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2021-01-17卢禹彤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一带一路

卢禹彤

(哈尔滨广厦学院,哈尔滨 150025)

引言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以及文化交流,我国企业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我国需要的人才要拥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工作背景,同时对自己所在国的文化以及语言非常熟悉,各大高校也将此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然而,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存在。大学生缺少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交际能力方面还有一些欠缺。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现在两方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开阔大学生的视野,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目前,针对外语课程,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将其分成三大部分:普通英语、特殊用途英语、跨文化交际。总之,只有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提高,才能积极地应对世界经济发展形势,高效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一)跨文化意识淡薄

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意识形态的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今,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还比较薄弱。研究表明,尽管高校所开展的各种活动都遵循自愿参与原则,但是很少有大学生主观选择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二)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能有欠缺

跨文化知识和技能有所欠缺是培养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面临的重大问题。大学生必须对跨文化交际知识能够充分理解,并且认识到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

(三)对沟通持有消极态度

很多大学生不敢与外国人交流,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不能与别人交流甚至是不敢交流。大学生会觉得自己不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比如人文历史、餐桌礼仪等,而在与别人交流时这些技能尤为重要,然而多数大学生都不具备这种能力。

(四)存在“哑巴英语”和“中式英语”的问题

尽管有的学生在高中阶段英语成绩较好,高考时考了130分以上,但是到大学后却还是听不懂英语课,所以高校外语教学的现状就是“高分低能”“费时低效率”。有专家认为,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学中中小学与高校衔接得不正确,在知识型高考的影响下,英语教学已经完全偏离了正轨,使高校大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难以提高。我国当前的英语教育评价基本是以考试为主,大学生往往会使用外语,但是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在中国传统教育体系的逐渐完善下,语言知识成了学生的关注重点,却忽视了语言能力提高的问题[1]。

二、高校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

针对高校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的分析,要先弄清楚跨文化交际有什么内在含义,胡文仲教授于1999年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指出,跨文化交际就是文化背景不同的人所进行的交流,因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个人信念等,人们在交流时就会根据自己对事情的理解去接收和传递信息。在这一过程中,交流双方对彼此的文化并不理解,所以就会产生沟通障碍。目前,很多高校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并没有更新,同时依旧采用“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对语法、词汇、课本知识重点讲解,思想比较禁锢,而且文化知识的有效传播受到语言教学和文化素养的影响。此外,学生因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所以缺少跨文化学习意识,对跨文化知识的学习也缺乏热情,处于“听不懂、说不出”的尴尬局面。现今高校使用的教材对文化的传播和导入还有一定的差距,文化教学的系统性、侧重性有欠缺,要想为学生搭建起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桥梁并不容易。

三、高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功利性的英语学习动机

现阶段,我国对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的评价主要利用的是四、六级考试,而且多数企业也用其作为衡量大学生英语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很多大学生将精力都投入到四、六级考试中,而对掌握英语语言和相关文化却不重视。基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学习英语时形成的习惯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大学英语学习。也有一些学生认为只要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掌握语法知识就可以提高英语水平,因此在学习材料的选择过程中,多数学生往往对单词书和习题册更为偏重,鲜少有人选择英语文学作品,所以就对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造成很大限制。

(二)单一、陈旧的英语教材内容

高校英语教材内容的重点始终是让学生对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更好地掌握并巩固,基本没有专门的内容对课文内涉及的文化背景进行详细的介绍,所以很多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只是对课文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学习,而没有对文化方面的知识加以延伸。除此之外,高校英语教材选用的都是比较陈旧、落后的课文内容,时代性不够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出来。反之,教材编撰如果是以国际化考试为中心,比如雅思、托福等,其内容主要是现代资讯和各国当代人文地理,这种情况下,学生通过英语知识的学习就能使自身的国际化视野得到拓展[2]。

(三)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始终贯穿其中,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够进行有效指导。在课堂教学中,由于高校英语教师受传统的教学理念约束,所以他们将词汇与语法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在这一方面花费的精力、时间较多。虽然坚持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国内的英语考试中获得很高的成绩,但是一旦参加国际英语考试,就无法获得理想的成绩。例如雅思考试,我国大学生在辩证思考、写作以及交际运用等方面都未取得理想的成绩,这就说明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方面并不适用,更谈不上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越来越多的高校英语教师已经认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所以他们也在教学中拓展文化相关的知识,但是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训练却很少,最终结果就是很多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掌握都停留在表面,而且还不会运用。有的英语教师没完全掌握跨文化教学技巧,在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没有有效方法,需要得到有力的支持与指导。

