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化”美的语文课堂构建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2021-01-17吴祖平

红豆教育 2021年25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素养活动化课堂构建

吴祖平

【摘要】作为一门学习语言、运用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堂是开展语文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阵地。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现代语文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通过开展“活动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高尚品格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这也就意味着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来有序、有效推进小学语文活动化课堂构建。

【关键词】“活动化”;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课堂构建

引言:所谓“活动化”语文课堂教学,就是通过教师构建多样化、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知识的掌握以及能力的锻炼。

小学语文“活动化”课堂构建策略

吕叔湘认为:一名教师之所以可以获得成功,就在于他把课教“活”了,就在于他采用了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并将其与各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联系在一起。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构建而言,若想达到“活”化的效果,就需要增强教学实践活动的情境化、思维化和自主化。

教学实践活动的情境化

情境教学是新课改普及过程中得到全面推广,并受到一致认可的新型教学方式,也是适应新课标“教学活动应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基本要求的重要尝试。教学情境的创设主要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设备的辅助作用下,以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展开教学内容,营造形象性、直观化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以及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践活动的思维化

所谓“思维化的教学实践”就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教师在构建语文教学课堂时,可以围绕教学内容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或情感脉络进行提问,让学生通过通读全文或小组合作探究,为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设置要立足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规律,确保学生有思考和探究的空间。

教学实践活动的自主化

自主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若想达成这一境界,教师首先要变革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和经验积累来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教师也要发挥自身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识字,通过向教师、家长学习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完成识别生字生词的学习任务。

教师专业素养助推活动化课程构建

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从理性层面对教育现象或教育活动的整体认识及升华而成的教育思想观念,它是教师教学先进性、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具备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是现代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要求,更是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具体来讲,教师所具备的现代化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小学语文教育是智育和德育的统一体,即小学语文教育除了要让学生学习语文理论知识、锻炼语文技能之外,还要使小学生实现个人潜能的激发和精神世界的丰富,必须认识到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完整个体,拥有其独特的身心发展规律、思维观念,所以教师要以实现小学生个性、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全面成长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语文课程的最终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语文素养既是一种语言技能,也是一种综合素养——创新精神、理性思維、人文精神等统一体。

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从现阶段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而言,单一化的特点比较突出,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只承担语文课程的教学,接触其他学科教学的机率较低,而应试教育也要求教师必须专注于本学科的教学,所以教师普遍缺乏全面、系统的教学能力。但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课程教学越来越倾向于跨学科、融合性、统一化的发展趋势,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对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全面提升自身知识结构的多元化水平,使自身既是一个语文学科教育的专业人才,又是一个具备全学科教学能力的专业教育者,如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科知识,以便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健康疏导。

综合性的文学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中,综合性的文学素养一直都是较为薄弱的环节,但事实上,现代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全新内容就是必须具备综合性的文学素养。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侧重于通过听说读写等基本形式来加深学生对字词句篇等教学内容的理解,长此以来,语文学科教育就彻底沦为了一个工具、一项技能,学生无法实现思想上、情感上的全面进步。因此,为了实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文化素养、个性发展、人格塑造等多方面的进步,就必须依靠教师较高的文学素养的熏陶和感染,因为只有具备一定的综合文学素养,教师才能够对教材内容所掩藏的深层内涵进行深度挖掘,才能透过文本内容揭示人文精神的力量,从而建立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结束语:小学阶段是学生感知未知世界的起步阶段,小学阶段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将直接决定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就小学语文课程而言,教师是小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引导者,更是学生思想世界的“摆渡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从根源上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桎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小学语文“活动化”课堂的构建及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输送源源不断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李香芳.弹奏心灵的“活”弦构筑生命的殿堂——构建活动化的小学语文课堂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8(43):44.

[2]朱凡刚,卢志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30):51-52.

[3]蒋蓉.论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新要求[J].课程·教材·教法,2007(08):68-72.

[4]张文进.如何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及构建有效课堂[J].数码设计(下),2018(04):251.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素养活动化课堂构建
互动性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素养影响效果评价
专业成长,做快乐教师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活动化的设计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浅谈阳光语文课堂的构建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试论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构建活动化的低年级语文课堂
信息技术对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作用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活动化”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