建设项目的实施涉及多个行业、部门。因此,需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向,通过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合理规划乡镇企业布局,从源头降低入河污染负荷,并加强部门间统筹联动,重视乡村环境治理,整合水利、环保、农业等行业资源,共同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整治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河网水系河湖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昆山市平原河网地区活水畅流工程方案设计和效果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河湖长制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基于PSR模型的上海地区河网脆弱性探讨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神兮 魂兮——感怀于许昌水系建设和曹魏古城修复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