四、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可行性建议

(一)政府为大学生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平台

我国“一带一路”的倡议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为此政府应该提供一个好的学习平台,使大学生学习更多知识。与企业加强合作,建立中外合作机构,逐渐地降低合作办学的门槛。另外,政府要争取更多的高校外语教学资源,这样学生才能了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政府还可以鼓励国内大学与外国大学多进行合作,学生通过大量的活动实践,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然能得到提高。适当地降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的门槛,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并且还能开阔视野。由于跨文化交际人才缺乏,所以各高校应为大学生开设一些有关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这样也有利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相关方面的人才。在高校当前所开设的新课程的影响下,学生可以对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从而有更大的底气去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可以相互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高校和教师利用多种方式,为大学生理解、接触跨文化知识搭建有力的平台。

(二)及时转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

只有在学生对中西方跨文化差异有正确认识的前提下,他们才能实现高效学习,由此可以促进英语素质的提高。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英语教师,必须要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对民族的不同有全面的认识,知道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同时还要积极面对这些差异,英语知识的学习中坚持以文化背景为基础。一是引导学生赏析英语电影,并且要求学生对电影中的语言特点可以准确地进行分析,为学生创设出英语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更好地学习西方人的语言、文化及思维方式。不仅如此,高校也要定期聘请留学精英、专业的外交人员来校为学生开办一些有关跨文化交际的讲座。二是对地域文化加大传授的力度,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并且逐渐降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在当前的高校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向学生教授英语知识时要注意将文化知识渗透其中,学生结合着文化背景去选择一种最优且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英语教师要深入贯彻“一带一路”下的英语教学要求,以此促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结构使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减少,以便高效地开展英语跨文化交际学习。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认识到西方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这样就能在跨文化交际中真切地感受西方国家的文化,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3]。

(三)提升跨文化交际能能力和文化移情能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而且基本都是不发达国家,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尽量避免文化偏见、文化优越感等,否则对跨文化交际非常不利。所谓的文化优越感就是指判断其他国家文化时以本国的文化标准来进行。文化偏见指的是歧视别国文化。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要避免本国文化对自己产生影响而导致一种思维定式的形成。只有具备了文化移情能力,才能更好地避免受到刻板印象、偏见以及种族中心主义等方面的影响。置身于不同的世界,着重于他国文化的体验就是移情能力。用此方法我们在认识、看待问题时就可以从别国的立场出发,感受他们的思维方式,也能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何看待中国这一问题有更好的理解,两国之间以换位思考的方式达到更好的交际目的。为了具备并提高移情能力,人们就要敏锐、宽容、灵活地对待别国文化。一是针对对方所传递的信息以及情绪能敏感地感知;二是对于对方与我们之间所存在的文化差异要宽容对待,并且做到求同存异;三是在跨文化交际中,对突发情况要灵活应对,做到随机应变,使双方沟通更顺畅。只有具备移情能力才能更好、更全面地理解别国文化,并且更深刻地体会该国人民对待事物的态度,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消除隔阂,避免产生误会。

(四)加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师资队伍建设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文化沟通方面的交际,也就是与本国以外人士进行文化的理解、沟通。高校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对教师定期开展培训,针对跨文化相关知识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专业培训,培训的内容要涉及到教学发展史和发展理论、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及其内涵,教师能在培训的过程中学习到研修理论、教学技能,并利用研讨或说课、讲课等形式共同讨论自己的学习心得。另外,高校可以外派教师出国参加学习及培训,使他们对西方文化有切身体会,对文化间的差异也有所体会,无论是对当地的人文习俗,还是文化背后体现出的与本国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都能有更多的了解。只有加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素质,才能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一带一路”的发展进程。

(五)对课程设计合理调整,科学、系统地开展教学活动

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语言类课堂设计主要在两方面得到体现:一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基础语言知识、语法、词汇等;二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并侧重语言文化交流能力。在设定课前教学目标方面,我们必须将跨文化交际的因素直接加入进去,加强对文化知识的传播和理解,真正让学生理解文化差异,培养大学生的文化敏感度以及文化自觉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步步深入的方式逐渐导入课文文化背景、文化内涵,而不是直接进入语言学习点,利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文化学习的热情。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课后学习,可以为学生推荐有关文化交际的读物,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习到的文化知识。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的是文化差异会影响正常沟通,所以翻译、词汇的学习非常重要,跨文化交际中应该学习外国人的表述方式。

结束语

“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推进不仅是立足于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世界命运共同体得以构建的根本动力。基于“一带一路”背景,高校应该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做重点培养,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较强国际交际能力的人才,为学生设置合理的课程,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最终全面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一带一路
情景交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